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流民来投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城头之上,刘峥正感慨之际。


    忽见远方尘头起处,一支庞大的队伍正迤逦而行,朝着襄阳城门方向缓缓移动。


    人数之多,竟有上千之众!


    在这乱世之中,如此规模的队伍移动,绝非寻常!


    “嗯?!”


    赵云剑眉瞬间拧紧,身为武将的警觉让他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他猛地转身,对城墙上的值守士兵厉声喝道:“敌情!速擂鼓示警!令四门戒备!”


    那士兵也被远处黑压压的人群惊住,闻言一个激灵,正要奔向战鼓。


    “且慢!”刘峥沉稳的声音响起,抬手阻止了士兵。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那支越来越近的队伍,轻声道:“子龙,稍安勿躁,你仔细看。”


    赵云闻言,强压下立刻备战的本能,凝神望去。


    只见那支队伍虽然人数众多,但行进间毫无章法,拖家带口,步履蹒跚。


    队伍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穿着粗布甚至打着补丁的麻衣。


    手中并无任何兵器,只有扁担、包袱等逃难的家当。


    “这……”赵云微微一怔,“不像军队。”


    一旁的司马徽轻抚长须,目光深邃地观察了片刻,缓缓颔首道:“主公明鉴,子龙将军关心则乱。”


    “观此队伍,老弱妇孺居多,行色匆匆,满面风尘,队伍涣散,毫无警戒策应之迹象。”


    “且人人面带惊惶疲惫之色……这绝非敌军,乃是流民无疑。”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指向队伍来的方向,语气带上了一丝凝重:


    “看其来路,应是自东北方向的樊城而来。如此规模的流民突然涌向襄阳,想必定是樊城乃至周边区域,出了什么不小的变故。”


    刘峥面色沉静,点头认可了司马徽的判断:“德操先生所言极是,是流民,待到近前,一问便知。”


    他虽然心中已有猜测,但事关重大,仍需确认。


    随即,他果断下令:“子龙,点一队精锐骑兵,随我出城询问情况。”


    “志才,你留守城头,加强警戒,未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开城门!”


    “末将遵命!”赵云和张志同时抱拳领命。


    赵云虽仍有疑虑,但对刘峥的命令执行不渝,立刻快步下城点兵。


    不多时,襄阳城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


    刘峥一马当先,赵云率领五十名精锐骑兵紧随其后。


    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迅速迎向那支庞大的流民队伍。


    随着距离拉近,流民队伍的惨状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这些人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麻木中透着深深的恐惧。


    许多人的鞋子早已磨破,露出血肉模糊的双脚。


    孩童在母亲怀里低声哭泣,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前行,整个队伍弥漫着一股绝望和悲凉的气息……


    他们看到一队盔明甲亮、旗帜鲜明的骑兵突然从襄阳城方向迎来,顿时一阵巨大的骚动和恐慌!


    人群惊呼着,下意识地向后缩紧,挤作一团,脸上写满了惊惧,以为遇到了前来驱赶或者劫掠的官兵。


    “不要慌乱!我等乃襄阳守军!并非歹人!”赵云见状,运足中气,高声大喝,试图稳定局面。


    刘峥策马越众而出,来到队伍前方数十步处勒住战马。


    他目光扫过眼前这些惊惶不安的百姓,朗声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清晰地传入大多数人耳中:


    “诸位乡亲父老不必惊慌!我乃襄阳城主,黄天大将军刘峥!尔等从何而来?为何聚集于此,奔向襄阳?”


    他直接报出名号,心中已有预感,这些人多半是冲着他来的。


    果然!


    “刘峥?”


    “他说他是刘将军?”


    “是那个杀了贪官、给百姓分田的刘将军吗?”


    ……


    流民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难以置信的窃窃私语,恐慌的情绪迅速被惊讶和一丝微弱的希望所取代。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刘峥身上,仔细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将军。


    只见他端坐马上,身姿挺拔。


    虽一身戎装,却并无凶戾之气,目光沉静而透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


    短暂的沉默后,人群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他走到刘峥马前,努力挺直佝偻的腰背,然后深深地作了一揖,声音沙哑而激动:


    “将军!您……您真的是刘峥刘将军?”


    “老夫……老夫乃是樊城东乡三老,姓陈。我等……我等皆是樊城及周边村镇的苦命人啊!”


    老者说到此处,情绪激动,老泪纵横。


    他身后的流民们也纷纷露出悲戚之色,许多妇人开始低声啜泣。


    “将军明鉴啊!”陈老翁用破旧的袖子擦了擦眼泪,悲愤道:


    “是那蒯家,是蒯钧那个天杀的恶贼,他强占良田,加征租赋,勾结官府,欺压良善!”


    “我等原本虽不富裕,尚能勉强糊口。可自那蒯家变本加厉以来,租子比此前多了十倍有余,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稍有不从,便纵容恶仆打砸抢掠,甚至抓人下狱!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


    “田地被夺,家宅被占,儿子被他们抓去修别院,至今生死不明……呜呜呜……”


    老人泣不成声,他身旁的老妪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


    “求将军为我们做主啊!”


    “将军,蒯家不让我们活啊!”


    “我们听说襄阳的刘将军是青天大老爷,爱护百姓,这才拖家带口,冒死逃来投奔!”


    “求将军开恩,收留我们吧!给我们一条活路吧!”


    ……


    随着老者的哭诉,他身后的上千流民仿佛找到了宣泄口,纷纷跪倒在地,朝着刘峥磕头哭喊,哀声震野!


    那场面,凄惨而震撼!


    赵云骑在马上,看着眼前黑压压一片跪倒哭泣的百姓,听着他们血泪的控诉。


    纵然是铁血沙场的汉子,也不禁动容。


    拳头紧紧攥起,骨节发白,眼中喷薄出愤怒的火焰!


    蒯家!又是蒯家!竟然将百姓逼迫到如此地步!


    然而,愤怒之余,赵云身为将领的理智迅速回归。


    他策马靠近刘峥,压低声音,语气极其凝重:“主公!此事恐有蹊跷!”


    “蒯家刚在诗会上吃了大亏,颜面尽失,转眼间就有如此大规模的流民来自他们的地盘,还直冲我襄阳而来?这未免太过巧合!”


    “末将怀疑,这或许是蒯家乃至三大家族的毒计!”


    “故意驱赶流民过来,一来消耗我襄阳粮草,二来其中未必没有混入奸细,三来若处置不当,极易引发混乱,他们便可趁机发难!”


    “为稳妥起见,是否……暂不予接纳?可先于城外设卡,仔细甄别,观察几日再行定夺?”


    赵云的建议是从军事和安全角度出发,老成持重,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