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至姑苏欢乐游玩 亦有愁绪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历经三日舟车辗转,沿途尽览江南暮春的旖旎风光,欧阳旭一行人终是抵达了素有‘人间天堂’雅称的姑苏城。
但见那城墙巍然矗立,护城河碧波轻漾,河道纵横交错,舟楫往来如织,一派繁忙景象。
入得城来,满目皆是繁华盛景,街道以青石板精心铺就,宽阔而整洁,两旁商铺林立,旗幡随风招展,猎猎作响。
售卖丝绸、刺绣、苏扇、玉雕、文房四宝的店铺琳琅满目,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商驻足挑选。
酒肆茶楼里人声鼎沸,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传来,更添几分雅致与热闹。
更有那数不清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在绿柳垂荫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尽显‘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诗意韵味。
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属于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气息,那是温婉、富庶与文化底蕴相互交融的产物。
欧阳旭领着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以及顾氏姐妹,径直来到了城中一家颇为清雅宽敞的官方会馆。
凭着他巡察御史的官身,一行人受到了上好的招待,被安置在一处独立的院落中。
小院环境清幽,陈设雅致,远比住客栈要方便、舒适许多。
他们此行轻车简从,那些笨重的大件行李早已委托可靠的随从先行由水路押送回汴京。
因此,一行人身边只带着些随身细软,一路更像是游山玩水般,从容不迫地来到了姑苏。
在会馆安顿下来后,欧阳旭对正在整理房间的赵盼儿温声说道:
“盼儿,这几日舟车劳顿,你们先在馆中好生歇息,也可以在姑苏城里随意逛逛。”
“我既到此地,需得履行巡察御史的职责,前往姑苏府衙及下属各县巡查一番公务。”
赵盼儿闻言,放下手中的物什,款步走到他面前,仰起俏脸,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满脸嫣然:
“旭郎你放心去便是,公务要紧,我们姐妹三个在一处,又有怜烟陪着,还能丢了不成?不必记挂我们,只管去做你该做的事。”
说着,细心替欧阳旭理了理官袍的衣领,柔声叮嘱:“只是一切小心,莫要太过操劳,也需防备小人暗算。”
欧阳旭心中暖流淌过,握住她为自己整理衣襟的纤手,仔细端详着她明媚的容颜,眼中满是柔情。
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心,低声道:
“我知道,盼儿你也是,出门逛逛可以,但要多带些人,注意安全,莫要太劳累。”
两人目光交缠,虽只是简单的几句对话和细微的动作,却充满了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温情。
短暂温存后,欧阳旭松开手,准备离去。
他转向侍立一旁的顾怜烟,神色严肃了几分:
“怜烟,盼儿、引章和三娘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顾怜烟立刻抱拳躬身,语气坚定:“主人放心,怜烟定当竭尽全力,护得三位娘子周全,绝不让任何人惊扰!”
欧阳旭微微颔首,对顾怜烟的能力他自是放心。
最后看了一眼赵盼儿,递去一个安心的眼神,便转身离开。
带着如同影子般沉默而忠诚的顾凝蕊,大步走出了会馆院落,融入了姑苏城熙攘的人流之中,开始了他在此地的明察暗访。
……
欧阳旭离开后,小院里便只剩下了赵盼儿四女。
赵盼儿见宋引章和孙三娘皆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眸中满是对新环境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望,不由得莞尔一笑。
“好了,既然旭郎让我们自行安排,那我们便莫要辜负这姑苏城的盛名。”
赵盼儿轻拍双手,将姐妹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说道:“咱们也出去走走,一来领略这‘人间天堂’的景致,购置些姑苏特有的丝绸、绣品。”
“二来,也可前往茶市瞧瞧,品尝一下本地的茶饮,若能学得一招半式,他日在咱们汴京的茶坊里,也能多一份吸引客人的特色。”
“好呀好呀!”宋引章第一个雀跃响应,她怀抱着心爱的琵琶,俏脸上满是兴奋之色,“盼儿姐,我听说姑苏的评弹堪称一绝,若能寻个地方听上一曲,那便再好不过了!”
她眼神晶亮,已然沉浸在对吴侬软语与丝弦清音的憧憬之中。
孙三娘也笑得爽朗,用力点头:“可不是嘛,在钱塘经历了那些糟心事,好不容易来到这好地方,正该好好散散心!”
“我还得去瞧瞧姑苏的菜市,定有不少我们那边没有的新鲜食材和调味料,说不定能琢磨出几道新菜式呢!”
她挽起袖子,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眉宇间的阴霾早已被对新生活的期待所取代。
顾怜烟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依旧是一身利落的劲装,身姿笔挺如松。
她听着赵盼儿三姐妹之间的讨论,眼中也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但更多的是恪尽职守的警惕。
微微颔首,低声道:
“怜烟听凭娘子们安排,定护诸位周全。”
商议既定,四位姿容各异、气质不同的女子便相伴走出了会馆,融入了姑苏城繁华的街市。
一踏上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宋引章便如同出了笼的雀鸟,看看这边售卖精巧苏扇的铺子,又望望那边摆着各式玉器、核雕的小摊,时不时发出轻声的惊叹。
她在一家乐器铺前驻足良久,聆听着里面传来的试音琴声,眼神痴迷。
“引章,跟上,别走丢了。”
赵盼儿时刻留意着周遭的动静,见宋引章落在后面,便柔声唤道。
她自己也并非漫无目的地闲逛,那双清澈睿智的眸子,敏锐地扫视着街道两旁的店铺招牌、往来的行人、乃至货品成色,心中默默记下姑苏商业的脉络与特点。
在一家绸缎庄前,她仔细摸了摸几匹著名的苏绣,与掌柜的交谈几句,便对本地丝绸的行情与品质有了大致的了解,其精明与洞察力展露无遗。
孙三娘则对吃食更感兴趣,她在一个售卖各式蜜饯、糕点的铺子前流连忘返,不仅买了许多给大家尝鲜,还饶有兴致地向店家打听这些点心的制作方法。
走到一处热闹的市集,她被水灵灵的本地蔬菜和没见过的河鲜所吸引,蹲在摊贩前仔细挑选,与农妇讨价还价,爽朗的笑声极具感染力,仿佛已经完全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顾怜烟始终跟在三人身后约莫两步的距离,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的人群,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的右手习惯性地虚按在腰间,那里藏着软剑,仿佛随时准备应对不测。
每当有人靠近,她便会下意识地上前半步,身姿微倾,形成一个坚实的保护姿态,尽显护卫之责。
赵盼儿体贴入微,递给她一块新买的绣帕。
顾怜烟微微一愣,随即低声道谢接过,动作间依旧带着一丝属于护卫的拘谨与克制,但紧绷的嘴角似乎因这份关怀而柔和了少许。
只觉得一阵暖意流经全身,也更加坚定要守护好三位娘子。
当她们路过一家门庭若市的茶铺时,赵盼儿自然而然地走了进去,举止间透露出着几分从容与自信。
赵盼儿没有急于品茶,而是先细心观察店铺的布局、茶具的选用,接着才用流利的官话与带着吴地口音的茶博士交流起来,言谈间尽显对茶道的深厚了解。
她不仅点了本地的名茶‘碧螺春’,更看似随意地询问起茶叶的产地、采摘时节,以及近年来官府收购‘贡茶’的标准是否有所变化等等,问题环环相扣,巧妙至极。
她问得巧妙而自然,如同一个真正痴迷茶道的行家,在探讨技艺,丝毫不引人怀疑,却在不经意间,打听了不少消息,尽显其睿智与机敏。
那茶博士见她对茶如此了解,谈兴也浓了起来,滔滔不绝地说着,并未察觉任何异常,只当是遇到了知音。
宋引章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拨弄一下怀中的琵琶,弹出几个清越的音符,与这茶香袅袅的氛围相得益彰,更添几分雅致。
孙三娘则对茶铺里搭配售卖的茶点更感兴趣,仔细研究着其中的用料,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顾怜烟守在茶铺门口,目光透过面纱,警惕地注视着街面,不敢有丝毫懈怠,尽职尽责。
四女在这姑苏城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和谐的风景,各自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她们各有各的专注,各有各的欢喜,却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陌生的城市里,共同开始了属于她们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而赵盼儿那看似随意的闲聊,或许正悄然触及这茶业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边缘。
接下来的两三日,对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和顾怜烟而言,是充实而愉快的时光。
她们几乎踏遍了姑苏城有名的街市、园林,尽情领略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美丽。
宋引章甚至还如愿以偿地在一个书场听了一场地道的苏州评弹,回来时兴奋地抱着琵琶模仿那吴侬软语的腔调,惟妙惟肖,惹得众人发笑。
孙三娘采购了大量本地特色的食材和调味品,已经开始琢磨新的茶点配方,期待能在茶坊中推出新的美味。
顾怜烟虽依旧沉默寡言,但跟着姐妹们见识这人间繁华,眼神也少了些许往日的清冷,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的柔和与温暖。
然而,与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阳旭。
这三日来,欧阳旭早出晚归,以巡察御史的身份查阅了姑苏府衙近年的卷宗,尤其是与茶政、贡品相关的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又召见了姑苏府衙中负责此事的几名官吏,一一询问,试图从中找到蛛丝马迹。
奈何表面文章做得滴水不漏,账目清晰,流程规范,竟寻不到一丝明显的破绽,这让他心中颇为郁闷,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难道萧钦言在姑苏任上,竟真是个两袖清风的能臣?
‘北苑茶贡’这条线,难道真的干干净净,毫无问题?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立刻否决了。
以他对萧钦言其人的了解,以及原剧中的种种暗示,此人绝非善类,贪权敛财乃是本性难移。
‘北苑茶贡’利益巨大,萧钦言绝无可能不伸手。
只是,这老狐狸藏得太深,手脚太过干净,真是让人难以捉摸,查无可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