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听到欧阳旭询问,魏为微微弓腰,恭敬回道:


    “御史大人有所不知,下官恰巧领着县衙之人在附近一带巡视。”


    “近日此处常有盗匪出没,下官身为县尉,身负缉盗之责,故而特意带人前来巡视。”


    “这会正欲带人回城去,便听闻杨大人府上出了变故,这才匆忙赶来。”


    这话听来似是并无破绽,但欧阳旭心中却明镜似的,明白他这是刻意撒谎,什么恰巧,分明就是故意在这附近等候着呢。


    不过,他亦不急于拆穿,微微挑眉道:


    “是吗,那还真是凑巧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竟将杨知远一家灭口,还放火烧了他的宅邸?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啊?”


    魏为摇头道:“这个下官亦不得而知,或许是杨大人的仇家所为。”


    欧阳旭目光灼灼地看着他,问道:“那你可知,杨知远平日里都有哪些仇家?”


    听到欧阳旭问及此事,魏为眼神微动,闪过一丝慌乱,随即低头恭谨回道:


    “下官对此确实所知有限,不过…就目前情势而言,凶手与杨运判之间,显然存有极深的仇怨。”


    欧阳旭目光如炬,瞥了他一眼,淡淡问道:


    “是不愿直言?还是不敢道出实情?你身为钱塘县尉,掌管一方刑名治安,本官不信你对杨运判之事毫无了解。”


    “再者,你们钱塘县衙的人既在附近巡视,为何凶手行凶纵火之时,未能及时赶到,反而待其作案之后,才‘恰好’现身?”


    “莫要告诉本官,事发之时,你们‘恰好’离此较远,待赶来时,凶手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吧?”


    闻听此言,魏为心中大骇,他万万没想到,欧阳旭这般年轻,初涉官场,竟有如此缜密的心思,真可谓明察秋毫。


    他若应对不当,或稍有差池,恐将招致大祸。


    一时间,冷汗直冒,他急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就在这时,一名衙差匆匆前来通禀:


    “大人,小的们已抬出二十八具尸首,并发现了此物。”


    说着,将一块腰牌恭敬地递到魏为面前。


    魏为此时正不知如何回应欧阳旭的询问,一见此物,未及细想,便连忙接过,仔细端详了一番,随后惊呼:


    “皇城司?如此说来,凶手竟是皇城司之人?”


    言罢,他看向欧阳旭。


    却见欧阳旭神色如常,俊朗的面容上依旧沉稳平静。


    这让魏为心中一惊,猜不透欧阳旭此刻的心思。


    然而,郑青田有明确的指示,他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将手中的腰牌恭敬地递给欧阳旭:


    “欧阳御史,您请看这腰牌。”


    欧阳旭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说道:


    “不过一块腰牌而已,能说明什么?现场之人皆已殒命,死无对证,谁能保证这块腰牌不是凶手故意留在现场,以嫁祸皇城司呢?”


    “再者,皇城司行事向来严谨,岂会如此疏漏?灭人满门,又纵火烧宅,还故意留下这样的证据,岂非明目张胆地告知世人,此事乃他们皇城司所为?”


    此言一出,魏为原本伸出的手顿时僵在半空,缩回也不是,不缩回也不是,额头上冷汗直冒,眼底闪过一抹慌乱之色。


    原本按照郑青田的计划,只要将现场‘发现’的皇城司腰牌交给欧阳旭看,他定会怀疑此事与皇城司脱不了干系,从而顺理成章地去追查皇城司。


    可眼下,欧阳旭不仅对这腰牌的来历心存疑虑,而且思路清晰、缜密无比,几乎将整个事件的疑点都看破了。


    又听欧阳旭淡淡说道:


    “如果本官没猜错,这便是一起典型的杀人后嫁祸他人的恶劣行径案件,简直是将官府之人视作三岁孩童戏弄,魏县尉,你说可是如此?”


    魏为闻言,下意识地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又抬眼看了欧阳旭一眼,见欧阳旭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顿时心惊肉跳,急忙低头弓腰道:


    “欧阳御史所言极是,这幕后黑手实在是胆大妄为,不仅灭了杨运判满门,还故意嫁祸给皇城司,居心险恶,其心可诛!”


    欧阳旭微微颔首:“魏县尉此言在理,本官奉官家旨意,巡查江南政务、吏治、刑狱、民生诸事,既遇此等重案,自当介入彻查。”


    “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竟敢如此肆无忌惮,灭杀一路运判,其背后又藏匿着多少私心与贪欲?”


    闻听此言,魏为双腿发颤了,心跳如擂鼓般急促,面色惨白如纸,嘴角剧烈抽动,神色极不自然。


    他与郑青田原以为,除掉杨知远便可平息一切风波,岂料杨知远一死,却引来了欧阳旭这个更难缠的角色。


    更令他心惊胆战的是,欧阳旭远比杨知远精明难缠,且身为朝廷派下的监察御史,他们绝不敢对其直接下毒手,此事当真是棘手至极。


    欧阳旭将魏为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忖:


    这郑青田与魏为二人,当真是胆大妄为,无所顾忌,真是应了那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见魏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欧阳旭又提醒道:


    “魏县尉,莫要愣神了,速派人进去仔细搜查一番,看看是否还有幸存者,或是其他线索证据。”


    魏为闻言,忙又拭去额上与脸上的汗水,躬身回道:


    “是…您说的是,下官这便去办。”


    听其声音颤抖,显然内心极不平静。


    欧阳旭摆手,示意他速去。


    魏为再三躬身拱手,这才转身,亲自率领衙差踏入那仍在燃烧的杨府。


    此时,欧阳旭的属官恭敬请示道:


    “大人,是否需要属下等也一同进去查探?”


    欧阳旭摆手道:“不急,待他们搜查完毕再说。”


    言罢,眼神微动,带着众人转身在庄落中探访起来,询问庄上村民是否目睹凶手踪迹。


    ……


    这边,魏为满脸凝重,立于杨府外院之中,眼中满是不安与慌乱。


    事情发展至此,已完全偏离了郑青田的算计,一想到若让欧阳旭查明真相,魏为心底便涌起一阵寒意,嘴唇都有些发紫了。


    须臾,众多衙差搜查完毕,衙差头目前来向魏为通禀:


    “大人,小的们已仔细搜查过,再无其他活口!”


    魏为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压制住心中翻涌的情绪,挥手道:


    “都退下吧,将外面的尸体抬回县衙入殓房存放,等待县尊大人指示。”


    衙差头目恭敬领命,指挥着众多衙差去抬运尸体。


    魏为则立于原地,背着手,望着眼前仍在熊熊燃烧的府邸,陷入沉思。


    如此大火,以目前的救火能力,显然无法全部扑灭,只能任其烧尽,最终化为一堆废墟。


    良久,魏为这才转身离去。


    就在他转身离去不久,前院一旁的小池塘里,荷叶微微浮动。


    然而,魏为自然未能察觉,他已大步走出杨府大门,至门口询问衙差:


    “欧阳御史呢?去了何处?”


    衙差立即回应:“回大人,欧阳御史带着人去四周走访查探了,似乎是在询问庄子里的人,是否知晓事发时的情况。”


    听到欧阳旭竟已派人展开走访查问,魏为心中愈发慌乱,惶恐不安了。


    尽管他们安排的隐秘、机密,但世事难料,谁又能确保无人目睹?


    念及于此,魏为更加手足无措,急促地催促道:


    “快带我去见欧阳御史!”


    其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令在场衙差们皆是一惊,皆不敢有丝毫迟疑,急忙引领着他前往欧阳旭所在之处。


    此时,欧阳旭正亲自与庄子上的一位老汉交谈,魏为远远望见,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快步走到欧阳旭面前,恭敬地说道:


    “御史大人,走访查问之事,何须您亲自操劳?您只需吩咐一声,下官等人自会全力以赴。”


    言罢,他便欲亲自盘问那位老汉。


    老汉原本与欧阳旭相谈甚欢,见魏为到来,顿时满脸畏惧与不安,显然对魏为十分忌惮。


    欧阳旭见状,眉头微皱,沉声道:


    “魏县尉,这位大叔,本官已询问过,他对此事一无所知,你就别再烦扰他了,去询问其他人吧。”


    魏为一听,顿时愣住,旋即连忙躬身应承:“是是…”


    随即挥手示意那老汉快些离开,老汉如蒙大赦,微微欠身,急忙离去。


    随后,魏为又吩咐衙差们继续在庄子内展开问询。


    没过多久,便得到了结果,魏为亲自向欧阳旭通禀:


    “御史大人,据下官等人在庄子上走访查探,因凶手作案迅速,且杨运判毕竟身为官员,庄上的百姓们皆不敢轻易靠近其府邸。”


    “故而,事发之时,并无一人发现凶手踪迹,直至杨府燃起大火,他们才赶来查看,方知杨府出事。”


    欧阳旭依旧面色平静,听他说完后,冷哼一声:


    “看来这群凶手有备而来,如此大的一个庄落,竟无一人目睹其踪影,看来此案需从长计议了。”


    魏为听了这话,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又回道:


    “现场唯一的线索,便是那块遗留下来的皇城司腰牌,下官愚见,或许可从此物上着手。”


    “虽您说了,这块腰牌很可能是凶手故意留下,意图嫁祸给皇城司,但难免会留下什么蛛丝马迹,您觉得呢?”


    说到最后,魏为不经意间露出了谄媚的笑容,这是他一贯的做派,既是讨好也是为了伪装他自己。


    欧阳旭微微挑眉:“嗯,魏县尉所言有理…这样,你们便拿此物回去仔细研究一番,若有发现,记得及时派人来通知本官。”


    魏为听后,再次松了一口大气,连忙躬身应承:“是,您放心,若有线索,定第一时间通知您。”


    欧阳旭摆手:“好了,你们退下吧,本官还得再去杨运判府邸看看。”


    一听他仍要前往杨知远的府邸查探,魏为脸色瞬间一滞,半晌都未能回过神来。


    待见欧阳旭已然抬步向前,他急忙快步跟上,小心翼翼地说道:


    “御史大人,下官等已在其中仔细搜查过了,除了那块可疑的腰牌外,并未发现其他任何线索。”


    “眼下天色已晚,时辰不早了,御史大人不妨先回城休息,待明日白天再来查探,或许更为妥当。”


    欧阳旭淡淡回应:“本官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魏县尉何必如此紧张?莫非是怕本官抢了你们破案的功劳?”


    “放心吧,本官奉旨巡查,遇到如此重案,自当如实上报官家,是你们的功劳,本官绝不会隐瞒分毫。”


    听了这话,跟在他身后的魏为嘴角微微抽了抽,随即恭维地回道:


    “大人光明磊落、公私分明,下官等自然信服……既然如此,那下官等就先告退了。”


    既然欧阳旭都这么说了,他们再留下就有点不知好歹了,只能告退。


    欧阳旭微微摆手,示意他自便。


    突然,欧阳旭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魏为问道:


    “对了,魏县尉,拙荆赵氏曾对我说,她曾向你报官抓了两个假冒我书童的小人,此事你可问出了什么眉目?”


    魏为听得心中一紧,脸色微微一变,急忙稳住心态,迟疑回道:


    “欧阳御史恕罪,下官等无能,无论怎么审问,那两个假冒您书童的罪犯都不肯说出是谁指使的。”


    欧阳旭微微点头:“这样啊……那便辛苦你们继续盘问了,若有结果,及时告知于我。”


    见他没有深究此事,魏为暂时放下心来,恭敬地应承着,目送着欧阳旭领着几个随从踏入杨府内,眼底闪过阵阵阴霾。


    “走,回县衙!”


    过了片刻,魏为才挥手说道。


    身后一个衙差头目小心翼翼地询问:“大人,要不要留一两个人在此监视?”


    魏为瞥了一眼杨府,咬了咬后槽牙,压低声音说道:


    “不必了,若留人在此监视,反而会让他更加怀疑我们。”


    衙差头目听后,也不再多问,跟着魏为一起离开了这庄子。


    ……


    欧阳旭这头,领着顾凝蕊以及几个下属踏入依旧在燃烧的杨府。


    下属们进来后,便准备四处搜寻,却被欧阳旭制止,示意他们不必再搜查,随后走向一旁的小池塘,平静地说道:


    “常言道,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本官好意劝你,你却只当那是江湖术士的妄语?”


    “岂不闻‘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本官若无十足把握,又岂会轻易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