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四渡沁水,天高任鸟飞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当皇甫嵩的滔天怒火,尽数倾泻在倒霉的黑山渠帅张燕头上,将冀州西部的平原化作一片血腥的修罗场时。
这场惊天棋局的真正主角,早已如同一缕青烟,消失在了棋盘的边缘。
刘峥率领着他麾下最精锐的万余诱饵部队,在曹操那复杂而屈辱的目光注视下,悄然渡过了卫水。
他没有片刻的停留,甚至来不及去擦拭刀锋上的血迹,便立刻下达了最为严酷的军令。
全军轻装简行,人衔枚,马裹蹄,不燃火把,不发一声。
循着早已规划好的隐蔽路线,向着西南方向,日夜兼程,疾驰而去!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对意志的终极考验。
他们不敢走官道,只能穿行于崇山峻岭、密林河谷之间。
白天,他们躲藏在深山之中,躲避着汉军无处不在的斥候游骑;
夜晚,他们则在星光的指引下,沿着崎岖难行的小路,沉默而又迅速地行军。
每一个士卒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
连续数日的佯动、对峙与奔袭,早已耗尽了他们大部分的体力。
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一个人掉队。
因为他们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那是对亲人重逢的渴望,是对渠帅信任的坚定,更是对荆州那片新天地的无限憧憬。
赵云,这位刚刚加入的白马将军,始终紧随在刘峥的身侧。
他亲眼目睹了这位年轻的主公,是如何用神鬼莫测的计谋,将数十万汉军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也亲身感受到了这支所谓的反贼队伍,在绝境之中所爆发出的、那令人动容的凝聚力与坚韧。
他的心中,早已再无半分的疑虑,只剩下无尽的钦佩与追随的决心。
半月之后,当这支几乎已经达到极限的疲惫之师,终于穿越了危机四伏的司隶校尉部地界。
抵达河内郡的沁水河畔时,所有人都几乎要瘫倒在地。
然而,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并非希望的彼岸。
而是一道令人绝望的死亡天堑。
宽阔的沁水,在此刻的初夏时节,因上游融雪汇入,变得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如同条愤怒的黄色巨龙,咆哮着奔腾向东。
沿河两岸,所有可供大部队渡河的渡口,都早已被熊熊燃烧的烽火所占据。
那是河内郡的郡兵和地方豪强的部曲,在得到皇甫嵩的加急命令后,建立起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或许战斗力不强,但依托着这条天然的屏障,足以将任何试图渡河的部队,都变成河中的鱼食。
“渠帅!”李建面色凝重地前来禀报,“所有渡口都被堵死了!”
“对岸守军虽不多,但营寨坚固,弓箭手遍布,我军没有船只,强渡……无异于自杀!”
压抑的气氛,再次笼罩在这支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军队头顶。
前有天堑,后有随时可能追来的皇甫嵩主力。
他们,仿佛又一次被逼入了死角。
刘峥没有说话,他只是带着赵云,悄然潜伏在沿河的山林之中。
如同最耐心的猎人,一连观察了三日。
这三日里,他将对岸汉军的每一次换防时间、巡逻路线、兵力部署,都牢牢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
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两岸山壁之间,一处最为狭窄、水流也最为湍急的所在。
那里,峭壁如削,猿猴难渡。
两岸之间,仅有几根碗口粗的、不知是何人所架的铁索,在狂风中摇摇欲坠,连接着彼此。
“主公,此处名为‘飞鸟道’,传闻唯有山中飞鸟可过,故而得名。”
赵云的眼神中也充满了凝重。
“水流太急,无法行船;铁索悬于数十丈高空,摇晃不定,根本无法走人。”
“对岸守军,也因此只在此处设下了一个不足百人的小队。”
“那小队这几日来懒洋洋的,根本没把这里当一回事,晚上根本就没有安排人手巡夜。”
听到赵云的话,刘峥的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势在必得的自信光芒。
“他们认为这里过不去,那这里,便是我军唯一的生路。”
他指着那几根在风中呜咽的铁索,一字一顿地说道:“今夜,我们便从这里,飞渡沁水!”
闻言,赵云看了一眼那空空如也的索桥,以及桥下那凶猛如虎的水流,心里一阵困惑。
如此天选绝境,主公当用何法破之?
看出赵云的疑惑,刘峥没有多说,只是让他带人去准备藤蔓跟木板,晚上有用。
……
当夜,子时。
月黑风高,杀人夜。
刘峥亲自挑选了三百名身手最为矫健、水性最好的黄巾老兵,以及赵云,组成了这支“敢死队”。
“主公,这……这要如何过去?”
一名老兵看着脚下奔腾咆哮的江水和头顶那几根随时可能断裂的铁索,声音都在颤抖。
刘峥没有回答,他只是让人取来了大量早已准备好的坚韧藤蔓和数十块轻便的木板。
“将木板两两相扣,用湿藤绑紧,铺在铁索之上!”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个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简易“悬索桥”的雏形,在他的指挥下,迅速成型!
赵云见状,心中大喜过望。
刘峥看了一眼赵云,吩咐道:“赵云!”
“在!”
“你,敢为先锋,为我大军,夺下此桥吗?!”刘峥的目光,灼灼地盯着赵云。
“有何不敢?!”赵云长笑一声。
他将亮银枪负于背后,只提一柄环首刀,第一个踏上了那座在狂风中剧烈摇晃的“生死之桥”!
“弟兄们,随我来!”
数十名黄巾军中最悍不畏死的勇士,紧随其后!
他们一手紧抓着冰冷的铁索,一手持刀,脚踩着那不断发出“咯吱”声的简易桥面。
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着对岸挪去!
脚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耳边,是震耳欲聋的江水咆哮。
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武勇,更是意志!
当赵云的身影,如同一只灵巧的猿猴,第一个踏上对岸的土地时。
哨卡中的汉军,才终于从睡梦中惊醒!
“敌……敌袭!!”
凄厉的警报声,瞬间划破了夜空!
然而,为时已晚。
赵云如同虎入羊群,手中环首刀化作一道道致命的寒芒!
他身后的数十名黄巾勇士,也如同下山的猛虎。
对着那不足百人的、仓皇失措的守军,发起了最猛烈的冲击!
战斗,在开始的一瞬间,便已结束。
当刘峥率领着后续的主力,踏着那座依旧在摇晃、却已然安全的“桥梁”抵达对岸时,哨卡已被完全控制。
“快!加固桥面!所有人,全速过河!”
刘峥没有丝毫的停留,他知道,对岸的大营一旦发现此地失联,必会派兵前来查探。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上万名黄巾军士卒,如同过江之鲫。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秩序,通过了这座由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共同搭建起来的生命通道!
当最后一名士卒踏上对岸的土地时,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刘峥毫不犹豫地下令:“砍断铁索!”
随着几声巨响,那座创造了奇迹的“生死之桥”,连同他们所有的后路,被一同斩断,坠入了奔腾不息的沁水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