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襄阳变故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襄阳城,临时搭建的流民营地外围。
雨水稍歇,但天空依旧阴沉得像是要塌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湿木的沉闷气息。
与樊城那边的暴雨倾盆相比,此地的雨更像是一层挥之不去的潮湿幕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建大踏步走入司马徽处理政务的府邸,甲胄上未干的水珠随着他的动作滚落。
他脸上带着完成任务的轻松和一丝莫名的迫切,从怀中掏出一份帛书,恭敬地放在司马徽身前的案几上。
“先生,主公离去前交代的任务,建已圆满完成。”
“流民中所有可疑人员,其身份、动向,皆已查明记录在此。请先生过目。”
“依我之见,应即刻按图索骥,将这群宵小尽数擒杀,以绝后患!”
司马徽并未立即去看那份名单。
他抬起头,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却深邃,仿佛能洞悉人心。
随后轻轻将羽扇置于案上,手指随意地拂过帛书边缘,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李将军辛苦了,不过,此事暂且不急。”
“不急?”李建浓眉瞬间拧紧,脸上写满了困惑与不解,“先生!这些可都是蒯、蔡、庞三家安插进来的眼线。”
“如今我军主力在外,襄阳空虚,留着他们,犹如卧榻之侧留毒蛇,随时可能反噬!岂能不除?”
司马徽闻言,唇角勾起一抹淡然却又高深莫测的浅笑。
他重新拿起羽扇,轻摇慢拂。
“李将军稍安勿躁。毒蛇盘踞,固然危险,但若知其所在,知其动向,反而能为我所用。”
他目光投向帐外那片熙攘却暗流涌动的流民营地,语气平和。
“此刻若将他们清除,不过是得一时之清净,却打草惊蛇,反而断送了一份即将送到将军手上的大功。”
“大功?”李建更加懵了,铜铃般的眼睛里满是茫然,“先生,末将愚钝,还请明示!”
“清除细作,稳固后方,不就是大功一件?何来断送之说?”
司马徽轻笑出声,笑声里带着一丝智珠在握的从容:“若此刻除了他们,那潜藏于城外,等待他们消息的‘猎人’,又如何会自投罗网呢?”
他顿了顿,见李建仍是一脸似懂非懂,便不再卖关子,压低声音道:“将军且附耳过来。”
李建连忙上前,俯身倾听。
司马徽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溪流漫过卵石,不疾不徐:“我要将军……如此这般……”
听着司马徽的计策,李建脸上的困惑逐渐被惊讶、恍然以及一丝难以置信的钦佩所取代。
他瞪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位看似文弱、却胸藏百万甲兵的谋士,终于明白了那份“大功”所指为何。
“这……先生妙算!末将佩服!”
李建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震撼,但随即又有些迟疑。
“只是……假装醉酒,鞭笞士卒,与先生争执……这,这有损军纪,恐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司马徽羽扇轻点,目光锐利了一瞬,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能以此换来全歼来袭之敌,保住主公根基,些许骂名,一时误解,又算得了什么?”
“届时真相大白,将军之忠勇,将士们自会明了。况且,这也是主公离去前,授意我可临机决断之事。”
想到刘峥的信任和司马徽的算无遗策,李建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打消了。
他重重一抱拳,脸上露出决然之色:“末将明白了!一切但凭先生安排!我这就去准备!”
司马徽含笑点头:“有劳将军了。记住,戏,需做得逼真。”
当天下午,流民营地旁突然响起一阵喧哗和斥骂声。
只见李建盔甲歪斜,满脸酒气,步履略显踉跄。
手中拎着一条马鞭,正对着几名不小心冲撞了他的士卒厉声喝骂。
“瞎了你们的狗眼!敢挡本将军的路!”他声音含糊,却刻意运足了中气,让周围所有人都能听见。
“将军息怒,我等并非有意……”一名扮演士卒的军官惶恐地辩解。
“还敢顶嘴!”李建仿佛被激怒。
猛地扬起马鞭,“啪”地一声抽在那军官的臂甲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老子在外浴血拼杀,保尔等平安,尔等却如此不知礼数!该打!”
又是几鞭下去,虽然大多落在甲胄上,但声势骇人。
周围不明真相的流民和部分士卒纷纷侧目,脸上露出惊惧与不解之色。
李将军平日虽严厉,却从未如此当众失态,鞭笞士卒。
就在这时,司马徽“闻讯”急匆匆赶来。
一身儒袍,在略显混乱的场面中显得格外醒目。
“李将军!住手!”
司马徽上前,一把拉住李建再次扬起的手臂,脸上带着愠怒与痛心。
“光天化日之下,身为统军大将,岂可醉酒鞭挞士卒?此举岂不寒了将士之心?快向这几位弟兄赔罪!”
李建猛地甩开司马徽的手,装作恼羞成怒:“司马徽!你不过一介书生,安知军旅之事?本将军教训麾下士卒,何须你来指手画脚!滚开!”
“你!”司马徽似乎被气得脸色发白,羽扇指着李建,声音颤抖,“莽夫!真是莽夫!”
“枉费主公对你信任有加,将后方托付于你!你便是这般回报主公信任的?醉酒滋事,欺凌部下,若主公在此,定不轻饶!”
“哼!少拿主公压我!老子跟着主公刀山火海闯过来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个山沟里读书呢!”
“治理流民、安抚地方是你的事,统兵练军是我的事!你管好你自己便是!”
李建毫不示弱地回呛,脸红脖子粗。
两人就这样在流民营地旁,当着越来越多围观者的面,激烈地争吵起来。
声音越来越大,言辞越来越尖锐。
人群中,几个眼神闪烁、行为低调的汉子相互交换着眼神,嘴角难以抑制地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狡黠的光芒。
果然如家主所料,这群泥腿子出身的黄巾贼,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稍有权势便内讧不止。
其中两人悄无声息地退出人群,借着逐渐暗淡的天色和营地的杂乱角落作为掩护,迅速向城外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