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表面接受赔礼 实则不过麻痹对手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说着,欧阳旭话锋微微一转,将目光投向柳甫等人,正色说道:
“柳安抚,周知府,庄都司,说来欧阳年纪尚轻,或许见识尚显浅薄。”
“但依我之见,对于家中子弟而言,严加管教固然不可或缺,然而‘言传身教’‘家风熏陶’则更为根本。”
“倘若家中长辈能时刻以朝廷法度、圣贤道理为准则,洁身自好,秉持清正廉明之操守,那么子弟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近朱者赤,懂得敬畏法度,知晓礼义廉耻。”
“反之,若家风不正,子弟便容易有恃无恐,行事失了分寸,肆意妄为。不知诸位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他这番话,表面听来像是推心置腹的经验之谈,实则字字句句都如重锤般敲打在柳甫等人的痛处,暗指他们自身行为不端,才致使子弟横行霸道、为非作歹。
柳甫等人听后,脸上青红交加,犹如打翻了调色盘,却只能强装镇定,连连称是:
“欧阳御史此话真乃金玉良言,字字珠玑,令我等如醍醐灌顶,我等定当虚心受教,回去后定当整肃家风,严加管束子弟,绝不再犯!”
听他这么回应,欧阳旭这才装作满意地点了点头,亲自上前,虚扶了柳文轩等人一把,温声说道:
“好了,诸位公子也起来吧,这负荆请罪,心意到了即可,切莫真的伤了身体。昨日之事,既然是一场误会,便就此揭过,不必再提了。”
说罢,他又对柳甫等人拱手作揖,恭敬道:
“诸位大人公务繁忙,今日却为此等小事劳师动众,亲来致歉,欧阳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还请诸位回衙理事,江南东路庶务繁杂,皆赖诸位操持,切莫因欧阳一人而耽误了朝廷大事。”
他表现得极为通情达理,甚至反过来安慰柳甫等人,催促他们以公务为重,莫要因小失大。
柳甫等人见他似乎真的无意深究此事,心中稍定,但那份不安却如影随形,丝毫未减。
他们又再三致歉,言辞恳切,并命人抬上早已备好的厚礼,言明是“压惊之礼”,恳请欧阳旭务必收下,以表心意。
欧阳旭推辞再三,最终勉强收下,脸上笑容温和,将柳甫一行人送至会馆门外,目送他们心事重重、步履沉重地离去。
待到柳甫等人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欧阳旭脸上的温和笑容渐渐敛去,恢复了一贯的沉静与冷峻。
他看了一眼身后堆积如山的“赔罪礼”,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算计。
“虚与委蛇……”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与伪装。
这场看似圆满、皆大欢喜的“负荆请罪”,不过是他与江南东路这些地头蛇交锋的第一个回合。
柳甫等人放下身段,忍辱负重,无非是想暂时稳住他,化解眼前的危机,以求得喘息之机。
而他正好顺水推舟,假意接受,既全了官场面子,也麻痹了对方,为后续的行动埋下伏笔。
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拉开帷幕。
他手中正在汇集的那些关于这群纨绔子弟罪证的线索,才是最终斩向这些盘根错节势力的利剑。
此刻的客气与宽容,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那片刻的宁静假象罢了。
欧阳旭转身,缓步走回会馆深处,心中暗自筹谋。
接下来的江南官场,注定将因他而掀起惊涛骇浪,风云变幻!
……
接下来的数日,金陵城仿佛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切看似都回到了正轨。
欧阳旭似乎完全沉浸在了陪伴家眷的悠闲时光中,再无任何针对官场的举动,仿佛之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他带着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她们几个流连于金陵的名胜古迹之间,登山远眺,感受那雄伟气势,漫步湖畔,欣赏那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美景,徜徉于热闹的街市,体验那人间烟火气与文化底蕴的交融。
甚至在一次本地官员举办的私宴之上,欧阳旭偶然与柳甫相遇时,他笑容和煦如春风拂面,与之谈笑风生,话题仅限于风花雪月、诗词雅趣。
绝口不提公务之事,仿佛那日秦淮河畔的激烈冲突以及负荆请罪的紧张场景从未发生过一般。
这番故作轻松的作态,通过各路眼线迅速传回柳甫、周斌等人耳中,使得他们原本紧绷如弦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仿佛危险已然远去。
“看来,这位欧阳御史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终究是年轻人,得了面子,又收了我们厚重的赔礼,便也心满意足,不再追究了。”周斌在安抚使司后堂,轻捻胡须,面带笑意说道,语气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几分轻蔑与不屑。
庄安顺也微微点头,附和道:
“想必他也清楚,强龙不压地头蛇,在这江南东路这一亩三分地上,没有我们的配合与支持,他这巡察御史恐怕寸步难行。”
“如今既然双方都有了台阶可下,他自然乐得清闲自在,游玩几日,回京交差便是,何必再自找麻烦。”
柳甫虽然心中仍存有一丝难以名状的疑虑,犹如暗夜中的一丝微光,挥之不去,但见欧阳旭连日来确实毫无异动,没有丝毫针对他们的举动,也渐渐放下了戒心,沉吟片刻后说道:
“但愿如此,不过,仍需叮嘱下面的人,这几日都收敛些,莫要再被他抓到任何把柄。”
“尤其是各家那几个不成器的东西,务必严加看管,不许他们再出门生事,以免节外生枝!”
“柳大人放心,早已吩咐下去了,定不会出任何差错。”周斌和庄安顺连忙应道,神色中透露出几分笃定。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岁月静好的表面之下,一场针对他们根基的猛烈风暴正在悄然无声地酝酿着,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暗流涌动。
夜晚。
欧阳旭下榻的会馆内。
一间守卫森严,密不透风的密室中,烛火通明,摇曳的火光映照在每个人严肃的脸上。
欧阳旭端坐主位,神色肃然,宛如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
他面前站着几名风尘仆仆却眼神锐利如鹰的属官,正是他之前精心挑选、派出去暗中查访的精干人手。
“大人,查清了!”
为首的一名属官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凝重,仿佛手中握着的是决定胜负的钥匙。
“柳文轩、周茂、赵天佑等人,罪证确凿,无可抵赖!”
说罢,他呈上一叠厚厚的卷宗和几份按有鲜红手印的证词,开始逐一详细禀报:
“去岁秋,柳文轩为强占城西富商李百万家位于栖霞山下的百亩良田,竟不择手段,构陷其子与江南西路一桩私盐案有染,将其下狱拷打致死。”
“李百万为救子,被迫贱卖田产,最终家破人亡,其妻绝望之下悬梁自尽。”
“此为苦主血书及当时经手衙役的旁证,字字句句,皆为血泪控诉。”
“今年春,周茂在‘兰花阁’为争一歌姬,与一外地行商发生争执,竟纵容豪奴当街将其活活殴打致死,事后仅赔了五十两银子了事,草菅人命。”
“金陵府衙竟以‘互殴失手’定案,草草结案,妄图掩盖真相,这是当时在场目睹惨案的几名小贩和更夫的证词,以及那行商老家亲属的控诉状,铁证如山。”
“赵天佑更是恶行累累,罄竹难书!三年前,他看中一匠人之女,欲强纳为妾未果,竟派人夜间纵火,烧毁匠人铺面,匠人夫妇葬身火海,其女不知所踪,疑被掳入赵府后再无音讯。”
“此外,赵天佑还涉及多起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之事,这里是苦主名单及部分物证,件件触目惊心。”
一桩桩,一件件,皆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这些纨绔子弟倚仗父辈权势,在金陵城乃至整个江南东路为所欲为,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其中不乏人命关天的大案要案。
而他们的父辈,或利用职权包庇纵容,或上下打点平息事端,早已将王法视若无物,肆意践踏。
欧阳旭静静地聆听着,面色沉静似深潭之水,波澜不兴,唯有眸中燃烧的熊熊怒火,如暗夜中的炽焰,隐隐显示着他内心的澎湃波澜。
他逐字逐句、仔细翻阅着卷宗和证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一条罪证都清晰确凿,人证、物证、旁证链环环相扣,完整无缺。
“很好。”良久,欧阳旭缓缓合上卷宗,声音低沉而坚定,犹如金石相击,铿锵有力。
“诸位辛苦了,这些罪证,犹如锋利的匕首,足以让柳文轩等人身败名裂,声名狼藉,也能让他们的父辈难逃纵容包庇之罪,受到应有的惩处!”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决断之光。
直接在当地发难,风险实在太大,柳甫等人经营江南东道多年,盘根错节,树大根深,一旦被逼到绝境、狗急跳墙,恐生变故,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必须将这些罪证安全、迅速地送至京城,直达天听,让皇帝和朝廷来定夺。
“李谦,王卓。”
欧阳旭目光如炬,点名两位最为沉稳干练、且家小皆在京中的属官,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属下在!”两人应声踏前一步,躬身听令,神情肃穆,如临大敌。
“你二人,明日一早,分别扮作商队管事和账房先生,携带这些罪证副本,分走水路和陆路,即刻秘密返京。”
欧阳旭指令清晰,有条不紊。
“水路走运河,可借商船掩护,陆路走官道,但需绕行部分路段,以避人耳目,防止被柳甫等人察觉。”
“抵达汴京后,不必经过任何衙门,直接以巡察御史的名义,将罪证呈送宫中,务必要让官家御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记住,”欧阳旭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他们,“此行事关重大,关乎朝廷法纪的尊严,关乎江南百姓的冤屈能否昭雪!这些罪证,比你们的性命更重要!无论如何,必须安全送达,不得有丝毫闪失!”
说着,将盖有他御史官印以及他自己私印的公文,并一个御史信物递给二人。
李谦、王卓神色一凛,单膝跪地,肃然道:
“属下谨遵大人之命,必不负重托,万死不辞,纵使前方荆棘满途,刀山火海,亦在所不辞!”
“起来吧。”欧阳旭亲手将他们扶起,动作沉稳而有力,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给予无声的鼓励。
“一路小心,本官会安排人手在暗中策应,但主要靠你们自己随机应变,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当夜,李谦与王卓便带着精心整理、密封好的罪证卷宗,以及欧阳旭给的公文信物,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会馆。
他们如同夜色中的幽灵,又如水滴融入大海,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悄然踏上了前往京城的秘密之旅。
而接下来的日子,欧阳旭表现得愈发安分守己。
他甚至主动邀请柳甫、周斌等人一同品鉴新到的西湖龙井,席间言谈甚欢,妙语连珠。
对江南风物赞不绝口,仿佛一位陶醉于江南美景的文人雅士,绝口不提巡察事务,仿佛将一切公务都抛诸脑后。
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她们也配合默契,依旧每日出游,欢声笑语不断,俨然一副乐不思蜀、沉醉于江南温柔乡的模样。
柳甫等人接到眼线回报,彻底放心了。
看来这欧阳旭是彻底被江南的繁华与他们的‘诚意’所软化,打算做个太平御史,安享富贵了。
他们甚至开始盘算,等欧阳旭离开时,再送上一份厚礼,以便其在京中能为他们美言几句,保他们官运亨通。
殊不知,那两份承载着他们子侄乃至他们自身命运的铁证,正沿着不同的路径,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大武王朝的京师,汴京城,疾驰而去。
欧阳旭在金陵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闲谈,都如同精心编织的迷雾,掩盖着那即将到来的、足以震动江南官场的雷霆一击。
这雷霆一击,一旦落下,必将掀起一场惊涛骇浪,改变江南官场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