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盐饼换命
作品:《大乾逍遥王:靠剧本杀富可敌国》 天意难违,近几日暴雨倾盆。
工坊早就停了,家家户户的盐罐子见了底,连盐粒子都刮不出来。
城中最大的粮商孙万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他囤积的私盐价格抬到了天上。
一两白花花的银子,只能换回半斤粗粝的盐,并且只收现银,连铜板都不要。
对于那些本就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民而言,这无异于要他们的命。
买不起盐,人就浑身乏力,干不了活,连饭都吃不下去。
绝望之下,有人去舔富户墙角渗出的盐碱,更多的人只能围着公用的盐砖,像牲口一样伸出舌头,换取一丝微不足道的咸味。
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在小巷间悄悄传开。
张家那个三岁的娃儿,因为缺盐哭闹得几近昏厥,他那被逼到绝路的母亲,竟含泪用自己的尿浸湿了一块布,塞进孩子嘴里让他吮吸。
这消息像一根淬了毒的针,扎进了北凉王府,也扎进了萧北辰的心里。
“啪!”一声脆响,他手中那只青瓷茶杯应声而碎,温热的茶水混着碎瓷溅了一手。
他却恍若未觉,猛地转身,猩红的眼眸盯住了身旁的小豆子:“咱们库里还有多少粗盐?”
小豆子被他吓得一哆嗦,结结巴巴地回道:“回……回殿下,上次为了给开荒的百姓兑换工分,已经用去了大半……现在……现在只剩下三斤六两了……”
三斤六两。对于偌大一个北凉城,不过是杯水车薪。
萧北辰的目光扫过窗外连绵的雨幕,沉默了片刻,眼中翻涌的怒火渐渐被一种冰冷的决绝所取代。
当晚,平日里早已熄火的王府厨房,却是灯火通明。
萧北辰亲自坐镇,指挥着手脚最麻利的李瘸子。
几张废弃的铁皮,在李瘸子叮叮当当的敲打和焊接下,很快变成了一个结构虽然简陋但足够实用的烤炉。
萧北辰将那仅有的三斤六两粗盐小心翼翼地倒进一个大盆,随即抓起几大把面粉混了进去。
他要将这有限的咸味,最大化地分散开来。
为了增加风味和饱腹感,他又命人加入了在王府角落里挖来的野葱末,以及一种用干辣椒磨成的辣灰。
水、面、盐、葱、辣,所有材料被充分揉捏,再被他亲手搓成一个个拇指大小的饼状。
这些小饼被整齐地码在铁盘上,送入那简易的烤炉。
很快,一股混合着焦香、咸香、葱香和微辣的奇特气味,穿透了湿冷的雨夜,弥漫开来。
“这叫‘咸香饼’。”萧北辰拿起一枚刚出炉、还烫手的饼,对围在身边的几个下人说道,“小豆子,天一亮你就带人去街上,立下新规矩。”
他掰开饼,露出里面均匀分布的青色葱末和红色辣灰,语气沉稳有力:“凡是手持垦荒积分一分者,可来王府兑换盐饼一枚。没有积分的,拾十斤废铁来,可换五枚。若有能举报私盐窝点,一经查实,直接奖五十枚!”
第二天清晨,雨势稍歇。
小豆子挎着一个装满了咸香饼的大篮子,站在王府门口,扯着嗓子沿街叫卖:“王爷出品,咸香饼!绝不加毒,童叟无欺!吃了不渴、浑身有力气、还能攒着换锄头嘞!”
起初,围观的百姓们将信将疑。
王爷自己都穷得叮当响,哪来的好心?
这饼里,莫不是掺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人群窃窃私语,却无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被饥饿和缺盐折磨得面黄肌瘦的老农,颤巍巍地从怀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工分券。
“殿下……我……我换一枚。”
小豆子立马递过去一枚热乎乎的饼。
老农捧着那枚小小的饼,仿佛捧着稀世珍宝。
他小心翼翼地咬下了一小口,咀嚼的动作瞬间凝固了。
下一秒,两行浑浊的老泪“唰”地淌了下来,哽咽着道:“咸的……是咸的!香!多少年没尝过这么实在的咸味了!”
这一声哭喊,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
消息瞬间炸开!
“是真的!王府的饼是咸的!”“吃了还能有力气!”
原本还在观望的人群疯了一般涌上前来,队伍从王府门口一直排到了街尾。
更有那胆子大的半大少年,竟学着书上看的土法,成群结队去挖老城墙下的硝土,用破锅烧水熬出粗碱,也跑来换饼。
萧北辰竟也点头应允,只要是能提供基础原料,皆可兑换。
孙万贯的府邸内,听着下人的汇报,他气得将心爱的紫砂壶摔了个粉碎。
“萧北辰!你个黄口小儿,坏我好事!”他勃然大怒,当即派出家丁打手,要去砸了王府的摊子,同时散布谣言,说“王府的饼里掺了迷魂药,吃多了会变成傻子”。
然而,家丁们还没靠近王府百米,就被手持锄头扁担的百姓们给围了回来,差点被打断腿。
至于谣言,更是起到了反效果。
第二天,排队的人非但没少,反而更多了。
队伍里的人议论纷纷:“要是真有毒,王爷自己咋天天啃?我亲眼看见小豆子给王爷送饼当午饭!”
“就是,吃了这饼,我感觉挑水的力气都回来了,管他什么迷魂药!”
就在咸香饼的需求达到顶峰之时,萧北辰却突然下令,暂停兑换。
一张新的告示贴在了王府门口,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盐饼产能不足,为惠及全城,现开启‘代工合作’。凡家有炉具、愿出人出力者,皆可向王府申请成为‘特约作坊’。王府提供标准配方,每烤制百饼,可自留三十枚作为抽成,其余七十枚上交王府统一销售。”
这告示一出,李瘸子第一个红着眼眶报名。
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回家,将自家吃饭的破锅烂灶全搬了出来,连夜搭棚开工。
他手艺本就好,烤出的饼品相极佳。
仅仅第三天,他就靠着抽成的盐饼,从王府换回了一把崭新的斧头,抱着那闪着寒光的铁器,一个跛脚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短短五日之内,北凉城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十七家挂着“王府授权”牌子的盐饼坊。
一个原始的加盟网络就此形成。
王府不仅没再消耗一点盐,反而通过统销和原料置换,重新积攒起了二十多斤的粗盐储备。
深夜,书房的烛火依旧亮着。
萧北辰在账册上划下最后一条红线,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
他将咸香饼变成了百姓饥饿时最渴望的东西,下一步,就是让它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等这批盐饼成了百姓的日需,我就把它变成‘通货’。”他抬头,目光穿透窗棂,望向漆黑的雨夜深处,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对手对峙。
“告诉小豆子,明天起,所有新开垦土地的登记凭证,除了记录工分,也可以用‘盐饼券’进行结算。”
窗外的雨还在下,已经连着下了太久太久。
在这片无休无止的雨声中,萧北辰忽然侧耳倾听,似乎在那浩大的雨声里,夹杂进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异响,一下又一下,带着某种节奏,就在头顶不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