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赚钱的路子
作品:《让你考科举,你六元及第,前无古人!》 杨砚心知肚明,爷爷的临终遗言,就像枷锁套在父亲脖子上,无比的沉重。
想要打开它,就得把事情说穿讲透,让父亲明白一切。
所以,他毫不留情的揭穿三叔的真实面目:“我没记错,二婶说的人证是三叔。”
他话锋一转,问三叔道:“告诉大家,你们去了哪?”
“我、我们……”三叔眼珠一转,“是我带二哥去逛青楼,但我和这件事真没关系。”
“哦。”杨砚故意道,“爹,三叔这么说了,把他留下吧。”
他不是真的要留下三叔,而是勾起赵琪的怒火。
凭什么我们两口子被赶走,你能留下来啊!
果然,她气急败坏地道:“老三,明明是你出的主意,现在却撇得一干二净!”
三叔缩了缩:“二嫂红口白牙,怎么凭空诬陷好人。”
杨端眼神平静的看着他仨,在心里,是无奈,是无尽的疲惫,更是冷笑。
自己是多么有眼无珠,养了这么三头白眼狼。
周光裕看明白了,也听明白了,当即道:“你们现在就搬,别玷污了我的地。”
会长一言九鼎,三叔再也不敢说谎,只得和二哥一家搬东西。
三个人吃的用的都是杨端给的,能有多少东西,一个包袱就收拾完了,在百姓一片骂声中,灰溜溜的走了。
他们走后,周光裕的表情柔和不少,对杨端笑道:“贤弟,我不知道你儿子原来这么聪明。”
杨端也是惊喜万分,又有那么点骄傲和得意,但嘴巴里还是那些谦虚之词:“算不得聪明,有那么几分天赋吧。”
“太谦虚了!”周光裕呵呵笑道,“我小儿子周玺,五岁,明年开蒙。我想给他找个玩伴,你儿子聪明伶俐,最是合适。如果你们同意的话,每个月给一两作为报酬。”
一两……杨端和王蕊面面相觑,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大财。
不过,再多的银子,也没有自己儿子重要。
那可是他们的心头肉啊!
杨端搓着手,紧张道:“会长,我儿子太小,很淘气,怕……冲撞了小少爷。”
“爹,娘,我正好想有个玩伴。”
杨砚知道父亲开口拒绝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一点,光看周会长的脸色就知道,既然父亲这么顾惜他,他又怎么能置身事外。
“儿子……”王蕊向他摇头。
杨砚迎着母亲担忧的目光,微微一笑,扭头看向周光裕:“我愿意给小少爷当玩伴。”
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周光裕心下感动,道:“你们放心,孩子在我这不会吃一点亏。等他到了六岁,就一起结伴开蒙。”
六岁才开蒙,杨砚可等不了。
但他没表现出来,只感激的看着周光裕。
结伴和伴读,别看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同窗之谊,后者则带有明显的主仆关系。
既然会长都这么说,儿子又愿意,杨端只好答应,明天一早送孩子过来。
周光裕满意的走了。
围观的百姓们,一边聊着今天的事,尤其是杨家聪明小孩,一边散去。
会长一走,王蕊难得训杨砚:“你晓得个啥,以后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现在倒好,自己赶着送上门。”
杨端看着他也发愁:“大户人家的少爷都淘气,更惹不起。你陪少爷玩的时候小心点知道不,别去危险的地方,在人家家里,记得听他家的话。”
杨砚虽是被训了,知道爹娘是心疼他:“爹娘,我知道了,我不止陪小少爷玩,还照顾他。娘可以不用照顾我,你们白天干活,晚上来接我。”
王蕊眼眶一酸,气也消了,只剩下心酸。
“杨砚娘,难怪着急忙慌的回来,原来是遇到事儿。”一群挑夫从院前路过,好心的问:“摆平了吗?”
王蕊擦掉眼泪,笑着回应:“摆平了,明天一早就出摊。”
杨砚看挑夫挑的是油,再看屋门口挂着红辣椒。
油,豆腐,辣椒……咦,杨砚不禁想起一道传世名菜。
就用它做生意,虽说赚不到大钱,至少比纯粹卖豆腐强。
只是,该怎么说服爹娘呢?
和挑夫又说了几句,王蕊便抱着小杨砚回屋,然后去做晚饭。
杨端则去书房抄书。
杨砚还在想策略,忽然听到院外传来声音。
“杨砚娘,杨砚娘……”
“周夫人。”王蕊和杨端闻声出门,看他们拧着一壶酒:“让你们破费了。”
杨砚也跟着出去。
就见一个微胖女人身后,跟着拧酒的清瘦男子:“大哥大嫂,听说你家终于清静了,特来道喜。”
“唉,家门不幸,竟出了三个败类,让街坊邻里看笑话了。进来坐,晚饭在我这吃。”杨端也是如释重负。
杨砚认得他俩,胖女人叫周钰,会长的远亲。男的是她老公,名字叫郭记。
两口子住在隔壁,为人古道热肠,和爹娘关系不错,周钰在家操持家务,郭记是个木匠。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周钰进屋后就去厨房帮衬,杨端请郭记在正堂坐下说话。
郭记谈到街坊的传言,说小杨砚聪明伶俐,巧妙的帮杨端洗清了冤枉。
杨端听了,好窝心,好得意。
趁大人们心情好,杨砚童声童气的插话:“郭叔是木匠?”
两个大人一怔,郭记下意识点头:“是。”
“那郭叔会做这个么?”杨砚说着,捡起一根细树枝,在地上画起来。
作为前世立志整理古籍的博士,苦练过琴棋书画,很快就在地上画出轮廓。
郭记起初瞧着糊涂,越看越清晰,一拍大腿:“嗐,这不就是挑子么,我会做。”
类似于武大郎挑的箱子,不过他那个只挑熟食,而这个一边挑炉子和小风箱,一边挑豆腐等原材料。
高约三尺(一米),木制的,不算重,母亲以前挑豆腐卖,完全能胜任。
再者,不用挑很远,出了巷子,找个人来人往的地就行,可谓一举数得。
小杨砚在院子里表现好,令杨端好得意,不仅没有阻止或者训斥孩子,反而问道:“你给你郭叔画这个干嘛?”
“爹,我想到了一道菜,就是把豆腐、辣椒、花椒,姜蒜末和油一起炒好后,挑到外面卖。”
要是以前孩子这么说,杨端一定说他嘴馋了,现在不一样,他还真认真盘算起来。
施州府靠近西南,本来就能吃辣,家里有辣椒和花椒。油,也不用愁,挑夫肩上有,路过舀一勺,少给饭钱就是了。
真别说,这是条路子!
以前豆腐总卖不完,一家三口吃豆腐吃到吐。
王蕊闻声出来。
“娘子,我们就按儿子说的,晚饭后就试一试,怎样?”杨端扭头问她。
王蕊点头道:“好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