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事后团圆宴 回京提日程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暮色渐合,华灯初上,柔和的光晕为钱塘的街巷披上了一层暖纱。
欧阳旭与顾千帆自茶坊分别后,回到会馆处理了些公务,到此时,他已换上一身月白色常服,步伐轻快地朝着赵盼儿的居所小院行去。
院门虚掩着,他轻轻推门而入,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淡淡的茶香与食物的暖意交织在一起,瞬间驱散了他连日来的疲惫与紧绷,让他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旭郎!”
正在院中指挥顾怜烟擦拭石桌的赵盼儿,第一个瞧见了欧阳旭,她那美眸瞬间亮起,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熠熠生辉,她提着裙摆,快步迎了上来。
赵盼儿仔细端详着欧阳旭的脸庞,见他神色虽有些许疲惫,但精神尚佳,身上也并无异样,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伸出纤纤玉手,自然而然地替欧阳旭拂了拂肩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语气中带着难掩的关切,轻声问道:
“事情可还顺利?我听闻今日州衙那边动静颇大,你没受伤吧?可有被那些恶人刁难?”
欧阳旭很是自然地握住赵盼儿的手,那微凉的触感却让他心头涌起阵阵暖意,温声笑道:
“盼儿放心,一切顺利,郑青田、宗琛等一众贪官恶人已然伏法,再无人能威胁到我们了,盼儿,我们可以准备启程,前往汴京了。”
他的声音虽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院中每个人的耳中。
“真的?我们可以去东京了?!”
正在一旁兴致勃勃地跟孙三娘描述汴京繁华的宋引章闻言,立刻雀跃起来。
她几步就跳到了欧阳旭身边,俏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孙三娘也围了过来,用围裙擦着手,脸上笑开了花,说道:
“太好了,欧阳官人,您可真是有大本事的人,咱们总算能离开这糟心地方了!”
欧阳旭深知,对于孙三娘来说,此处确实算得上是糟心之地,看着她们由衷的喜悦,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
目光转向宋引章,见她气色极好,眉眼间的郁气早已一扫而空,便笑着打趣道:
“引章,去了汴京,你的琵琶曲定能名动京师。”
宋引章被他看得脸颊微红,心中甜丝丝的,带着几分亲昵与仰慕,脆生生地应道:
“多谢姐夫,若不是姐夫替我求来脱籍文书,又处处维护,引章哪有今日,姐夫的大恩,引章一直记在心里呢。”
她这声‘姐夫’叫得自然又依赖,而且越发显得顺畅了,眼神清澈如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超越亲情的倾慕。
欧阳旭自然能感受到这份微妙的情愫,但他只作不知,温和地笑了笑。
又看向孙三娘,这位性格爽利的厨娘此刻眼中竟泛起了些许泪光。
孙三娘声音突然有些哽咽,说道:“欧阳官人,若不是您当初在公堂上替我做主,揭穿傅新贵的丑恶嘴脸,我…我怕是早就被那对狗男女逼得活不下去了!”
“您就是我们母子的大恩人,去了汴京,我一定好好经营茶铺,绝不给您和盼儿丢脸!”
说着,她就要行礼。
欧阳旭连忙摆手,让赵盼儿扶住她,并说道:
“三娘姐你又来了,路见不平,乃分内之事,况且你之前也帮了我不少忙,如今你既然愿意跟在我和盼儿身边,咱们就是一家人,这些话就不必再多说了。”
“日后到了汴京,我们互相扶持,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听了这话,孙三娘感触不已,紧紧凝视了欧阳旭一眼,又看向身边扶着自己的赵盼儿。
心想着,自己真是三生有幸,碰到他们这样菩萨一般的好人。
这时,顾凝蕊与顾怜烟款步走了过来,姐妹二人对着欧阳旭盈盈一礼,姿态恭敬,已不复最初那般疏离惶恐,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自然与亲近。
欧阳旭看向她们,微微点头,温声道:“辛苦你们姐妹保护盼儿她们了。”
顾凝蕊那清冷的面容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声音清冷却带着几分真诚:
“主人言重,此乃我们姐妹的本分,自当尽心竭力。”
顾怜烟也柔声细语道:“能追随主人与娘子,是我姐妹之幸,定当不负所托。”
这话一出,团圆喜悦的气氛便如春风般,悄然弥漫在这小小的院落里。
欧阳旭见顾氏姐妹已在准备食材,便笑着卷起袖子,说道:
“今日高兴,我也来帮忙,咱们一起张罗一顿丰盛的团圆宴。”
赵盼儿连忙上前拉住他,柔声劝道:“旭郎,你忙了一天公务,想必已十分疲惫,快歇着去,这里有我们呢。”
宋引章也附和着说道:“是啊姐夫,你坐着喝茶就好,这些琐事交给我们便是,如果你倦了,我弹琵琶给你听。”
孙三娘更是直接,抹了抹眼睛后,一把将他往石凳那边推去,爽朗地笑道:
“欧阳官人,厨房是咱们女人的地盘,您就等着吃现成的吧,莫要再操劳了!”
欧阳旭却执意不肯,朗声笑道:
“一家人吃饭,哪有光坐着等的道理?我虽不善烹饪,但洗菜切肉、搬桌摆凳总还是可以的,今日必得一起动手,方显团圆之乐!”
见他如此坚持,赵盼儿几女相视一笑,也不再阻拦。
一时间,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众人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欧阳旭笨拙却认真地帮着洗菜,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赵盼儿在一旁炒菜,动作娴熟优雅,宛如舞动的精灵,宋引章则弹奏着轻快的琵琶小调助兴,那悠扬的乐声为这温馨的场景增添了几分诗意。
孙三娘掌勺,锅铲翻飞,各种食材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香气四溢。
顾怜烟细心地摆放着碗筷,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她的温婉与细腻,顾凝蕊则默默承担了所有需要力气的活计,她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坚毅。
夕阳的余晖洒在每个人身上,为他们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整个小院其乐融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夜色降临,圆月高悬,如银盘般洒下清冷的光辉。
丰盛的宴席在院中摆开,鸡鸭鱼肉、时令蔬菜,琳琅满目,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欧阳旭坐在上首,左右分别是赵盼儿和宋引章,孙三娘坐在下手。
“怜烟,凝蕊,快坐下,一起吃饭。”欧阳旭如同往常一样,热情地招呼道。
顾氏姐妹对视一眼,眼中仍有些许迟疑。
她们虽已不是第一次被要求同桌共餐,但骨子里尊卑的观念仍让她们有些放不开,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她们。
赵盼儿见状,温柔地起身,一手拉住一个,轻声说道:“快来吧,旭郎早就说过,我们是一家人,没有那么多规矩,莫要再拘束了。”
宋引章也笑着帮腔:“是呀是呀,怜烟姐姐,凝蕊姐姐,你们再站着,这菜可都要凉啦,可别辜负了这一桌的美味!”
孙三娘则更是直接,一手一个按着她们的肩膀让她们在自己身边坐下,爽朗地笑道:
“二位姑娘就别客气了,忙活了半天,赶紧吃饭,莫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
在众人热情的劝说下,顾氏姐妹这才半推半就地坐了下来,心中暖流淌过,眼眶微微发热,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
欧阳旭看着围坐在身边的五位姿容各异,却都对他满怀善意的女子,心中感慨万千。
他悄然运转金手指,目光扫过众人,只见在座的几女之间,连接着的皆是代表信任、友善的浓郁绿色线条。
这让他无比安心,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意味着几女之间都是友好和谐的,没有一丝功利算计。
半晌,欧阳旭端起酒杯,缓缓站起身,神情变得郑重而柔和,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缓缓开口道:
“今日我们在此团聚,我十感欣慰,看着你们,我不禁想起四年前,若非盼儿于寒江之畔,不顾自身安危救我一命,又倾其所有供我读书科考,恐怕我欧阳旭早已是江底枯骨,何来今日之官身,又何谈能给你们一个安稳的庇护之所?”
说话间,他目光温柔地看向赵盼儿,赵盼儿与他目光交汇,眼中水光潋滟,尽是柔情蜜意,轻轻抿嘴,嘴角扬起一抹幸福的微笑。
欧阳旭又看向宋引章,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若非有此机缘,我亦无法为引章你求来脱籍文书,让你得以挣脱束缚,重获自由身,得以追寻心中所爱之音律,实现自己的抱负。”
宋引章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与依赖,那目光中仿佛有星辰在闪烁。
他再看向孙三娘,神情中多了几分敬佩:“若非命运使然,我亦无缘为三娘姐你主持公道,让你挣脱那痛苦的牢笼,重获新生,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孙三娘抹了抹眼角,咧嘴笑道,声音中带着几分爽朗与真诚:“官人恩情,三娘一辈子记着,定当图报!”
最后,他看向顾怜烟和顾凝蕊,目光中充满了怜惜:“若非恰逢其会,我亦无力将怜烟、凝蕊你们姐妹二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这一切的因果,皆始于盼儿当初那毫不犹豫的伸手一救,这份恩情,我们当铭记于心。”
说到这时,欧阳旭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众人:
“这杯酒,敬盼儿,也敬我们大家能相聚于此,未来相互扶持,风雨同舟,共赴前程!”
欧阳旭这番话,勾起了每个人心中的回忆与感慨,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赵盼儿眼中泪光闪烁,却是幸福的泪水,柔声回道:
“旭郎,能救下你,是我此生最不后悔的决定,往后的日子,我们一直在一起,不离不弃。”
宋引章抱着琵琶,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无比坚定:“姐夫,盼儿姐,还有大家,你们就是引章的亲人,去了汴京,我一定会努力,不给你们丢脸,为咱们这个家争光!”
孙三娘豪爽地举杯,大声道:“我孙三娘没啥大本事,就会做点茶饭,以后大家的伙食包在我身上,保证把你们都养得白白胖胖的,让你们吃好喝好!”
就连一向清冷的顾凝蕊也低声道,声音虽轻却充满了真诚:“主人与娘子大恩,凝蕊与姐姐,万死难报,唯有以一生相随。”
顾怜烟也重重点头,眼中满是忠诚与坚定,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决心。
“好了好了,过去之事不必再提,伤感更是不必。”欧阳旭摆手,脸上重新绽开爽朗的笑容,朗声道:
“我说这些,并非要大家感怀过去,而是想说,苦难已过,未来可期,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互相信任,互相扶持,今后的日子,必定会越来越好。”
“来,为了我们的汴京新生活,满饮此杯!”
“为了新生活!”众女齐声应和,纷纷举杯,就连杯中是茶水的宋引章和顾氏姐妹,也郑重地一饮而尽,仿佛在饮下对未来的期许。
席间的气氛再次变得热烈起来,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之中。
宋引章主动给身旁的顾怜烟夹菜,脸上带着好奇的神情,询问她家乡的风俗习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孙三娘则热情地向顾凝蕊推荐自己的拿手好菜,交流着烹饪心得,仿佛找到了知音一般。
顾氏姐妹虽话不多,但也微笑着回应,渐渐融入了这温馨的氛围之中,仿佛这里就是她们的第二个家。
月光如水,洒在小院之中,欢声笑语萦绕在小院上空,预示着一段全新的旅程,即将开启,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众女也都期待着,接下来去汴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