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刘邦做好了民心下降的准备。
五年兵役制, 以宋明上亿的人口算,二十二岁至二十七岁的适役男子将达到六百余万。
常备军队两百万就了不得,届时将有四百万人无需服役。
换算成总人口, 就是五千万男子中,将有三千多万人终身无需服兵役。
无怪秦念民心居首!
………
此时大明的人口就已然超过六千万。
朱元璋将兵役改为军户世袭制,其中就有人口过多,不可能皆服兵役的缘故。
此前他想的是待大明如宋时那般富裕,就当效仿唐朝后期与宋朝,采用募兵制。
【秦念:此时必须大幅度提高军卒待遇,使得百姓自愿主动参军。选兵时优中选优,不仅体魄要达到一定标准,学历要求也应逐步提高, 比如应有乡学或县学学历……这些都是后话。后世因热武器的普及, 女子亦可入伍, 已执行优中选优。】
【武曌:彩!】
武曌虽然没有看懂“热武器”如何制作,却知点燃火药不似弓箭,无需极强的臂力。
秦念时期的女子能够入伍,应是这“火枪”亦无需臂力。
如此一来, 适役人口就增加一倍。
唐高祖时期对女子分田的限制, 相对的是女子无需纳租庸调, 不任正徭。
武曌曾以为这对女子有利,可当秦念说出女子因此地位下降时,武曌就意识到女子不承担徭役赋税的同时,也会失去权力与地位。
女子自愿入伍,这必然能巩固彼时女子的地位。
秦念突然补充此言, 也应是提醒各朝, 应在“热武器普及”时允许女子服兵役。
【赵匡胤:这似是募兵制?】
赵匡胤关注点在于“大幅度提高军卒待遇”。
这就很像是募兵制。
但募兵制并无五年服役年限的要求, 二者又有何不同?
赵匡胤骤然一惊——
他突然意识到,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退役兵”。
五年一换,不仅能保障现役军卒皆为勇武的年轻人,更将有大量接受过五年军事训练的退役军卒作为预备兵源。
这分明就是“藏兵于民”,甚至连女子也同为兵源!
【秦念:募兵制只给钱,只有很缺钱的人才会应征。但这种军功爵制不仅给钱,还会给上升渠道、退役保障、伤亡抚恤、军属优待以及保家卫国的荣誉。后世的具体待遇朕就不说了,各朝应尽力而为。】
【赵匡胤:……】
赵匡胤知道秦念为何不说。
应是各朝皆无后世之富,其对军队的厚待必然远超各朝。
她若是说出来,反倒对各朝不利。
故而秦念只是给出了军队改制的方向,以及当如何让百姓自愿入伍,以达到“优中选优”。
忽然,赵匡胤想到假如大宋面对秦念治下的大秦……
赵匡胤止住这个念头。
【嬴政:以此兴武,大善。】
嬴政也看出秦念军制的优势。
商君的军功爵制,是不断激发“战争潜力”,于战时有奇效,却不适用于一统之后。
秦念的军制,却是最大限度保持“战争潜力”,随时为战争做好准备。
虽是面临三境之危,但有如此昂扬斗志,必有东出之时。
【秦念:兴武之事,也可用于科举制——从里学到国学,每年都应当组织新生进行为期一月的军训。军训难度应逐步提升,国学时的军训不必到新兵训练的五分之一,熟知队列、指令即可。】
【秦念:还应请良医编纂如五禽戏一般适宜孩子锻炼身体的体操,里学到郡学每日应有早操。】
【嬴政:……】
此刻各朝尚武的帝王都陷入了沉默。
这已经不是藏兵于民的问题了,秦念这分明就是全民皆兵!
最可怕的是,如此全民皆兵,却不似嬴秦时那般重武轻文,而是文武并举。
新科举制的要求,就是全民习文。
这哪里是什么夜郎国,分明就是一条潜渊多时的巨龙!
【李世民:这是效仿异族之制,还是脱胎于商君的军功爵制?】
李世民不由得问道。
倘若是前者,那便是秦念时期的确岌岌可危。
倘若是后者……
【秦念:自是改良后的军功爵制。】
现代军制有借鉴西方军队的部分,但考虑到自己的人设处于嘉庆年间,此时没法学西方各国。
那秦念就只能说是仿古。
【李世民:……彩。】
半晌,李世民只能憋出这么一个字。
秦念复秦之前的华夏应是危在旦夕,那场面对“日不落帝国”的沿海抗登陆战更是最危急的时刻。
但实施军制改革之后的华夏,其国力必是远胜各朝,也丝毫不怯异国。
她的张狂,是来源于国力的强盛。
故而于天幕发言时无所顾忌,不惧其言流传到国外。
所谓“夜郎国”,恐怕只是疆域上的夜郎国。
而这疆域也必定不会是常态。
【秦念:大秦的徭役还有每年一月的更卒役以及各种杂役。祖龙,我的建议是等到国富之时,废除更卒役及杂役,转为雇佣制。各种土木工程运输事务都以工资结算。】
【嬴政:待国富之时,朕会如此。】
嬴政愈发谨慎。
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虽然非常认可秦念的能力,但还是远远低估了。
改力役为雇佣制,国家得富到何种地步,才能如此?
即便陛下是以国富为前提应下此事,秦人还是极为喜悦。
待国富之时,兵役是自愿服役、力役改为雇佣制——这就相当于免役!
于是始皇帝的民心再度上升,已至中游。
此时还有许多秦人在祈求,他们期盼后世秦皇能注意到他们。
【刘彻:秦时大兴土木,多以刑徒在役。秦念,你既然限制爵位抵罪,又如何看待刑徒一事?】
刘彻示意卫青与去病不必多言。
他向来重视有才之人,才能越高越重视。
此前他对秦念的讥讽戏谑百般忍让,就是因为认可她的才能。
如今刘彻才发现,他竟然还是低估了她。
既然如此,那就问个清楚。
汉时的刑徒也不少,刘彻就经常发刑徒修陵寝以及对外作战。
但刘彻清楚,一则刑徒军的战力远不及良家子,二则刑徒过多并非好事。
【秦念:朕以为——刑徒也应该有工资,可以低一点,但不能低太多。】
【刘彻:???】
刘彻怎么也没想到,秦念居然会给出这种答复。
什么叫做刑徒也该有工资?
这是刑徒!
【嬴政:为何?】
嬴政想想大秦的百万刑徒,想到要给他们“工资”,只觉这比改力役为雇佣更为可怕。
力役一年也就一月。
刑徒却是全年都在服刑。
【秦念:刑徒犯罪后,受到囚禁就已经是在服刑。干活属于劳作,既然参与劳作,就该得到报酬——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刑徒成为免费的劳动力,国家就会不自觉地严刑重法,来获取更多的免费劳动力,其本质是饮鸩止渴。】
【嬴政:若只是囚禁,定会有无数流民自愿入狱,以求不劳而获取食物,这对劳作者亦是不公。】
秦念不由得点头。
祖龙这句话很有道理。
对于现代人,坐牢是剥夺自由,最重要的是不能上网不能玩手机,为了监狱那点吃食不至于想不开要犯罪入狱。
但放在本就没什么娱乐、温饱都成问题的古代。
仅坐牢那不叫惩罚,那简直就是享福。
【秦念:同样是劳作,良民可获得更多报酬,刑徒却只能得到一部分,这也是惩罚。】
【秦念:法律的目的应当是惩前毖后。在保护守法百姓的前提下,良法应能使刑徒越来越少,直至维持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秦朝刑徒比例超过5%,这是秦法有大问题。】
戍边、修骊山秦始皇陵、筑长城、修驰道、修水利工程……
以上的刑徒加起来,必然超过百万之数。
这还没有计入拘禁于官府作坊的刑徒。
二十人中就有一人正在服刑的社会,注意,是正在服刑,不是累积服刑——
始皇帝执政时期却没有大规模叛乱。
秦念只能感慨祖龙的的确确是“威震四海”。
【嬴政:……朕已让李斯修改秦法。】
【刘彻:比例应低于多少?】
难得见到始皇帝理亏,刘彻不免有些得意。
汉律相对秦法更为宽松,此时的刑徒不到百分之二。
远胜于秦!
想必秦念时期的刑徒也不会太……
【秦念:0.2%以下,算是正常。】
秦念给出的是现代国际标准。
现代华夏服刑人口比例是0.13%左右,算是世界低位水平,远低于漂亮国的0.56%。
【刘彻:这不可能!】
卫青欲言又止。
罢了。
陛下高兴就好。
若是不高兴,那也是陛下所愿。
【秦念:二凤,朕不知唐朝具体史料,但推测你治下应达到了这一水准。】
【李世民:万分之十五。】
李世民主张“宽仁治狱”,完善录囚制度,常常亲自审录在押的囚犯,以减少冤狱和淹狱。
还对刑讯工具及刑讯程序作出规定,以减少刑讯逼供。
他清楚大唐如今有多少刑徒,故而能迅速作答。
………
赵匡胤不由得叹道:“唐太宗纵囚归家之事,可为千古美谈。”
贞观六年,唐太宗审查囚犯,让二百九十名死囚归家,命令他们在第二年秋末回来受刑。
后来这些人全都在期限内返回,唐太宗将他们全部赦免。
【秦念:刘小猪,还觉得不可能吗?】
【刘彻:……】
【李世民:秦皇一朝是多少?】
【秦念:0.13%。】
【李世民:朕不如秦皇。】
刘彻总算明白这两人凭什么在民心榜上数一数二。
刑徒率竟能低至于此?
被注视的张汤:“臣当竭力修正汉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