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飞行棋
作品:《让你考科举,你六元及第,前无古人!》 周玺对此懵然不知,等了半天,都快无聊死了。
没开蒙的他,瞧不出名堂,双手撑着小脸:“你在画什么?”
“我在画藏宝图,马上就好。”
杨砚这一世没练过字,手腕不够稳,以至于字写的不够漂亮,慢慢的画出一张简易版的飞行棋盘。
棋盘每一格,都写汉字,连起来是千字文几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再用纸做了个骰子,每一面,用毛笔点上小点,从一到六。
杨砚把自己的杰作拿到矮一些的圆桌上,周玺好奇地转着圈看来看去:“宝藏呢?在哪?”
“宝藏在中间,我们一人走一边。”杨砚拿小蜻蜓代表自己,再拿一个小老鹰代表他,“投骰子,你扔到一,就是走一步,二就是走两步。”
“走的时候,跟着我念,比如我投……哎是四,那就是……”杨砚拿起小蜻蜓,边走边念:“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周玺跟着念完,问:“为什么要念?”
“这样就不会走错路啊。”
杨砚给了一个答案,而后带着周玺玩起了飞行棋。
不得不说这游戏,无论古今,很容易上手。
周玺起初磕磕巴巴,但慢慢的掌握窍门,加上杨砚“放水”,赢得胜利的周玺,玩得不亦乐乎。
又玩了几局,仆人过来喊两小只吃午饭。
周玺正在兴头上,小嘴一撅:“不嘛,我再玩会儿。”
杨砚却起身:“我饿了,吃了饭再一起玩。”
周玺立马跟着起身:“好,一起去吃饭。”
周光裕和夫人窦晴坐在餐桌旁,还在担心儿子不来吃饭,见杨砚拉着他来了,顿时眉开眼笑。
“老爷,果然没找错人。”窦晴安心的说道。
周光裕也点点头。
杨砚走到跟前,有礼貌的作揖:“会长,夫人安。”
“这些虚礼以后就免了,快上桌,一道吃饭。”窦晴看他模样俊秀,虽小小的一只,倒是懂礼,更加满意。
周光裕也道:“我夫人说的极是,到我这就像到家一样。”
杨砚有礼貌的施了一礼,而后上桌。
周玺也有样学样,惹得他的父母笑起来。
仆人把菜端来。
萝卜炖羊肉,土豆烧鸡,清蒸鲈鱼……一道道菜精细又美味。
杨砚想起自家的豆腐,这差距,确实很大。
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细细的吃。
周玺这个学人精,便不要丫鬟喂,自己模仿杨砚的吃法。
周家的父母看在眼里,都不禁松了口气,这步棋不是走对了,是走的太对了。
不止是吃肉,喝汤的时候,杨砚也会先吹一吹,等它凉一些,再慢慢地喝。
因为年龄太小,吃东西必须仔细,他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周玺在边上一直看着,不懂这些道理,却喜欢跟着学。
窦晴也在偷偷的观察着杨砚,得出的结论是……这孩子吃东西怪好看,不像穷书生家的孩子。
中午,在杨砚的影响下,周玺吃了两大碗饭。
这可把周家父母高兴坏了:“这孩子不挑食了,真好。”
和所有家长一样,周光裕在饭后,会随口问一句:“儿子,上午和砚哥儿玩的怎么样?”
“我喜欢和他玩,他教我下棋。”
“下的什么棋?”
周玺已经不记得具体名字,随口说道:“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周光裕手一抖,茶盏差点没拿稳。
他的震惊是必然的。
千字文是孩童启蒙的三大书籍之一,千字文学的好,就意味着开蒙开的好。
而杨砚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引周光裕往开蒙这件事上想。
科举虽是登天之路,中的概率却与彩票差不多。
读书的开销十分巨大。
是以,绝大多数会选择在孩子六岁之后才开始进私塾开蒙。
巧合的是,杨砚只有五岁。
为了提前进私塾,练习基本功,熟悉科举各种的细节,不得不采取曲线策略。
还好,这个策略看上去十分奏效。
“你再说一遍。”周光裕激动的催促。
周玺想了想,把棋盘上的内容,背了一遍。
我儿子真聪明,窦晴骄傲的想。
“这些都是下棋学的?”周光裕忙问。
周玺点点头。
周光裕看向喝温水的杨砚:“哥儿下的什么棋?”
杨砚放下茶盏,道:“我把千字文画成棋盘,一边陪少爷下自创的棋,一边学千字文。”
“你会写字?”周光裕一下抓住重点。
“天天看父亲写字,自己学的,写的不好。”杨砚谦虚。
周光裕赶紧让仆人把杨砚画的棋盘拿来,扫了一眼,震惊得手都在抖。
窦晴好奇的凑过去,只瞅一眼,也惊住了。
大概是因为练的少,字写的不够整齐,但一笔一划,已经有了一定功底,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没有父母会承认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但在棋盘面前,却不得不承认杨砚这孩子有天分。
既然有天分,那就不能埋没他。
周光裕这样一想,想考一考杨砚,看他学了多少。
又怕吓着杨砚,柔声道:“告诉会长,你会多少千字文?”
杨砚眨了眨眼睛:“我也不知道。”
周光裕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那你背给我听,我看看你学了多少。”
杨砚心说对不起老爹,要拿你当挡箭牌了,然后开口,把千字文从头背到尾。
周光裕和窦晴惊喜中面面相觑,都觉得是杨端教的。
还得是读书人家,再穷,孩子的教育都没放弃。
“背的好,背的好!”周光裕在心里确定,该送孩子开蒙。
傍晚,杨端来接孩子的时候,周光裕又问杨端,知不知道杨砚会写字。
“不会吧?”杨端惊讶的看着杨砚,他一点都不知道。
周光裕善意的笑道:“都说‘知子莫若父’,看来你对你儿子并不十分了解嘛。”
杨端有些不好意思,细想起来,自己一直为生计奔波,还真没把心思花在儿子身上。
没想到,他已经成长这么多。
周光裕继续道:“孩子天资不错,不能埋没了。这样吧,我去一趟书院,和夫子说说,送我儿子和砚哥儿去开蒙。”
这件事,杨端想过,但没想到这么早:“孩子还小,会不会?”
周光裕摆手道:“你要是接送不方便,我可以让管家代劳。”
“倒不是因为这个。”
“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修金的事,不用你操心,至于文房四宝的开销,有我呢。你这些日子一直尽职尽责,我给你涨月钱。”
一番话把杨端的顾虑都打消,当即欣然同意。
两个做父亲的,不由得憧憬起儿子的前途,都笑了起来。
杨砚和周玺都在笑,周玺不知道杨砚在笑什么,跟着乐呵。
他略带歉意的看向周玺,这位少爷有一点很好,就是心宽。可惜啊,等待你的是繁重学业。
请容许我,为你即将逝去的童年默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