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建楼招揽人才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就在刘峥沉思之际,脑中传来系统提示:


    【叮,宿主获得内政属性点+20,内政技能‘安抚’提升到圆满!】


    【内政(圆满):宿主声名远扬,凡攻取之城池,百姓无不箪食壶浆殷切相迎,所属城池内,各项利民政令都受到大部分百姓拥戴!】


    这倒是让刘峥有些意想不到,目光看向热情激动地百姓们,百感交集。


    同时,那停滞依旧地禁锢,貌似有了一些松动……


    百姓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一刻,刘峥隐隐约约感受到了这句话地真谛。


    看着气势恢宏地汉水,又看了看楼下观刑地百姓们,刘峥忽然灵机一动。


    自古以来,文人名士都喜欢激情于山水。


    自己何不以“百姓新生”地名义在此地修建一座阁楼?


    并且放出消息,楼成之日,邀请荆州名士来此,以为城楼题词为由共襄盛举!


    届时在寻找机会,邀请有意向地名士加入自己,那内政这方面以后自己躺平收属性点跟加持不是更香?


    说做就做,刘峥趁百姓们都在,当即就把这件事给宣布了出去。


    同时叫来赵云跟李建,让他们俩负责落实这件事。


    夜色如墨,沉沉地笼罩着襄阳城。


    白日的喧嚣与血腥气似乎还未完全散去,在寒冷的夜风中若有若无地飘荡。


    城西蒯家大宅,高墙深院,与外面仿佛是两个世界。


    书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几张神色凝重的面孔。


    蒯钧坐在主位,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紫檀木椅的扶手,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他听着心腹门客详细禀报北门刑场的每一个细节:


    刘峥如何雷霆震怒,如何细数朱炎罪状,如何毫不留情地下令处斩……


    以及那数万百姓从怀疑到震惊,最终化为山呼海啸般拥戴的全过程。


    随着叙述深入,蒯钧的脸色一点点沉下去。


    离间计划以朱炎的身死失败,原本那点指望刘峥内部生乱的侥幸心理荡然无存。


    当听到刘峥不仅斩了人,还趁热打铁,宣布要以“百姓新生”之名修建楼阁。


    并广邀荆州名士齐聚题词时,他敲击扶手的动作猛地停住,指尖微微发白。


    “修建楼阁?邀名士题词?”蒯钧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他猛地看向坐在下首的蔡瑁和庞家代表庞礼。


    “他一个黄巾出身、惯于舞刀弄枪的武夫,竟能想到用这等风雅手段来收揽人心?!”


    蔡瑁一身锦袍,看似悠闲地品着茶,但捏着茶盏的手指却关节泛白。


    他吹开浮沫,啜饮一口,才缓缓放下茶盏,声音低沉:“我早说过,此子绝非池中之物,绝非只知杀戮的莽夫。”


    “他今日能狠心斩旧部以立威,明日就能用软刀子割我们的肉。”


    “他给的搬迁时限可一日日逼近,我们再无动作,只怕他那把刚饮了血的刀,下次就要落到我等颈项之上了。”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拉长了几人变幻不定的身影。


    蒯钧眉头紧锁,目光投向一直沉默寡言的庞礼:“庞公之意如何?德公先生乃荆襄士林翘楚,一言可抵万钧。”


    “若他肯出面,振臂一呼,刘峥这拉拢士人的图谋,必然水中月镜中花!”


    庞礼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拱了拱手:“蒯公,蔡将军,非是我庞氏不愿尽力。只是……唉,庞德公的性子,二位是知道的。”


    “他一心寄情山水,教授子弟,于这权势纷争,向来是避之唯恐不及。此番为了应对刘将军之事,他已与二老爷庞德民争执数次。”


    他叹了口气,继续道:“德民主张联合各家,据理力争,绝不能轻易让出襄阳基业。”


    “可德公却认为,刘峥虽出身不堪,然观其言行,确有安民定乱之志,且手段狠辣果决。”


    “与其硬碰,恐招致灭门之祸,不如暂避锋芒,隐忍退让。为此,兄弟二人这几日闹得很不愉快,府内气氛压抑得很。”


    蔡瑁与蒯钧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失望和一丝恼怒。


    庞德公的隐逸之名冠绝荆州,但也正因如此,关键时刻指望不上,最是令人扼腕。


    若能有庞德公这面大旗,荆襄士人起码有七成会望风而从,足以让刘峥的所有盘算落空。


    “隐忍退让……说得轻巧!”蒯钧忍不住冷哼一声,“我蒯家基业在此,岂是他说退让就能退让的?再退,就要退到江陵去了!”


    室内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对抗,似乎力量不足,且风险巨大;


    退让,又实在心有不甘,更恐对方得寸进尺。


    良久,蔡瑁眼底忽然掠过一丝诡光。


    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德公高风亮节,不愿沾染俗务,我等自然不应强求。”


    “不过……既然德公不愿出面,那我们……不让他知道,不就行了?”


    蒯钧和庞礼同时一愣,疑惑地看向他。


    蔡瑁压低了声音,身体微微前倾,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庞德民先生,不是主张对抗吗?”


    “他与德公乃同胞兄弟,相貌亦有几分相似。届时刘峥楼阁落成,广邀名士,若庞德民先生‘恰巧’受邀出席,在那些士子心中定然‘代表’庞家,于大庭广众之下,对刘峥之政略发表些……嗯,‘见解’。”


    “诸位试想,在场那些士人,会有几人怀疑他并非受了德公默许?又会如何解读庞家的态度?”


    他顿了顿,看着两人逐渐恍然大悟的脸色,缓缓道:“只要场面一乱,刘峥拉拢士人的戏码唱不下去,他自然会明白,在这荆州地界,没有我们几家点头,他什么事也办不成!”


    “到时,我们再寻机与他‘好好聊聊’,划下道来,约定彼此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他是个聪明人,知道硬啃下我们代价太大,必会答应。”


    蒯钧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抚掌低笑:“妙啊!德高望重者不出面,由其弟代行其事,既可达成目的,又将德公摘了出去,日后即便追究,也有转圜余地!蔡将军此计,甚妙!”


    两人目光灼灼,一齐看向庞礼。


    庞礼脸色变幻不定,额头微微见汗。


    此事风险极大,一旦拆穿,庞家将同时得罪刘峥和其兄庞德公。


    但若不如此,庞家在此事中毫无作为,日后在蒯、蔡两家面前也难以抬头,家族利益同样受损。


    挣扎片刻,他咬了咬牙,重重一点头:“好,我回去便寻机探探二老爷的口风,必尽力促成此事!”


    “如此甚好!”蒯钧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此事若成,我看他刘峥还如何嚣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