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北伐,北伐
作品:《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朱由检目光扫过众人,将孙承宗的神色尽收眼底,却并未立即表态,而是转向李邦华,开口问道:“李卿举荐马世龙,那就说说原因。”
李邦华拱手道:“回陛下,马世龙久在边镇,历宁夏、蓟辽,熟知兵事,尤擅抚驭番夷。”
“乌斯藏地处高原,毗邻叶尔羌、朵甘,非通晓军务、威重刚断者不能镇之。”
“马世龙性情果决,治军严谨,正可震慑乌斯藏内外,确保西南边陲无虞。”
“且其在宁夏时,曾妥善处理与鄂尔多斯等部关系,于羁縻之道颇有心得,此正驻藏大臣所需之才。”
孙承宗待李邦华说完,缓缓起身,对朱由检躬身道:“陛下,马世龙确有其才,然其性情过于刚愎,昔日在辽时,便因独断专行,与同僚多有不协。”
“乌斯藏地远天高,消息闭塞,驻藏大臣虽需威权,亦需怀柔,更需与当地喇嘛、头人乃至尼八拉(尼泊尔)、叶尔羌等周旋,非仅凭刚猛所能济事。”
“老臣恐其……恐其操切行事,反激生变。”
孙承宗话说得委婉,但意思明确,他不看好马世龙。
朱由检手指轻轻敲击御案,沉吟不语。
听李邦华所说,马世龙能力是有的,否则也不会被孙承宗一度提拔,但其情商堪忧,不善协调人际关系,这在远离中枢的乌斯藏,或许是缺点,但也可能成为排除干扰、贯彻朝廷意志的优点。
沉吟半晌,朱由检终于开口道:“乌斯藏非比内地,释教在当地的权势很大,各部头人盘根错节,文震孟五年经营,也并未取得什么显著效果,继任者,当继续推进朝廷之策,马世龙刚猛的行事方式,或正适用于此。”
顿了顿,朱由检又看向孙承宗:“孙师所虑,亦是为国筹谋。”
“这样吧,朕会叮嘱马世龙,令其抵藏后,凡涉及重大番务、宗教事宜,需谨慎行事,不可专断。”
“同时,朕会为其选派得力副手,从旁协助,以补其短。”
皇帝心意已定,孙承宗也不好再坚持,只得躬身道:“陛下圣虑周详,老臣并无异议。”
李长庚见状,也知张凤翼之荐已不可行,便不再多言。
见无人反对,朱由检一锤定音道:“既然诸卿都没有意见,那内阁就即可拟旨,起复原宁夏总兵官马世龙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充任乌斯藏驻藏大臣,接替文震孟。”
“令其接旨后,速速进京陛见!”
“臣等遵旨。”
暖阁内诸臣,齐齐躬身领命。
……
确定驻藏大臣人选的同时,对土谢图汗部的战事,也已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
集宁城,总兵府。
孙传庭一身绯色官袍,端坐主位,面色肃然。
下首两侧,分别坐着宣府总兵刘光祚、集宁总兵祖大寿、大同副总兵王朴、顺化王硕垒、安北候绰尔滚、科尔沁的吴克善,以及哈喇慎汗阿海、永邵卜博迪达喇、翁牛特部宰赛、敖汉部歹青、多罗特部拱兔等漠南诸部首领。
孙传庭环顾一眼众人,面色郑重道:“诸位,陛下决意廓清漠北,剪除不臣,此次北伐,目标乃是盘踞于土拉河、鄂尔浑河流域的土谢图汗衮布所部!”
说到这里,孙传庭起身,走到堂内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用手里的指挥棒,指着舆图上的某处,侧身看向众人,继续道:“据多方探报,衮布主力约四万骑,分散于库伦(今乌兰巴托)周边及肯特山以南牧场。”
“其西与扎萨克图汗部毗邻,东与车臣汗部接壤。”
“此次北伐,王师当以快打慢,分进合击,力求在扎萨克图汗部及瓦剌援军抵达前,击溃衮布主力,将其向西驱赶!”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指挥棒移动:“具体部署如下,东路军,由顺化王硕垒、安北候绰尔滚统率,以车臣汗部归附骑兵主力,约五千骑,由东向西,沿克鲁伦河西进,扫荡衮布东部屏障,牵制其左翼,并切断其可能东窜之路!”
“中路军,由北伐总兵官集宁候祖大寿为主,以宣府、集宁精锐兵马,会同诸部骑兵,携火炮、粮秣,出集宁,经瀚海(戈壁沙漠)北缘,直插土拉河上游,此为正面主攻方向!”
“此路需克服瀚海缺水之困,然有归化、集宁囤积之粮草水囊支撑,加之熟悉路径的各部向导,当可无虞。”
“西路军,由大同总兵刘光祚为主,自归化城北上,穿越翁金河城故地,迂回至鄂尔浑河上游,从南边往北压迫衮布,防止其南下。”
“三路大军,以烽火、快马联络,务必于六月末,会猎于库伦汗帐!”
说完自己的方略部署,孙传庭视线扫过众人:“漠南诸部,此次随征,当恪遵号令,奋勇杀敌!”
“朝廷不吝封赏,凡有功者,牧场、龙钞、爵位,皆可期许!然若有畏缩不前,甚至心怀异志者,军法无情,勿谓言之不预!”
智顺伯汗阿海率先抚胸起身,用很是熟练的汉话道:“督师放心,哈喇慎的勇士,愿为陛下前驱!”
永邵卜的博迪达喇、内喀尔喀的宰赛等人也纷纷表态。
他们早已从与明朝的互市中尝到甜头,其部族也早就和大明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尤其是哈喇慎和科尔沁,更是和大明联姻,且还是皇子母族,对他们来说,大明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
硕垒与绰尔滚对视一眼,亦起身领命。
现在的硕垒,早就没有了之前的小心思。
他现在就一门心思想着,该怎么从此战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见众人皆没有异议,祖大寿转身看向诸将,声若洪钟道:“诸位,此战,各部定要全力以赴,万不可有丝毫懈怠!”
“我等遵命!”
孙传庭宽厚的手掌,重重的排在桌案上,一锤定音道:“各部依令行事,整军备武,五日后,依序开拔!”
“谨遵督师军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