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军民相拥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根据历史记载,馒头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的时候才出现的名词。


    至于包子,则是到了宋朝才有。


    此刻这两个词汇对于孙坚三人来说,完全陌生。


    老翁看着他们一脸茫然的样子,脸上不禁浮现出得意的神情,用炫耀自家的宝贝一样的姿态说道:“一看你们就是外地来的?”


    “这包子跟馒头,可是咱们黄天大将军教大家做的新鲜吃食,好吃,顶饿,还干净!”


    他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从怀里掏出三张干净的油纸。


    紧接着,从车上拿起三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放到油纸上,塞到孙坚三人手中。


    “来,尝尝,不收你们钱,就当是咱们襄阳人,请远客的!”


    包子入手温热,松软又有弹性。


    孙坚三人在老翁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


    “唔!”


    松软的外皮之下,是鲜美多汁的肉馅。


    肥瘦相间,混合着葱姜的香气。


    那丰富的口感和滋味,瞬间在味蕾上炸开!


    他们平日所食,无非是粟米饭、麦饼、肉羹之类,何曾见过如此精巧的吃食?


    黄盖更是双眼一亮,三两口便将一个包子吞下肚,意犹未尽地咂了咂嘴,脱口而出:“好吃!真他娘的好吃!”


    孙坚与程普虽然吃相斯文,但眼中那份掩饰不住的惊喜,也说明了一切。


    “黄天大将军……刘铮?”孙坚细细品味着口中的美味,状若无意地问道,“老丈,听你这意思,你们似乎……很拥戴这位刘将军?”


    “那是自然!”


    一提起刘铮,老翁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容光焕发。


    眼神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要说咱们这位黄天大将军,那真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搭救我们这些苦哈哈的!”


    “你瞅瞅这包子馒头,以前谁见过?”


    “大将军一来,就派人手把手地教大家伙做,说这叫精细粮,吃了对身子好!”


    “还有那什么……什么油条之类的,以前我们被说见过,就是听也没听说过!”


    “他总是能搞出很多对我们老百姓好的新鲜事物,脑子里的好点子,就像泉水一样往外冒!”


    “有他在,咱们这日子啊,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老翁的话语朴实无华,但胸中那份发自肺腑的自豪与拥戴,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冲击力。


    孙坚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他看着老翁眼中那不掺任何杂质的光芒,再次问道:“老丈,就因为刘将军教你们做了这些吃食,所以你们便心甘情愿,用自家的粮食,来供给他的军队吗?”


    谁知老翁听完,竟连连摆手:“哎哟!你这客官,说的什么胡话!”


    紧接着,发出了一阵爽朗的大笑:“你们刚来襄阳,什么也不知道!”


    “现在的襄阳,可跟以前的完全不一样咯。”


    “自从黄巾军进了城,就推出了一项新政令,叫什么‘军民相拥,团结一家亲’!”


    “人家黄巾军队,可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做这些包子馒头的粮食,那都是官仓里出的军粮!”


    “官府啊,把这做饭的活计承包给我们这些百姓,不仅按市价买我们的粮食,还给我们发工钱!”


    “你们说说,粮食是人家的,我们就是出点力气,帮着揉个面蒸个馍,就能赚一份钱粮养家糊口。”


    “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上哪找去?”


    老翁说完,又看了一眼天色,连忙盖好棉布,抱歉地拱了拱手:“不跟几位聊了,再晚点,营里的将士们该饿肚子了,他们操练了一早上,可辛苦了!”


    话音未落,他便推起独轮车,汇入人流,脚步轻快地朝着那座军纪森严的大营走去。


    只留下孙坚、程普、黄盖三人,如同三尊石雕般,僵在原地,久久未能平复心中的惊涛骇浪。


    “承包……军民相拥……”


    孙坚低声咀嚼着这两个新奇而又充满力量的词汇,再看看手中还带着余温的包子,只觉得它重若千斤。


    他本以为,刘铮收买人心,用的还是张角当年那套装神弄鬼、虚无缥缈的把戏。


    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用的竟是如此脚踏实地,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好处的事实!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收买人心了,这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样的军队,百姓怎能不拥护?


    这样的领袖,百姓怎能不爱戴?


    程普的脸色,也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主公,此人……已非贼寇,而是真正的……一方诸侯了。”


    “他所行之策,闻所未闻,却直指人心根本,朝廷……拿什么与他抗衡?”


    这个问题,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他们沉默着,转身走回襄阳城。


    然而,接下来在城中所看到的一幕幕,更是让他们感到了一种近乎窒息的震撼。


    街道之上,再无往日的压抑与萧条。


    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往来的行人脸上洋溢着安定的笑容,孩童们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戏,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


    他们路过一处学堂,里面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那稚嫩的童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孙坚驻足聆听了许久,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刘铮不仅让百姓吃饱了肚子,更在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播撒下知识的种子!


    城外,扛着锄头的农夫,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赶着健硕的耕牛,正走向田野。


    他们的步伐沉稳而有力,眼神中是对丰收的期盼。


    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安宁、生机勃勃。


    这里,哪里像是一个刚刚经历了世家盘剥与战火洗礼的城市?


    这里,分明就是一个与这混乱、腐朽的大汉天下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


    就在孙坚三人失魂落魄地行走在襄阳街头,感受着这前所未有的冲击时。


    街角一家茶肆的二楼,临窗的位置上。


    司马徽一袭青衫,手持羽扇,正悠然地品着香茗。


    他的目光,穿过熙攘的人群,落在了孙坚那张写满震惊与迷茫的脸上。


    嘴角,微微向上翘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孙文台,你所看到的这一切,足够你……好好消化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