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只见其表,未见其里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刘峥闻言,沉默了片刻。


    目光扫过前方,见流民们都用用充满渴望和绝望眼神望着自己。


    此情此景,不免让他回想到半年前率领十万军民长途跋涉的艰苦场景。


    刘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子龙,你所虑,我何尝不知。”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和无奈:“蒯家此计,甚是毒辣。这看似是流民,实则是想让这些流民拖垮我等。”


    “接,则隐患无穷,粮草、治安、防疫,皆是难题,更恐中其奸计。”


    “不接……”刘峥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若不接,我等先前在望襄楼前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何?我等争取士林民心为何?我刘峥立身之本为何?”


    “眼睁睁看着上千百姓饿死冻死在我襄阳城外?那我刘峥与那些欺压他们的贪官豪强有何区别?”


    “今日若弃他们于不顾,消息传开,刚刚归心的荆襄士子会如何看我?”


    “天下百姓会如何看我?我等心中的大义,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刘峥的话,让赵云瞬间清醒过来。


    是啊,有些事,明知是陷阱,却不得不为!


    这就是阳谋的狠毒之处!


    只是他不知道,此刻这些流民在刘峥眼中,并非一无是处。


    不仅能让他积攒民心,让那些饱受世家欺凌的百姓们望风来投。


    甚至还是一支有生力量,能为他的军队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壮大队伍。


    只不过,如果来得太多太猛烈,安置确实是个问题。


    一旁的司马徽同样想到了这一点,缓缓开口,:


    “主公仁德,心系百姓,此乃苍生之福。子龙将军谨慎,亦是老成谋国之言。”


    “然其实二者,并非不可调和。”


    他轻摇羽扇,献策道:“如今秋高气爽,天气尚未转寒。”


    “我军可在城外选定合适区域,迅速搭建临时营寨帐篷,先行收纳安置这些流民。”


    “同时,派兵严密看守,出入严格登记盘查,既可展现主公仁德,收拢人心,亦可防范奸细,控制局势。”


    “待观察一段时日,仔细甄别之后,再分批纳入城中或安排屯田,方为万全之策。”


    刘峥听罢,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赞道:“善!德操先生此计甚妙!既全了仁义,又顾全了大局!就依先生之言!”


    他当即转头对赵云下令:“子龙,即刻安排人手,于城外依山傍水处搭建临时营区!”


    “调拨军粮,先设粥棚,让百姓吃上一口热食!同时派出巡逻队,严密监控营地四周,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


    “末将遵命!”赵云抱拳领命,心中对司马徽的急智深感佩服,立刻就要拨转马头回城安排。


    然而,就在这时!


    一名负责瞭望的骑兵突然指着另一个方向,惊声喊道:“主公!将军!快看那边!又……又来了一群!”


    众人闻言,心中猛地一凛,齐刷刷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另一个方向,烟尘再起!


    又一支规模不小的流民队伍,扶老携幼,步履蹒跚,正朝着襄阳城的方向涌来!


    看那数量,竟丝毫不比眼前这一支少!


    刘峥、赵云、司马徽三人脸上的神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等到那队流民上前,经过询问,乃是酇城被蒯家压榨出逃的百姓。


    刘峥脸色一沉,看来三大家族这是商量好了,要用流民将自己拖垮的节奏。


    虽说这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用无辜的百姓来对付自己,这一点不可容忍。


    刘峥将目光看向陈老翁,问道:“蒯家如此过分,官府适合反应?”


    “唉……”老翁叹息一声,“甭提了,那些官老爷大门一关,都当做看不见。”


    “我们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这才想到来襄阳投奔将军。”


    “将军您真是大善人活菩萨啊,只要您给我们一个安生立命之所,税收加一成我们也没意见。”


    刘峥闻言,摇头摆手:“那倒不必,尔等且现在这里歇息,待会儿我的部下自会安排你们。”


    说完,刘峥领着赵云等人,转身回府议事。


    “德超先生,此事你怎么看?”途中,刘峥问向一旁的司马徽。


    司马徽轻摇羽扇,脸色凝重:“此事表面上是蒯氏所谓,实际上没有官府的支持,他们也不敢如此胆大妄为。”


    “显然,三大家族跟刺史王睿,显然已经联合在了一起。”


    “不过这也给了我们兴兵讨伐的口实,主公可张贴告示,将王睿与三大家族的阴谋公之于众。”


    “然后率兵讨伐,那些处于水生活热中的百姓肯定会箪食壶浆,跪地相迎!”


    “如若不去理会,任由流民卷入,襄阳早晚会被拖垮。”


    闻言,刘峥微微颔首:“先生所言,正合吾意。”


    然而,赵云却眉头紧锁,沉吟半晌。


    最终还是忍不住策马靠近刘峥,声音带着武将特有的谨慎和忧虑:


    “主公,军师之谋,固然精妙,洞察人心。然末将以为,此事仍需慎重!”


    他目光扫过身后远处那黑压压的流民队伍,语气有些沉重:


    “王睿与三大家族既已联手,必然也防着我们将计就计,趁机发难。”


    “襄阳周边城池,诸如樊城、新野、酇城等地,恐已增派重兵,严加防范。”


    “我军虽士气正旺,但此前推行新政,诸多军士亦参与屯田、修筑等务,操练难免有所松懈。”


    “且新整编的部队尚需时日磨合。此时仓促出兵,面对以逸待劳、操练已久的守军,胜负难料啊!”


    赵云的声音恳切无比:“主公,一旦战端开启,便如同箭离弦,刀出鞘,非你死我活,难以罢休!”


    “事关我军根基与襄阳存亡,万望主公三思而后行!”


    一旁的参军张志也面露忧色,点头附和:“子龙将军所言极是。”


    “主公,我军底蕴尚浅,此时与荆州全境之力硬碰,是否……太过行险?”


    刘峥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投向了身旁羽扇轻摇的司马徽。


    司马徽闻言,却是朗声大笑,笑声在空旷的原野上显得格外清晰。


    “两位将军所言,皆乃老成谋国之言,谨慎持重,徽深感敬佩。”


    他先肯定了二人的担忧,随即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然二位只见其表,未见其里。”


    “只看到了对方联盟之势,却未看清这联盟之下,究竟是铁板一块,还是各怀鬼胎,沙聚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