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欣欣向荣地襄阳城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忽然,王睿脸上的笑容凝滞,饶有兴致地看着李休。


    传闻这家伙不是被刘峥给吓得屁滚尿流吗?


    怎么现在脑子这么灵光?难不成这其中有诈?


    察觉到王睿的表情不对劲,李休心里也是“咯噔”一下,顿感不安。


    他小心翼翼地试探道:“使君,哪里不对吗?”


    闻言,王睿哈哈一笑:“没有没有,我只是很好奇,这个刘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见过,你给我好好说说。”


    说话间,王睿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见此情形,李休心中安定,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那家伙看上去一脸稚气未脱,像是个孩子,但是却身长九尺有余,高大魁梧,实数里奇。”


    说到这里,李休忍不住一个激灵,似乎刘峥那强大的压迫感重新出现在眼前。


    见王睿没反应,他又继续说道:“如果说身形离奇,那他心智这方面就更是前所未闻,本来我打算是晾他几日……”


    接下来,李休将被刘峥识破并且震慑自己的过程,叙述了一遍。


    当然,肯定是强化了他临危不乱保持理智坚决不向匪寇妥协地形象。


    说完,他再次看向王睿,想要搞清楚对方为什么会突然有此一问。


    能坐到刺史这个位置,对方肯定不可能是一时间来了兴趣。


    果然,听到李休说完,王睿冷笑一声:“所以,这招驱狼赶虎的妙计,是你被刘峥赶出来之后才想到的?”


    此话一出,李休顿感不妙。


    搞了半天,原来对方在这里给他挖了坑。


    显然王睿这是怀疑他跟刘峥联手,所以才会有如此一问。


    李休当即匍匐跪地,着急忙慌表忠心:“在下自入仕以来,得使君器重,知遇之恩当以死相报,绝无二心,苍天可鉴!”


    “在下承认,此前确是被刘峥的匪气给吓到,担心丢人才有所隐瞒。”


    “但在下归途中痛定思痛,百般琢磨,这才想出这么一条妙计,只希望能一报被刘贼折辱之耻,望使君明鉴!”


    见此情形,王睿这才打消心中疑虑,让李休起身,下去负责这件事。


    他现在名为荆州刺史,但说白了就是个软柿子,说错一个字或者做错一件小事,都可能被三大家族拿来做文章对付自己。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养成小心翼翼再三确认的性子,确保不会出现纰漏。


    襄阳这边,自从刘峥当众斩杀朱炎等人后,各项政令的执行相比此前顺畅了不少。


    那些此前受到三大家族蛊惑的百姓,在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些政令带来的好处后,态度都变了许多。


    此日,刘峥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青色布袍,高大挺拔的身材虽仍显眼,。


    但混在逐渐增多的人流中,已不那么突兀。


    加上城北行刑那天刘峥高高在上,百姓们只能勉强看到他的身形。


    所以现在他走在街上,并没有人认出其身份。


    赵云紧随其后,同样身着常服,他身姿英挺,目光如电。


    看似随意地扫视着周围,实则全身肌肉微微紧绷,保持着一名顶尖护卫应有的警惕。


    两人如同寻常的主仆或结伴而行的友人,漫步在熙攘的街道上。


    新政的布告栏前,总是聚集着最多的人。


    识字的秀才郎摇头晃脑地念着,不识字的百姓则挤在一旁,竖着耳朵听。


    不时交头接耳,脸上带着或欣喜、或疑惑、或期盼的神情。


    刘峥和赵云悄然走近,混在人群边缘,静静聆听。


    “……凡襄阳在籍之民,今岁田租减三成,旧欠一概勾销!”一个老秀才朗声读着,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一个头戴破毡帽的老农瞪大了眼睛,粗糙的手掌下意识地搓着:


    “真的假的?减三成?还勾销旧欠?俺没听错吧?那、那俺家今年就能有余粮给娃儿扯身新衣裳了?”


    “布告上红彤彤的大印盖着呢!是刘将军的令!还能有假?!”旁边一个中年汉子兴奋地接话。


    “不光减租,还说了,往后官府收粮,不准大斗进小斗出,一律公平称量!谁敢克扣,严惩不贷!”


    “不光这些,听说还撤了城外三道税卡,商税也只抽五分,这……这真是前所未有!”


    “如此一来,从南阳贩运布匹过来,成本能降下大半!有利可图,有利可图啊!”


    “可不是嘛!以前走不出十里地就要被卡一道,层层盘剥,辛苦钱全喂了那些蛀虫!现在好了,路通了,税轻了,咱小本生意也好做了!”


    “听说这都是刘将军立下的规矩?他手下的兵爷现在巡逻,还真不敢拿咱们东西了,吃饭都给钱!”


    “前几天北门那事……看来将军是动真格的啊!”


    “杀得好!那些祸害百姓的兵痞,就该杀!有了这规矩,俺们老百姓日子才有盼头!”


    “是啊,以前谁敢想有这好事?减租减税,还派军爷帮我们修缮被战火毁了的房屋……这哪是军阀,这简直是青天大老爷下凡了!”


    “就是不知道……这好日子能长久不?可别再像以前一样,换一茬老爷,又变一茬规矩……”


    “嘘!别乱说!既然刘将军说了,咱们就信他!你看他连自己老部下都砍了,这决心还能有假?”


    “对!咱们就跟着刘将军!谁要是敢捣乱,咱老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


    这些议论,七嘴八舌,质朴而真实,一句句传入刘峥和赵云的耳中。


    赵云侧身靠近刘峥半步,低声道:“主公,民心可用。”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远比任何战报上的数字更令人震撼。


    这位年轻的主公,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正在将这襄阳城的民心一点点收拢。


    刘峥面色沉静,并无丝毫得意之色,只是微微颔首。


    他看着那些百姓脸上真切的笑容和眼中重燃的希望,心中那份因斩杀老兄弟而产生的沉重感,似乎被冲淡了些许。


    “子龙,你看。”刘峥目光扫过那些虽然衣着依旧褴褛,但脊背似乎挺直了些的百姓,“百姓所求,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碗安稳饭,一件御寒衣,一份不受欺压的公道。我们浴血搏杀,争城夺地,若最终不能给他们这些,那一切又有何意义?”


    “主公所言极是。”赵云郑重应道,“刀剑可夺城,然仁政方能安民。今日方知主公深意。”


    正当此时,那个宣读布告的老秀才似乎注意到了气质不凡的刘峥二人,尤其是刘峥那异于常人的身高和沉稳气度。


    他好奇地打量了几眼,犹豫了一下,还是拱手试探着问道:“这位郎君面生得很,听口音也非本地人,莫非也是听闻刘将军新政,特来襄阳谋发展的?”


    刘峥微微一笑,还礼道:“老先生好眼力。在下确是游学至此,见襄阳气象一新,不觉好奇,驻足观看。”


    “听闻这位刘将军甚是年轻,竟能推行如此善政,不知其人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