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童渊问对

作品:《三国:从焚尸卒捡属性到黄天当立

    刘峥看着眼前这两位当世人杰,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将彻底颠覆他们的认知。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有任何保留。


    将自己内心最深处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宏伟蓝图,缓缓地,却又掷地有声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


    他没有回答赵云的问题,而是回答了童渊的第二个问题。


    “至于学生所求……”


    他仰望苍穹,眼神中,仿佛燃烧着熊熊的火焰。


    那火焰,足以照亮整个黑暗的时代!


    “学生不求为王为霸,亦不求封侯拜相。”


    他的声音,在这一刻,变得无比的庄严与神圣!


    “学生所求,乃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


    这四句源自千年之后大儒的宏愿,如同四道开天辟地的神雷,狠狠地劈在了童渊和赵云的灵魂深处!


    童渊猛地从石凳上站起,手中的树枝“啪嗒”一声掉落在地。


    他那双古井无波的老眼中,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极致的震惊与骇然!


    而一旁的赵云,更是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他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逆流,一股前所未有的、难以言喻的巨大震撼,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何等宏伟的志愿!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


    与这四句话相比,什么王侯将相,什么功名利禄,都显得如此的渺小与可笑!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年仅十六岁的青年,心中翻起了滔天巨浪。


    那具年轻的躯体里,究竟住着一个什么样的灵魂,竟能说出如此气吞山河、足以让古今圣贤为之动容的壮语!


    寂静,在山风拂过竹林的沙沙声中,持续了许久。


    最终,是童渊打破了这片被震撼所凝固的沉寂。


    他缓缓俯身,捡起掉落在地的那根普通树枝。


    紧紧握在手中,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他仰起头,看着刘峥。


    那双古井无波的老眼中,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欣赏与激动。


    “好好好!”他连道了三个“好”字,随即仰天大笑。


    笑声苍劲而畅快,惊得林中宿鸟扑簌飞起。


    “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童渊抚着花白的胡须,笑声渐歇,眼中却依旧神光湛然。


    正是因为看不惯朝堂之上那些官僚权贵、世家士绅的一张张虚伪嘴脸和一桩桩龌龊行径。


    他才心灰意冷,选择避世隐居,不问世事。


    但这并不代表,他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对这天下苍生的疾苦,已经彻底麻木。


    恰恰相反,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外界的风云变幻。


    自从刘峥横空出世,攻克常山,颁布出一系列“均田免赋”、“开办学堂”等超乎他认知的政策法令,让一方百姓在乱世中得以安居乐业时。


    他便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甚至,赵子龙会恰好出现在滹沱河畔,救下刘峥,也正是他得知消息后,有意无意间的一次刻意安排。


    他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今日,能亲眼看一看这个搅动了天下风云的年轻人。


    亲耳听一听,他心中的抱负,究竟为何。


    他能想到刘峥有远大之志,却万万没有想到,竟会宏伟到如此地步!


    这已非争霸天下,而是要……重塑乾坤!


    童渊收敛了笑容,神情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他看着刘峥,缓缓开口,问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将军有此经天纬地之志,老夫佩服。然,志向终须脚踏实地。”


    “如今,皇甫嵩联合冀州、幽州,三路大军已成合围之势,此乃十死无生之绝境。在此困局之下,你,又当何去何从?”


    绝境,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成色,也最能考验一份理想的重量。


    刘峥自然清楚童渊心中所想。


    他没有丝毫的隐瞒,坦然地将自己早已深思熟虑的破局之策,尽数道出。


    “南下,荆襄。”


    “荆襄?”赵云闻言,眉头微蹙,“荆州牧王叡,孤僻自傲,与士族乡绅不合,以至于荆襄之地贼寇云集,民不聊生。”


    “渠帅率军前往,恐……恐难有立足之地。”


    “子龙所言,是今日之荆襄。”刘峥却摇了摇头,“但我所看到的,是明日之荆襄。”


    他走到茅庐前的空地上,以脚为笔,在泥土地上画出了一个简陋的天下舆图。


    “先生,子龙,请看。”他指着北方,声音沉静而有力。


    “如今黄巾大乱虽看似将平,实则不过是揭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北方的战火,绝不会因张角兄弟的败亡而熄灭。”


    “其一,凉州韩遂、边章等人早已作乱,朝廷屡次征讨,皆无功而返,此乃心腹之患。”


    “其二,幽州之外,乌桓、鲜卑等异族虎视眈眈,一旦中原有变,必将趁虚而入。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的声音变得凝重。


    “朝廷中枢,外戚与宦官之争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天子耽于享乐,朝政日非。我敢断言,不出数年,京师必生大乱!”


    “届时,天子威严扫地,州牧割据,群雄并起,整个北方,将化作一片血腥的修罗场!”


    这番对天下大势精准到令人不寒而栗的预判,让童渊和赵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


    这些事情,有些已初现端倪,有些却闻所未闻。


    但从刘峥口中说出,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而南方,则截然不同。”刘峥的脚尖。


    在地图上缓缓南移,最终落在了荆州的位置。


    “荆襄九郡,沃野千里,人口稠密,荆南更是远离北方战乱漩涡,乃是天下少有的安宁之地。”


    “然王叡治下,内部派系林立,世家豪族尾大不掉,民心未附。”


    “更重要的是。”刘峥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荆襄之地,北有荆山、大别山为屏障,东据汉水,西扼长江,南连湖广,乃是四通八达、易守难攻的天下形胜之地!”


    “进,可北图中原,问鼎天下;退,可割据一方,静观其变。”


    “我之所以选择南下荆襄,并非怯战而逃。”


    “而是要跳出皇甫嵩为我设下的这个北方死局,为我麾下那十数万信任我的军民,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去寻找一片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壤!”


    “我要以荆襄之民为根基,以荆山之险为屏障,建立起一块真正的根据地。”


    “在那里,我们要将‘均田免赋’彻底推行,我们要开办更多的学堂,我们要打造更精良的兵甲,我们要积蓄足以改变天下的力量!”


    “待到北方群雄混战,民不聊生之时,便是我等高举义旗,北伐中原,吊民伐罪,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之日!”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气势磅礴!


    那不再是简单的军事突围,而是一幅宏大得足以让任何热血男儿为之沸腾的战略画卷!


    赵云听得热血沸腾,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面“刘”字大旗,在荆襄的土地上高高扬起,最终席卷整个天下的壮丽景象。


    他握着亮银枪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而童渊,则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那双苍老的眼中,所有的考较与审视,都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和一丝……托付的郑重。


    “子龙。”童渊缓缓开口,“既遇明主,还不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