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御前争论 最终定钦差前往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汴京。
皇城,福宁殿。
一股浓烈且刺鼻的草药味,在殿宇的幽深之处肆意弥漫,那股苦涩的气息,几乎要将龙涎香那清冷而高雅的芬芳彻底掩盖。
皇帝赵恒半倚在龙榻之上,面色蜡黄如纸,眼窝深陷如渊,往昔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眸,如今显得有些浑浊黯淡。
唯有偶尔闪过的一丝精光,还残留着几分帝王独有的威仪与庄重。
他的身体,自去岁冬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之后,便如风中残烛般摇摇欲坠,时好时坏,病情反复无常。
如今更是每况愈下,每况愈衰,就连平日里批阅奏章这般事务,都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精神不济。
内侍省都知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两份密封严实的卷宗,缓缓跪呈到御前。
微微低下头,轻声禀告道,这是江南东路巡察御史欧阳旭以密奏的形式,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兼程、马不停蹄地送回时。
赵恒勉强打起精神,微微抬了抬手,示意将卷宗展开。
起初,他只是随意地浏览着卷宗上的内容,眼神漫不经心。
然而,随着目光的深入,他的呼吸愈发粗重起来,捏着奏章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
那上面详尽罗列的柳文轩、周茂、赵天佑等人的罪行,强占民田、肆意逼死人命、纵容家奴行凶作恶、草菅人命、视人命如草芥……
一桩桩,一件件,皆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苦主的血泪控诉,让人不忍卒读。
而卷宗后所附带的,那些苦主声泪俱下、字字泣血的控诉证词,以及旁人的佐证材料。
更是将江南东道几位重臣子弟的恶行,乃至他们背后可能存在的纵容与包庇之举,揭露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咳咳……咳咳咳!”
赵恒猛地一阵剧烈咳嗽,那咳嗽声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一般。
苍白的脸上瞬间涌起一抹不正常的潮红,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如同风箱一般。
他将卷宗重重地摔在榻边的小几上,那“砰”的一声巨响,在寂静的殿内回荡。声音嘶哑而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与痛心,怒喝道: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朕的江南……咳咳……朕委以重任的封疆大吏、地方要员,他们的子弟,竟然…”
“…竟然就是这般鱼肉乡里、无法无天、肆意妄为吗?!他们眼中,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朕这个官家!”
他气得浑身瑟瑟发抖,又是一阵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咳嗽。
旁边侍奉的宦官宫女们吓得纷纷跪倒一片,身体瑟瑟发抖,如同秋风中的落叶,大气都不敢出。
“官家息怒,保重龙体要紧啊!”
内侍都知慌忙上前,轻柔地抚着赵恒的后背,声音带着哭腔,满是担忧与惶恐。
赵恒喘着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好不容易才平复下来。
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头晕目眩,心知自己此刻的精神和体力,根本不足以亲自处理这等需要雷厉风行、果断决绝,调动各方力量的棘手案件。
他疲惫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决断,对内侍都知说道:
“去……去请皇后来。”
不多时,刘皇后款步走入福宁殿。
她身着常服,虽不似华服那般华丽耀眼,却也精致得体。
妆容精致细腻,虽已年近四旬,却保养得宜,风韵犹存,眉宇间自带一股久居上位、历经风雨的雍容华贵与精明干练。
她先是关切地看了一眼龙榻上的赵恒,柔声说道:
“官家,可是身子又不爽利了?怎的动如此大的肝火?切莫伤了龙体。”
赵恒指了指榻边的卷宗,声音虚弱却带着余怒未消的意味,说道:
“皇后,你看看吧……这是那个欧阳旭,从江南东路送回来的。”
“你看看,柳甫、周斌、庄安顺他们教出来的好儿子,好子侄,都快把金陵城,把江南东道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了!”
刘皇后依言拿起卷宗,细细地翻阅起来,起初她神色尚算平静,眼神波澜不惊。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眉头渐渐蹙起,如同两座小山丘,尤其是看到落款是“巡察御史欧阳旭谨奏”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与警惕。
她放下卷宗,仔细斟酌着语句,声音轻柔却语意凝重:
“官家,这欧阳旭……妾身记得,是今年的新科探花郎,齐中丞颇为赏识的那个年轻人吧?”
“初入仕途,便被委以巡察重任,年轻人锐气盛本是好事,但江南东路情况错综复杂,柳甫等人又皆是老成持重、宦海沉浮多年的重臣。”
“这些罪证,会不会是欧阳旭为了立威,或是受了什么人蛊惑,有所夸大其词了呢?”
她这番话,表面上看似是为老臣着想,担忧年轻人办事毛躁、不够稳妥,实则隐含了对清流一派,尤其是齐牧的深深不信任,以及对欧阳旭动机的强烈怀疑。
赵恒闻言,却是缓缓摇了摇头,因疾病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此刻却透出几分清晰的回忆之色,仿佛在脑海中勾勒着欧阳旭的形象:
“欧阳旭。朕记得他,授官那日,他竟敢在朕面前,为自己据理力争,那份胆识和锐气,绝非作伪。”
“此人,或许有年轻人的冲动与鲁莽,但观其言行,并非无的放矢、构陷他人之辈。”
他既敢以密奏形式,绕过江南东路各级衙门,直送御前,必然是有其十足的把握。”
“咳咳……朕,还没糊涂到那个地步。”
刘皇后见赵恒语气坚定,且情绪又有些激动,生怕再争执下去会加重他的病情,立刻转换了态度,顺从地说道:
“官家圣明,是妾身思虑不周、考虑欠妥了。”
“既然此事关系重大,涉及数位地方大员及其子弟,又证据确凿。”
“依妾身看,是否召几位重臣入宫,共同商议个妥善的章程出来?也好稳妥处置,不致引起江南动荡、民心不安。”
赵恒就等着她这句话,当即点头,疲惫地挥了挥手:
“就依皇后所言,传朕口谕,召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御史中丞,枢密使,三司使……即刻入福宁殿议事!”
旨意传出,不到半个时辰,朝中权力核心人物们便齐聚福宁殿。
殿内药味尚未散尽,气氛却比之前更加凝重肃穆,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当赵恒在内侍的搀扶下,简略说明了欧阳旭密奏之事,并将卷宗交由众臣传阅后,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众人皆面露震惊之色。
御史中丞齐牧,在听到“欧阳旭”三个字时,眼中便闪过一丝激赏与赞许。
欧阳旭在杭州做的事情,前几日已经传回了朝廷,齐牧对欧阳旭所作所为,十分满意,认为欧阳旭在地方上,真正展示出了他们清流的手段和能耐。
也因此,齐牧已经在思考,待欧阳旭回来,是否可以重用,着重培养成清流一派的中流砥柱?
清流一派现在也是青黄不接的状况,欧阳旭这个突然出现的新人,算是最近难得看到的一股清流。
此时,齐牧迅速浏览完卷宗,第一个出列,言辞恳切而激烈:
“官家,皇后,欧阳御史所奏,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无可辩驳!”
“柳文轩、周茂、赵天佑等人,倚仗父辈权势,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其行径令人发指、不齿!”
“其父辈柳甫、周斌、庄安顺等人,纵容包庇、养痈遗患,难辞其咎、罪责难逃!此风绝不可长,若不严惩,恐后患无穷。”
“臣恳请官家即刻下旨,将一干人等锁拿进京,交有司严审,以正国法、以儆效尤,以安民心、以定社稷!”
他声音洪亮、正气凛然,显然是打算借此机会,狠狠打击一下江南后党及地方势力,为清流一派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与柳甫等人有千丝万缕联系,或本身就属于后党一系的官员,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们或言江南乃财赋重地、战略要冲,不宜轻动干戈,恐生变故、引发动荡。
或质疑证据来源是否完全可靠,是否需要再次核查、确保证据无误。
或为柳甫等人辩护,称其劳苦功高、为国尽瘁,纵有管教不严之过,亦罪不至牵连自身,言语间多有回护之意、偏袒之情。
一些秉持中立立场的官员,态度显得尤为审慎。
他们认可卷宗中所罗列的罪状确属严重,然而也着重强调,处置此事的方式必须稳妥周全。
既要彰显朝廷的法度威严,让不法之徒受到应有的惩处,也要充分考量地方的稳定大局,避免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社会动荡。
故而,他们建议先派专员详细查证,待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之后,再作最终定夺,以防因操之过急、鲁莽行事而引发更大的混乱局面。
一时间,福宁殿内争论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各方势力在这病榻之前,围绕着千里之外金陵城那几个纨绔子弟的罪证,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博弈。
各方皆据理力争,试图在这场事关重大利益的较量中占据上风。
龙榻之上的赵恒,听着臣子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的争论,只觉头痛欲裂,精力愈发不济,仿佛每一丝思考都在消耗着他所剩无几的气力。
他微微侧头,看了一眼身旁一直沉默不语、静观其变的刘皇后,见她虽未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但眉宇间对立刻严惩的建议明显流露出不以为然之色,心中便有了几分计较。
最终,还是刘皇后见赵恒面色愈发苍白,气息也渐渐微弱,适时地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调意味:
“诸位卿家的意见,官家和本宫都已悉数聆听,江南之事,确实需要慎重对待、审慎处理。”
“然欧阳御史冒死送回罪证,其情可悯、其心可鉴,其功亦当赏赐嘉奖,所奏之事更不可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她微微转身,面向赵恒,柔声道:
“官家,不如采取折中之策。即刻选派一位得力干员担任钦差,持圣旨与相关文书,火速前往江南东路,专司处理此事。”
“赋予其临机专断之权,使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断。”
“核查欧阳旭所奏之事是否属实,若属实,则按律拿问相关人犯,彰显朝廷法度。”
“若有不实之处,也好还柳安抚等人一个清白,避免冤假错案。”
“如此,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蠹虫,官家以为如何?”
这方案,既巧妙回应了齐牧等人要求严查严惩的强烈呼声,也有效安抚了后党一系不希望立刻掀起轩然大波的紧张情绪。
更完美契合了朝堂之上常见的“拖字诀”与“和稀泥”的办事逻辑,力求在各方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赵恒早已精力耗尽、疲惫不堪,见争论难有结果,而皇后的提议也算面面俱到、兼顾各方,便疲惫地点了点头,声音微弱却透着坚定:
“就……就按皇后说的办,即刻选派钦差,星夜兼程赶往金陵……务必……务必给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说完,他仿佛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重重地靠回软枕上,缓缓闭上了眼睛,似是陷入了沉睡。
“臣等遵旨!”
殿内众臣,无论心中作何想法、有何盘算,此刻都齐声领命,声音在殿内回荡,彰显着对皇权的敬畏与服从。
一道选派钦差、前往江南东路查案的圣旨,当夜便从福宁殿发出。
朝廷中枢的权力机器,终于因为这来自金陵的、由一位年轻御史点燃的火种,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运转起来。
一场涉及地方与中枢、牵动各方利益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欧阳旭,此刻仍在金陵的烟雨楼台中,扮演着他那“乐而忘返”的闲适角色。
不过,他也知道,暴风雨即将到来,眼下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