第270章 雪窦夜话 与 金石之诺

作品:《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宋美龄的来访,在张学良心中漾开层层叠叠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她那混合着政治考量、旧日情谊与最终失望的复杂眼神,如同冰冷的针,刺破了他强自维持的平静外壳。


    夜更深了,山风穿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无数冤魂在哭泣。


    张学良毫无睡意,披衣坐在书桌前,面前铺着纸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


    宋美龄要他写的“表态书”,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汉卿,喝点参茶吧。”赵一荻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走进来,轻轻放在桌上。她看着他紧锁的眉头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不已。


    张学良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凉。“四妹,陪我坐坐。”


    两人并肩坐在窗前的沙发上,望着窗外墨染般的夜空。


    远处,负责看守的哨兵偶尔走动,枪刺在月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点。


    “她在怪我,”张学良忽然开口,声音沙哑,


    “怪我不识时务,怪我不肯低头。”他没有指明“她”是谁,但赵一荻明白。


    “夫人……她也有她的难处。”赵一荻轻声说,语气里没有嫉妒,只有理解。她深知自己丈夫与那位“第一夫人”之间曾有的微妙,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此刻,她只关心他的身心。


    “难处?”张学良嘴角扯出一丝苦涩的弧度,


    “她的难处是维护她丈夫的权威,是平衡各方势力。而我的难处……”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虚无的黑暗,仿佛要穿透这重重山峦,看到那沦陷的故土,


    “是三千多万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东北父老!是那些跟着我入关,却如今寄人篱下、甚至被调去剿共的东北军弟兄!”


    他的声音激动起来,带着压抑已久的痛苦和愤懑:


    “他们要我认错?我错在哪里?错在不想当亡国奴?错在不想打内战?错在把老头子送回南京,却换来这无尽的囚禁?!”


    “汉卿!”赵一荻紧紧抱住他的手臂,生怕他情绪失控,


    “小声些,隔墙有耳。”


    张学良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反手握住赵一荻的手,感受着她传递过来的微弱却坚定的力量。


    “四妹,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发动兵谏,或者,兵谏之后我没有亲自送他回南京,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迷茫和脆弱。


    赵一荻看着他,眼神温柔而坚定:


    “汉卿,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当时你认为最正确、最无愧于心的选择。世事难料,但我们不能以结果来否定初衷。你为了抗日救国,为了民族大义,做了你认为该做的事,这就够了。”


    “至少,你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有人敢站出来反抗!”


    她的话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张学良干涸焦灼的心田。


    他怔怔地看着她,这个一直被他视为需要保护的小女子,在关键时刻,却有着比他更通透、更坚韧的心性。


    “只是……苦了你了。”他伸手,轻轻拂开她额前的一缕碎发,动作是前所未有的温柔,“跟着我,担惊受怕,如今还要困在这荒山野岭……”


    赵一荻摇摇头,将脸颊贴在他宽厚的手掌上,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带着幸福的笑意:“我不苦。能陪在你身边,就是我最大的福分。还记得我以前说过的话吗?‘我怕的不是跟你吃苦,我怕的是不能跟你在一起。’”


    这句多年前的誓言,在此刻听来,格外撼动人心。


    张学良心中一热,将她紧紧拥入怀中。什么蒋士云的知音之情,什么宋美龄的权谋交易,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虚无缥缈。唯有怀中这个真实、温暖、对他不离不弃的女子,才是他在这冰冷囚笼中,最珍贵的慰藉。


    “四妹,我张学良此生,亏欠你太多。”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哽咽。


    “不,你谁也不欠。”赵一荻依偎在他怀里,声音轻柔却坚定,“我们夫妻一体,荣辱与共。无论前路如何,我都会陪着你走下去。”


    窗外,山风依旧,夜色正浓。但在这间小小的囚室里,两颗心紧紧依靠,驱散了部分的寒意与绝望。


    张学良拥着妻子,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他不能写那个违心的“表态书”,不能否定自己的初衷和牺牲。


    他或许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权力,但他不能失去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不能失去对得起东北父老的良心。


    他相信,历史终会给出公正的评判。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囚笼中,活下去,等待。


    等待一个或许渺茫,却必须怀有的希望——重返抗日战场,收复故土的那一天。


    这份信念,如同埋在冰雪下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机。


    而赵一荻,就是他守护这份信念,度过这漫漫长夜的最温暖的光。


    喜欢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请大家收藏:()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