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知州谋算深 杨府起大火

作品:《梦华录:从拒绝高家联姻开始

    杭州州衙。


    坐落于杭州城中心偏西北之处,因杭州乃两浙路首府,城中官衙林立,相较之下,杭州州衙反倒只能偏居一隅了。


    在州衙后方的一间宽敞公房内,现任杭州知州宗琛,此时正聆听州衙推官的通禀。


    见宗琛四十好几的年纪,身着绯色官服,面白脸阔,下巴留着一簇胡须,看起来颇有威严。


    “宗公,今有监察御史欧阳旭的侍从,押来一人,称其欲诱拐杭州乐营歌伎宋引章。”


    “此女是杭州琵琶技艺第一人,下官闻听您曾多次夸赞过她,故而不敢擅自做主,特来向您请示。”


    听完推官所言,宗琛微微点:


    “范推官,你此举并无差错,这欧阳旭是奉旨来江南巡视的,他的一举一动,咱们都得谨慎对待。”


    “既然此事由他发现,你可曾粗略审讯一番?”


    范推官恭敬回应:“回宗公的话,下官确实问过了,可此人一口咬定自己并未诱拐他人,反称是欧阳旭诬陷,还叫嚣着要状告欧阳旭诬陷好人。”


    宗琛眉头一皱,捻着胡须追问道:“可曾查明此人来历?”


    范推官回道:“已然查问清楚,此人名叫周舍,是秀州华亭县人士,乃贩卖生丝的小商人,来杭州已有一个多月。”


    “另外,下官派人探访了一番,确认此人确实与宋引章有来往,且有人证可证明,此人的确有引诱宋引章离开的嫌疑。”


    听了这话,宗琛当即决断:


    “既然如此,那便直接按律严判!”


    既然周舍只是一介商户,自然无需过多顾虑,更何况此事还是由欧阳旭这个监察御史直接抓获的。


    范推官不敢迟疑,恭敬应下。


    又听宗琛说道:“事后记得派人去告知欧阳御史一声结果。”


    范推官再次应下,见宗琛再无其他嘱咐,这才离开。


    待范推官离去,只见一个中年文士走了进来,此人是宗琛身边的幕僚,名叫孔兴平。


    进来后,他恭敬地向宗琛行礼:


    “东翁。”


    宗琛微微摆手:“坐吧,郑青田跟你说了什么?”


    孔兴平先在下首坐下,随后沉声回道:


    “他告知属下,准备在今晚将杨知远杀人灭口,并言绝对不会连累东翁您。”


    宗琛听了,冷哼一声:“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他不过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为保自身性命,竟敢将转运判官杀害,亏他想得出来!”


    孔兴平回道:“属下觉得,他也是被逼急了,杨知远已然掌控了市舶司不少证据,他若再不下手,死的便是他了。”


    听了这话,宗琛不再言语,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在屋中来回踱步。


    片刻后,他接话说道:


    “去年江南大案,致使宰相柯政牵连其中,实则不过是后党对他设下的局罢了。”


    “如今他已被官家罢相,贬至梧州,过不了多久,他就得动身离京了,以他的年纪,怕是再难回朝。”


    “而萧钦言这个后党首领,今秋必会被重新启用为宰相…”


    孔兴平深知他言及此事的深意,小心翼翼地询问:


    “东翁,那您是打算…投靠萧钦言?”


    宗琛面上显露出一抹无奈之色,轻叹道:


    “唉…官家自前年开始,龙体每况愈下,一些政务也由皇后接手,朝中自此便多了一个后党。”


    “我这样的地方臣子,唯有趋利避害,方能在他们之间寻得生存空隙。”


    说到这里,宗琛顿了顿,旋即接着说道:


    “今年早些时候,仁和知县卫英竟炮制出‘女主昌、学武王’这般荒谬的谣言,着实是不知死活。”


    “区区一个小小知县,为博那虚无缥缈的名声与功绩,竟敢肆意散播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最终落得个死无全尸、灰飞烟灭的下场。”


    “杭州城里的人,甚至连他何时消失得无影无踪,都未曾察觉。”


    孔兴平听得脸色微微一变,抬头看了宗琛一眼后,问道:


    “东翁,照这么说,卫英莫非是被后党直接除掉了?”


    宗琛摆了摆手:“他们尚不敢如此明目张胆,毕竟官家尚还活着,知县官职虽小,却也是官家钦点过的朝廷命官,岂容他人随意处置。”


    孔兴平眉头一皱,追问道:“那究竟会是谁?竟能让卫英消失得如此彻底?”


    宗琛嘴角微微上扬:“能够做到这般程度的,这天下间恐怕也就只有一人了。”


    虽未直言,但答案已不言而喻。


    孔兴平微微睁大眼睛,惊道:“是官家?!”


    “官家为何要如此行事?如今朝中后党势力愈大,官家此举岂非……”


    宗琛轻轻摇了摇头:“此事便不得而知了,或许唯有官家自己心中清楚。”


    “当初官家欲立刘皇后为后时,朝中大部分官员皆持反对态度,尤其是柯政,极力阻拦,也正是从那时起,刘皇后与柯政之间便结下了巨大的仇怨。”


    “不过,后来官家坚持己见,立刘皇后为后,柯政等人虽竭力阻止却无济于事,此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由此不难看出,官家对皇后确实是情深意重,或许这也是他令卫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缘故吧。”


    听了这话,孔兴平也只能跟着轻叹一声,不再多言。


    半晌,又听宗琛接着说道:“我已得知,直属官家的皇城司派人来了杭州,多半是卫英供出了什么秘辛。”


    “另外,清流一派则派了欧阳旭这个新进的监察御史前来,我估计他们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


    “至于后党……萧钦言那边似乎依旧风平浪静,想必还尚未得知此事?”


    孔兴平接话道:“东翁,若是如此,那倒不如助皇城司一臂之力,一来东翁可多一条退路,二来,也可更顺利地完成您之前的谋算。”


    宗琛听了,并未急着回应,而是手撑着椅子,轻轻摩挲着,眯着眼睛思索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才沉声说道:


    “郑青田此人留不得,他贪心不足,且心狠手辣,今日他为了保命敢谋害杨知远这个转运判官,难保他日不会来谋害本官。”


    “不过,借他之手除掉杨知远这个不知变通、认死理的人也好,免得杨知远再追查到本官头上来。”


    “等郑青田将杨知远杀了,本官便将此事透露给萧钦言。”


    “拿郑青田的人头当作投名状,献给萧钦言,想必萧钦言定会欣喜不已,又可获巨额利益,市舶司里的那些事情,也可顺势遮掩过去。”


    “不过,也不能仅仅将鸡蛋放在萧钦言这一个篮子里,还得投好清流一派。所以,事后,可将一些萧钦言的证据,交给欧阳旭!”


    说到这里时,宗琛眼中精芒闪烁。


    孔兴平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惊惶,赶忙说道:


    “东翁,如此行事当真可行吗?此举无异于在刀尖之上起舞,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啊。”


    宗琛微微眯起双眼,沉声回道:


    “后党与清流之间,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如今尚无定论,我此番作为,亦是为了多添一层保障,以应对未来变幻莫测之局势。”


    孔兴平听后,心中已然明了宗琛的想法。


    这般做法,的确风险极高,犹如行走于悬崖峭壁之间,稍有差池便会粉身碎骨。


    然而,若能巧妙周旋,却可两头讨好,届时,无论后党最终胜出,还是清流一派重振声威,宗琛皆能在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又听宗琛接着说道:


    “对了,方才范推官前来禀报,称欧阳旭抓获了一个企图诱拐乐营歌伎之人,我已吩咐范推官严惩此人,此举也算是卖了欧阳旭一个人情,希望欧阳旭事后得知,能够领会本官的一番好意。”


    孔兴平微微一愣,旋即面露笑意,说道:


    “如此说来,那倒是东翁的机缘到了,竟恰好碰上这等事宜,想必欧阳旭定能明白东翁的良苦用心。”


    宗琛缓缓坐回主座之上,轻轻捻着胡须,面带微笑:


    “但愿如此吧,不过,他今年才刚中探花,年纪尚轻,也不知能否领悟其中深意?”


    ……


    而此刻正被宗琛与孔兴平二人议论的欧阳旭,正抵达了杭州城外一处名为东郊庄的郊野庄落。


    两浙路转运判官杨知远的府邸便坐落于此,亦是这庄上唯一的官宦府邸,与四周那些质朴无华的普通民宅相较,显得格格不入,颇具几分超然之势。


    刚行至庄子外围,便见里头火光冲天,一片喧闹嘈杂之声扑面而来。


    “快来人啊!杨大人府邸着火了。”


    “哎呦,这般大火,究竟是何人所为?快去报官呐!”


    “莫要再说了,救火要紧,若不赶紧,整个庄子都要被烧成一片废墟了!”


    “……”


    欧阳旭听着这些慌乱无措的声音,神色镇定自若,并未流露出丝毫焦急之色,依旧不紧不慢地朝着前方走去。


    为他领路的衙差见此情形,眼珠子转了转,佯装出一副极度惊恐的模样,转身说道:


    “官人,瞧这架势,怕是出了什么大事了,小的先去前头探探路,片刻便回。”


    欧阳旭听后,目光微微一动,随即给了身旁的顾凝蕊一个眼神。


    顾凝蕊心领神会,迅速出手,如闪电般将这衙差击昏过去。


    “扑通!”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这衙差已然倒地不起,昏厥过去。


    欧阳旭眼皮都未曾抬一下,神色淡然地越过他,继续朝着庄内走去。


    刚行至杨知远的府邸前,便见一个属官领着几个随从匆匆赶来,恭敬地行礼道:


    “属下见过大人。”


    欧阳旭面色如常,波澜不惊,抬手摆了摆:


    “不必多礼了,外头有一个衙差,先押起来再说。”


    说完,他微微侧目,看了一眼那火烧得正旺的府邸。


    他那一双清澈如星的眼眸里,倒映着眼前熊熊燃烧的火焰。


    他记得清楚,原剧中的权谋线,便是从杨知远一家惨遭灭门开始的,而后,随着顾千帆的视角,慢慢地引出了后党领袖萧钦言。


    最终,由萧钦言出手解决了郑青田这个贪心不足、为祸一方的贪官,同时也揭开了顾千帆另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背景。


    而他欧阳旭,可没有顾千帆这般深厚的背景,他出身低微,虽靠着赵盼儿的努力和支持,助他跨越了阶层,成功踏入官场。


    但他既无显赫家世,亦无深厚人脉,在官场之中,完全就是一个初出茅庐、一清二白的新人。


    他可无法像顾千帆那般,即便出了事,还有萧钦言这个宰相‘爹’在背后为其兜底,他只能完全依靠自己。


    好在,他拥有一个旁人皆无的金手指,能够洞悉所有的人际关系,再加上两世为人的经历,以及熟知剧情走向,这便是他所拥有所有底气了。


    他得靠着这段熟悉的剧情,为自己挣得一份好前程才行。


    不然,越往后,随着他的出现,剧情会发生重大变化,他也就失去了对未来剧情的熟知这一优势。


    “官差来了,来得竟如此之快啊!”


    这时,忽听得有人高呼一声,众人循声望去,便见钱塘县尉魏为率领着二三十名衙差匆匆赶来。


    魏为一到,便朝着众人挥手示意,高声招呼道:


    “都让开些,莫要再围着了,各自回家去吧,此处并无甚好看之事,当以留意自家明火为要。”


    众多附近的村民百姓听闻此言,自然不敢与官府相抗衡,纷纷作鸟兽散,各自离去。


    欧阳旭亦领着顾凝蕊等人,先行退到一旁。


    就在这时,魏为主动走上前来,朝着欧阳旭拱手作揖,恭敬道:


    “这位官人瞧着面生得很,一看便是公门中的官员,不知官人隶属哪个衙门?”


    欧阳旭微微眯起双眼,反问道:“你倒是有双利眼,竟能一眼认出本官是官?”


    魏为笑呵呵地回道:“但见您气宇轩昂,气度非凡,威风凛凛,便已然知晓。”


    欧阳旭微微皱眉,随即道出自己的身份:


    “本官乃朝廷新派来巡视江南的监察御史欧阳旭,你又是何人?”


    魏为恍然大悟,连忙拱手:“原来是欧阳御史大人亲临,下官乃钱塘县尉魏为,失礼了,下官无知,若有冒犯冲撞大人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欧阳旭微微摆手:“无妨,本官见你们来得颇为迅速,此处可是城外,且天色已晚,即便及时报官,也不应如此之快便抵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