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黄忠的无奈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樊城西北,淅水与丹水交汇而下,最终融入汉水。
汇入汉水之前,有数条分支,流入樊城,供城内百姓使用。
其中最大的一条,叫做柳荫河。
正是黄忠计划严防死守的那条,同时也是刘峥此前理想中水淹樊城的优选。
远处一片被暴雨模糊的山林阴影中,几双锐利的眼睛正透过雨幕,死死盯着那支突然出现在柳荫河畔的队伍和迅速立起的营寨。
不是别人,正是前来勘察地形的刘峥和赵云。
“主公,你看!”赵云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对方营寨旗帜……是‘黄’字旗!”
“黄忠竟然亲自来了!还在此处扎营!”
赵云的心猛地一紧,顿感不妙:“他莫非……也想到了水攻之策?在此驻防,就是为了防备我军断水淹城?”
若真如此,那主公的奇谋岂不是尚未实施便已败露?
有黄忠这等名将亲自率军守在此处,再想动手,难如登天!
然而,刘峥的反应却出乎赵云的意料。
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或沮丧,反而在仔细观察了对方营寨的规模和士兵的衣甲后,嘴角缓缓勾起一抹了然于胸的笑意。
“子龙,你看仔细些。”刘峥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异常冷静。
“黄忠是来了,但他带来的人马,数量不多,看其装束和旗号,并非蔡、蒯、庞三家的精锐部曲,更像是荆州本部的郡兵。”
赵云闻言,再次凝神望去,果然发现了一些端倪。
营寨规模不大,士兵衣着相对统一但略显陈旧,确实是郡兵模样。
若是三大家族重视此地,断不会只派这么点郡兵,且不见一个家族旗帜。
刘峥继续分析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看来,我所料不差。”
“樊城内并非铁板一块,黄忠这个主将,恐怕指挥不动那三家的私兵。”
“他定然是察觉到了水攻的危险,向上请求援兵或提醒布防,却被那三家傲慢愚蠢的家臣拒绝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亲率自己的本部人马前来驻守……可惜,兵力太少了,他防得住一点,防不住全线。”
赵云听得茅塞顿开,心中对刘峥的洞察力佩服不已:“主公明察秋毫!如此说来,我军还有机会?”
“不是有机会,是大有机会!”刘峥斩钉截铁地道,“黄忠虽勇虽智,但独木难支!”
“他手下就这点兵,又要驻守,又要巡视漫长的水渠河道,如何能面面俱到?”
“这泼天大雨,正是我等行动的最佳掩护!走,回营!”
……
黄巾军大营,中军帐内。
火把噼啪作响,映照着刘峥坚毅的脸庞和帐下诸将亢奋的神情。
雨水敲打帐布的声音,滴滴答答,连绵不绝。
刘峥目光扫过麾下最信任的几员将领——赵云、以及归属赵云麾下的司马赵勇、郭战、郑矛。
这三人都是最早跟随刘峥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老兄弟,跟朱炎全然不同。
忠诚和经验都毋庸置疑,由此被刘峥安排在赵云麾下,是执行此次绝密任务的最佳人选。
“情况有变,但于我军更为有利!”刘峥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压过了帐外的雨声。
“黄忠已亲率一部郡兵驻守北面水渠,说明他已猜到我军可能用水攻之计。”
此言一出,赵勇、郭战、郑矛三人都是一惊,面面相觑,都从对方脸上捕捉到一丝忧虑。
刘峰抬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然其兵力有限,且城内三大家族的私兵并未出动配合,可见其内部不和,黄忠独力难支!”
“这正是天赐良机!我军更要快刀斩乱麻!”
他走到简陋的地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关键位置:
“子龙,你亲自带队,领三千精锐,趁夜冒雨,潜行至淅水与丹水交汇上游此处林木茂密之地,悄然构筑堤坝。”
“不必完全阻断,只需让水流减缓,水位自然开始蓄积并缓慢上涨,做出自然淤塞的假象,避免过早惊动黄忠。”
“赵勇!你带一千人,负责下游此处,同样秘密行动,将几条泄洪分流的小渠暗中拓宽、挖深。”
“引导水流更加集中地冲向樊城北面低洼地带!动作要快,要隐蔽!”
“郭战!你带三千人至汉水此处,两千人疏通加宽汉水流入丹水的河流,一千人于汉水下游完成堵水事宜,将汉水引入丹水。”
“郑矛!你领五千人马,分散活动,干扰黄忠派出的斥候,务必保证我军行动隐秘!绝不能让黄忠察觉到我们的具体意图和规模!”
“同时,准备大量沙袋、木料,埋伏于预定决口位置附近,待我号令一发,即刻以最快速度完成最后决堤!”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将整个“水淹樊城”的计划分解为多个同时进行的步骤,既隐蔽又高效。
“末将遵命!”赵云率先抱拳,眼中战意燃烧。
“遵命!”赵勇、郭战、郑矛三人亦是轰然应诺,脸上充满了对任务的坚定和对刘峥的绝对信任。
他们深知此计若成,樊城便是囊中之物!
“记住!”刘峥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赵云身上,“一切行动,务必借助大雨掩护,动静要小,速度要快!”
“另外,我会亲帅大军,将樊城死死围住,切断其与外界一切联系,方便你们行事。”
“出发!”
众将领命,迅速无声地融入帐外的疾风骤雨之中。
刘峥独自站在帐口,望着漆黑如墨、暴雨倾盆的夜空,缓缓闭上眼睛。
体内那磅礴的“统帅”之力悄然运转,一时间,疾电、磐石、潜影等技能同时发动。
如同无形的网络,链接上每一位执行任务的将士。
他们的执行力、隐蔽性、协调性,乃至在恶劣天气下的忍耐力和判断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无形的巨大增幅。
一场注定将震惊荆襄的奇谋,在这狂风暴雨的掩护下,悄然展开。
而此刻,樊城北面那座孤零零的营寨内。
黄忠披着蓑衣,巡视着在雨中瑟瑟发抖、尽力保持警戒的士兵们。
望着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哗啦啦雨声的原野,他心中的那份不安。
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浓。
他总感觉,在这无尽的雨幕之后,仿佛有无数双眼睛正在盯着他,正在酝酿着一场足以吞噬一切的风暴。
但他就这么点人,不仅要负责四门的防务,还要负责城内的日常晕妆,更要防备刘峥水淹樊城。
心有余,而立不足。
如今能做的,只有紧紧握住手中的刀柄,时刻警惕,严阵以待。
命令斥候再探,尽量让这场樊城保卫战能顺利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