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汉室宗亲?我不屑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司马徽一阵见血的分析,令陈羡汗颜。


    他只考虑到了眼前的苟存与发展,却忽略了这“归降”背后所隐藏的政治枷锁和长远陷阱。


    司马徽这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他瞬间惊醒。


    念及于此,他当即起身,对着司马徽郑重地长揖及地:“军师远见卓识,在下……自愧不如!”


    “确实是在下思虑不周,险些为主公埋下弥天大祸!”


    刘铮心中也是暗自惊讶,不愧是水镜先生!


    司马徽的眼光,确实独到,竟然已经看到了数年之后,那群雄逐鹿诸侯混战的画面。


    到时候,确实会涌现出像曹操、刘备前期打着维护汉室旗号来发展自己的势力,也有袁术那等野心勃勃,视朝廷为无物的枭雄。


    自己若是提前被“汉臣”这个身份绑架,那无疑是给自己凭空套了一个枷锁。


    “先生不必自责,能看到这一步已是难得。”刘铮先是安抚了一下陈羡,随即看向司马徽,“那依先生之见,我等该当如何,方能破此困局?”


    只见司马徽走到那巨大的堪舆图前,并未看向北方的洛阳,也未看向荆州,而是将羽扇轻轻地点在了刘铮的身上。


    他转过身,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将自己在看表演时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


    “既然主公姓刘,何不就做这汉室宗亲?”


    “什么?!”


    此言一出,饶是陈羡智计百出,此刻也惊得瞪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思议!


    汉室宗亲?这……这也能假冒?!


    司马徽却是一脸云淡风轻:“主公,我等大可不必以‘反贼’之名上书朝廷。我们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说辞。”


    “主公可上书天子,自称乃某位汉王后人,与当今圣上同宗同源。”


    “因不忍见荆州刺史王睿无道,三大家族横行,荼毒生灵,故而高举义旗,‘代天行伐’,为朝廷清扫荆州之沉疴!”


    他越说,眼中的光芒越是明亮:“如今朝廷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南顾。”


    “突然冒出一位‘皇亲国戚’,不仅没有造反,反而替朝廷平定了荆州这块心腹大患,天子他高兴还来不及,又岂会深究主公的真实身份?”


    “届时,朝廷不仅不会派兵征讨,反而极有可能会顺水推舟,下旨封赏,正式认可主公‘汉室宗亲’的身份,并册封为荆州之主!”


    “主公一旦得了这个名正言顺的身份,那便是天翻地覆之变!”


    “将来时局变化,进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问鼎天下;退可名正言顺地割据一方,坐观风云变幻。此乃上上之策!”


    “嘶——!”


    陈羡听得倒吸一口凉气,望向司马徽的眼神,已经从敬佩,彻底化为了折服!


    太狠了!太绝了!


    他陈羡自诩擅长毒计,讲究一击毙命。


    可跟司马徽这种堂堂正正釜底抽薪的阳谋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已经不是计谋的范畴了,这是在创造身份,是在改写格局!


    他从未想过,一个姓氏,竟然可以这样来做文章!


    “妙!妙啊!”陈羡忍不住抚掌赞叹,“主公,军师此计,大有可为!此乃一步登天之良机,万万不可错过!”


    一时间,二人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刘铮,等待着他做出决定。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刘铮的脸上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狂喜与激动。


    他依旧平静地坐在那里,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深邃的眼眸古井无波。


    半晌,在两人愈发困惑的注视下,刘铮缓缓开口:


    “汉室宗亲的身份,我并没有兴趣。”


    “什么?”司马徽和陈羡同时愣住,以为自己听错了。


    刘铮抬起眼,迎着他们诧异的目光,平静地解释道:“我家虽姓刘,但祖上与汉室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点,我很清楚。”


    “大丈夫行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借先祖之名行事,非我所愿,更何况是假冒。”


    “此法虽有奇效,成功几率也很大,但我……不屑为之。”


    “我刘铮起事,为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为他汉家天下。”


    “再则若真如此,那些与刘氏交好扶持刘氏的顶级门阀世家找上门来,我等又将如何决断?”


    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骄傲与坚持。


    司马徽与陈羡彻底怔住了。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刘铮竟然会因为“不屑”二字,就轻描淡写地拒绝了。


    这份心性,这份气魄,究竟是天真,还是……有着他们无法理解的,更大的格局?


    “那……那主公的真实想法是……?”司马徽收起了心中的惊涛骇浪,语气中满是好奇。


    刘铮看着二人困惑的模样,微微一笑:“其实,我从二位的计策中,受到了启发,想到了第三条路。”


    他站起身,走到堪舆图前,伸出两根手指。


    “其一,如文渊先生所言,漕运,我们不仅不碰,还要沿途派兵,严加防守保护。我们要用行动迷惑朝廷,我黄巾军,对他们并无恶意。”


    “其二。”刘铮的目光,落在了南阳郡的位置,“就需要用到一个人了——前南阳太守,张咨。”


    “张咨?”司马徽和陈羡对视一眼,皆是满头雾水。


    关在大牢里的南阳太守张咨?跟他有什么关系?


    刘铮笑道:“没错,让他继续做这个南阳太守。”


    “让他以朝廷命官的身份,亲自上书天子,细陈述荆州刺史王睿勾结三大家族,倒行逆施,鱼肉百姓,甚至意图谋反。”


    “而我黄巾军,不过是一群被压迫不过,奋起反抗的义民,在关键时刻,协助他这位‘朝廷命官’,平定了叛乱,稳住了荆州局势。”


    “如此一来,在朝廷看来,荆州的这场大乱,就不是反贼作乱,而是一场地方平叛的内部斗争,我刘铮,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还可借张咨之名,横扫荆州,将荆州彻底掌控在我们手中。”


    此话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在司马徽和陈羡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极致的震惊与骇然!


    妙!


    简直是妙到毫巅!


    南阳太守,不过是一个官职。


    有黄忠的三万大军驻守在南阳,那张咨就算有一百个胆子,也只能乖乖听从刘铮的安排,做一个傀儡太守!


    由他这个汉臣,上书朝廷陈述荆州事务,其可信度,比起刘铮自己上书,高了何止百倍!


    如此一来,不仅能彻底打消朝廷的疑虑,甚至可能让朝廷误以为荆州依旧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而黄巾军,则可以借着这个完美的伪装,在这段时间里,毫无顾忌地发展壮大!


    司马徽与陈羡看着眼前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年轻人,心中惊叹不已。


    究竟是怎样一个灵魂,才能想出如此经天纬地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