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开设银行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京城,魏忠贤外宅。


    徐文通面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已好了许多。


    他对着端坐首位的魏忠贤,推金山倒玉柱般拜了下去,声音带着哽咽:“魏公救命之恩,学生没齿难忘,若无魏公周全,我徐家此次恐遭灭顶之灾!”


    魏忠贤慢条斯理地拨弄着茶盏盖碗,淡淡道:“徐东家言重了,皇爷仁德,查明你等虽有小过,却无大恶,更兼主动陈情,故而开恩,咱家不过是依实情禀奏,不敢居功。”


    “魏公过谦了!”


    徐文通直起身,从袖中抽出一份礼单,双手奉上,“区区薄礼,聊表寸心,万望魏公笑纳,日后魏公但有差遣,文通及徽州商帮,必效犬马之劳!”


    魏忠贤眼皮微抬,旁边一名小内侍上前接过礼单。


    他略一扫过,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


    “徐东家客气了,起来说话吧。”


    魏忠贤放下手里的茶盏,摆了摆手,接着道:“此事既已了结,便休要再提,日后行事,当更加谨慎才是,科学院、工部和各官营工坊那边,皇爷盯得紧呐。”


    长叹一声,魏忠贤幽幽道:“此次南直隶那边,有不少人或许要倒霉了。”


    “是是是,文通谨记魏公教诲。”


    徐文通起身,小心翼翼地在旁边凳子上坐了半个屁股。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徐文通便告辞离开。


    从魏忠贤府上出来,徐文通长舒一口气,但心头大石并未完全落下。


    皇帝虽赦免了徐家,但难保其他人那边不会秋后算账,尤其是南直隶那边被自己牵连的人家。


    徐文通思忖片刻,吩咐车夫:“去温府。”


    ……


    温体仁府邸,书房。


    温体仁看着恭敬行礼的徐文通,脸上挂着惯常的温和笑容:“远达,坐,湖州一别,经年未见,令尊可好?”


    “劳烦元辅挂念,家父安好,时常念叨元辅当年在湖州时的照拂之情。”


    徐文通姿态放得极低。


    寒暄几句后,温体仁轻叹一声道:“你的事,老夫也听说了,好在陛下仁德,并未深究,日后行事,当小心一些。”


    徐文通忙是微微欠身道:“元辅教训的是,是文通鲁莽了,日后定当小心小心再小心。”


    “适当的收敛一些就可,日后家里的生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老夫当初在乡中的时候,和近竹兄很是亲近,你就如老夫的子侄一般。”


    “若是遇到什么麻烦,尽管来寻老夫便是。”


    徐文通打蛇随棍上,忙是一副感激状,起身施礼道:“愚侄多谢元辅!”


    紧接着,徐文通话锋一转:“元辅,此次虽蒙陛下天恩,魏公仗义,事情暂告段落,然晚生心中始终难安,恐日后仍有波折。”


    “尤其是南直隶那边……恳请元辅,能否……能否为愚侄和徐家在南直隶那边多美言几句,彻底了结此事手尾?”


    说着,又奉上一份比给魏忠贤更厚三分的礼单。


    温体仁瞥了眼礼单,并未去接,只是捋须轻笑:“远达,你多虑了。”


    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悠然道:“陛下既已金口赦免,此事便算盖棺定论。”


    “南直隶那边不会为难你徐家的,你不必再杞人忧天。”


    徐文通见温体仁不肯收礼,反而更加不安,忙道:“元辅教诲的是,是愚侄小人之心了。”


    他顿了顿,抬头看了眼对方,再次开口道:“元辅,晚生听闻温家有意在交趾开设钢铁工坊,我徐家在炼钢一道略有心得,在南直隶亦有基业,若能得元辅首肯,徐家愿倾力相助,资金、匠人、技艺,皆可提供!”


    温体仁眼中精光一闪,放下茶盏。


    交趾那边发现了大型铁矿,且劳动力低廉,温家确实是有于当地开设炼钢工坊的想法,而徐家财力雄厚,在技术上也有独到之处,若是能够得到对方的协助,那自是极好的。


    心念急转,温体仁笑呵呵道:“远达有所不知,族中的这些俗事,老夫是向来不管的。”


    “你若有心,倒是可以回湖州后,和族中商议。”


    “届时,老夫可以手书一封,由你带回去。”


    “正好也帮老夫给南直隶的那些故交、老友送上一些京城特产,就是可能要麻烦远达了。”


    徐文通等的就是这句话,闻言当即心中欢喜道:“元辅言重了,能为元辅奔走,是愚侄的幸事。”


    徐文通察言观色,见温体仁心情不错,接着又道:“元辅,愚侄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亦是一桩利于国计民生的大好事,想请元辅参详。”


    “但说无妨。”


    “愚侄想联合徽州、湖州几家大商号,在京城、南京、苏州、松江等地,试办一家私人银行。”


    见温体仁面色如常,徐文通这才继续道:“仿效大明银行,吸纳存银,放贷生息,汇通南北。”


    “如此,既可方便商贾贸易,亦能聚拢民间闲散银钱,用于实业,譬如支持元辅在交趾的工坊……”


    温体仁闻言,面色微微一凝。


    银行之事,非同小可。


    这件事,他还真不敢大包大揽。


    沉吟半晌,温体仁面色严肃道:“此事,容老夫细细思量,寻机看看宫里和户部的意思再议。”


    他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拒绝。


    徐文通心中暗喜,知道此事有门,连忙躬身:“全凭元辅做主!愚侄静候佳音!”


    ……


    数日后,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马世龙风尘仆仆,一身簇新的绯色官服,跪伏在地:“臣马世龙,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上下打量对方一眼,暗自点了点头。


    马世龙如今不过才是不惑之年,面容黝黑,仪表堂堂,身材魁梧,虽跪伏在地,仍能感受到一股彪悍之气。


    “免礼。”


    “谢陛下!”


    马世龙声音洪亮,起身垂手而立。


    “马卿,可知朕召你入京,所为何事?”


    “臣……臣听闻,乃为乌斯藏驻藏大臣一职。”


    马世龙倒也直率。


    “不错。”


    朱由检神色严肃起来:“乌斯藏,雪域高原,大明之西南藩屏。”


    “文震孟经营五年,虽略有所得,然此地释教势力庞大,地方头人势力盘根错节,外部尚有叶尔羌、蒙古诸部虎视眈眈。”


    “驻藏大臣,责任重大,非但要有抚绥番夷之能,更需有镇慑内外之威,朕知卿久历边镇,通晓军务,性情刚毅,故以此重任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