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九月九,重阳节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中平二年,九月初九,重阳。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佳日。


    襄阳城内,虽经战火洗礼不久,却已透出几分新兴的朝气。


    街巷间,依稀可见佩茱萸、簪菊花的百姓身影。


    空气中隐约飘着菊花酒和重阳糕的甜香,冲淡了几分往日肃杀的铁血气息。


    然而,这座古城今日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并非某处登高名胜,而是城北新近落成的一座巍峨楼阁。


    此楼临汉水而建,高三层,飞檐斗拱。


    虽工期急促,用料却扎实,格局开阔大气,在秋日澄澈的碧空下显得格外挺拔。


    楼前新辟出一片广阔的空地,此刻已是人头攒动,声浪鼎沸。


    空地之上,整齐地排列着数百个蒲团,每个蒲团前仅设一张矮桌。


    布置极为简朴,却恰恰凸显了今日的主题:以文会友,题词咏志。


    军士们盔甲鲜明,在外围维持着秩序,确保场面虽热闹却不至混乱。


    到场之人,几乎囊括了襄阳乃至周边郡县所有叫得上名号的文人士子。


    他们或宽袍大袖,或葛巾素服。


    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激动与愤慨,眼神交流间,尽是心照不宣的意味。


    “诸位,稍后那刘峥一来,我等必要让他知晓,荆襄士林非是任其拿捏之辈!”


    “正是!驱逐庞公族人,辱我士林太甚!今日定要叫他下不来台!”


    “稿子可备好了?定要言辞犀利,直斥其非!”


    “放心,早已腹稿千言,必叫他无地自容!”


    “哼,一介武夫,也敢学人附庸风雅,建楼题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低语声、冷笑声、摩拳擦掌之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暗流汹涌的声浪。


    他们今日齐聚于此,与其说是应约赴会,不如说是同仇敌忾,预备打一场针对刘峥的“文诛笔伐”之仗。


    许多离得远的士子,甚至不辞辛劳连夜赶来,就为参与这场盛会,一吐胸中块垒。


    就在这纷乱的议论达到一个小高潮时,忽闻门吏拖长了声音高呼:


    “庞德民先生到——”


    “蒯钧先生到——”


    “蔡瑁将军到——”


    一连三声唱喏,场中所有的嘈杂议论声瞬间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入口处。


    只见三人并肩缓步而来。


    居中者年约四旬,面容与庞德公有几分依稀相似,但眉宇间少了几分超然物外,多了几分世俗精明的。


    正是庞德公之弟,庞德民。


    左侧是身形微胖,面带富态的蒯家家主蒯钧。


    右侧则是一身锦袍戎装,气度沉凝的蔡瑁。


    这荆州地面上最有权势的三大家族代表,竟联袂而至!


    他们神色从容,对四周投来的无数道目光视若无睹,径自走到最前方那排预留的尊位上。


    拂衣落座,动作自然,仿佛理所应当。


    静默只持续了片刻,随即,更大的嗡鸣声在士子人群中爆发开来!


    “看!是庞公!不,是庞公之弟!他竟来了!”


    “还有蒯公和蔡将军!三大家主竟一齐到了!”


    “我明白了!他们这是同进同退,以此举向那刘峥示威啊!”


    “庞德民先生亲至,岂非代表了庞德公的态度?连德公都默许甚至支持其弟前来抗争,吾等还有何疑虑?”


    “定是如此!庞公高义,虽自身隐逸,却心系士林荣辱!”


    “吾等必要坚定站在三大家族一边,今日定要替庞公,替所有被那刘峥苛待的士族,讨个公道!”


    ……


    士子们个个如同被打了一剂强心针,脸上兴奋得泛起红光。


    先前或许还有的一丝忐忑瞬间被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正义在我”的信念。


    若能在此事上表现出色,得到三大家族任何一家的青睐,那日后仕途岂非一片光明?


    想到此处,不少人更是暗暗攥紧了拳头,将早已准备好的腹稿又在心中默诵了数遍。


    蒯钧、蔡瑁、庞德民将身后那陡然高涨的激昂情绪尽收耳中,三人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嘴角都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蒯钧身体微微倾向蔡瑁,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几分恭维:“德珪(蔡瑁字)此计果真高明。看这些士子,如今皆为我等所用。”


    蔡瑁目光扫过场中情绪激动的士子们,淡淡道:“顺势而为罢了。关键还是得看庞公……”


    他转向庞德民,语气同样带着恭维。


    “德民兄顾全大局,深明大义,肯亲身至此,方有如此效果。今日之后,庞家声威,必更上一层楼。”


    庞德民闻言,脸上不禁露出受用的笑容,哈哈一笑,声音却压得极低:“蔡将军过誉了,蒯兄亦谬赞了。庞某岂敢居功?”


    “如今我庞家……唉,家兄一心归隐,不同外事,许多担子都压在我身上,比不得二位家中人才鼎盛啊。”


    他话语里虽带着自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但更多的是一种与蒯、蔡两家紧密捆绑的表态:


    “但只要我三大家族同心协力,在这荆襄地界,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今日,便先让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刘将军,好好见识一番。”


    就在这时,门吏的声音再次高高响起。


    这一次,带着明显的紧张和刻意拔高的声调:


    “黄——天——大——将——军——到——!”


    喧闹的场地上,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猛然扼住了喉咙,所有声音再次瞬间消失!


    这一次的寂静,与方才三大家族到来时那种带着惊讶和期待的寂静完全不同。


    这是一种充满敌意、审视、乃至愤怒的死寂!


    数百道目光,如同数百支冰冷的利箭,齐刷刷地射向入口处。


    只见刘峥在英姿挺拔的赵云和张志的陪同下,缓步走了进来。


    他今日依旧是一身简单的青色布袍,并未刻意穿戴甲胄或华服。


    但那远超常人的九尺昂藏身躯,以及历经沙场淬炼出的沉稳气度。


    使他如同鹤立鸡群,一出现便自带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没有预想中的军士开道,没有盛大的仪仗,只有他们三人。


    面对这满场无声的敌意,刘峥面色平静如水,目光淡然扫过全场,仿佛只是来参加一场寻常的聚会。


    然而,他身旁的张志却已是面沉如水,胸脯剧烈起伏了一下。


    这些日子他亲眼看着刘峥如何殚精竭虑安定襄阳,如何推行善政惠及百姓。


    如今这些所谓的名士,受着将军的邀请,吃着将军准备的酒宴,却连最基本的起身相迎的礼数都没有,个个如同仇人相见!


    他忍不住便要开口呵斥,却被刘峥看似随意地一抬手,轻轻拦下。


    刘峥甚至没有转头看他,目光依旧平视前方,微微摇了摇头。


    张志只得强压下怒火,与赵云一同,紧跟着刘峥。


    穿过那由一道道冰冷、愤怒、鄙夷目光组成的无形甬道,朝着前方的主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