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张苍震惊地望着后世秦皇对“纵比、横比、同比、环比”的解释。


    他精通算数, 本以为此前的“经济学”已是“数学”应用于国政的最佳方式。


    如今才发现他远远低估了数学的作用。


    这可以监控“军屯区”的四比,亦能用于监控各地的赋税。


    甚至不止是赋税,在任何有关“数字”的国政, 四比皆有大用!


    【朱元璋:同班纵比?可军卒服役期若为五年,又如何纵比?】


    朱元璋连忙问道。


    他虽不通算数,但秦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倘若是如今的军屯制也就罢了,军户终身为军户,可进行纵比。


    但秦念明显不认可这种终身军户制,说的是五年服役期。


    五年即退役,如何能够纵向对比?


    【秦念:初次划分军屯耕地时,将可供五人耕作的土地编号为1234567890——编号前段应是所在郡县乡的编号方便审阅,班内人员的变动不影响土地编号。五年退役制下, 应保障班内始终为老带新模式, 比如退两人补两人。】


    【朱元璋:……秦皇大才。】


    朱元璋明白固定编号的好处。


    大明的军屯制随着军户的生老病死, 耕地需要不断重新划分。


    这就给了军官豪强吞并土地的机会。


    而这土地编号固定、军卒五年一换的制度,谁敢侵占土地,四比之下无所遁形。


    ………


    老带新模式?


    李世民立即就明白秦念所指:


    八个老兵带两个新兵,能最大程度维系军队的战斗力。


    【嬴政:既然是以十人计军功, 为何只给供五人耕作之地?】


    【秦念:这块地足以供养十人, 精耕细作之下可以产出更多余粮换取军功, 减轻国家养军的压力。军队最重要的是战斗力而不是种地,只给一半的地是为了留出训练的时间。等到国富之时,就该废除军屯制转向全职训练。】


    【嬴政:五年服役制下,军队人数会不断变化。】


    大秦本是耕战制。


    但秦念言“全职训练”,嬴政知道这是与“提升军士待遇”相对。


    若待遇太高, 军卒却将过多时间用于耕作, 这就如同国家雇佣农民种地, 显然不可取。


    既然是等到国富之时,那就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只是五年服役制下,军队人数若是超出编号,就应增加军屯地并赋予编号。


    可等到人数不够,这些多出来的编号之地又当如何?


    又怎么确保老带新?


    【秦念:常备军队的数量应当相对固定,适时调整。征兵年龄为18-25之间,就是留出调整的空间,优先自愿参军者,其次为年长者。】


    【嬴政:善。】


    嬴政颔首。


    以军屯制缓解军粮之缺后,秦念所言的五年兵役制就比原本的戍役更适合统一六国后的大秦。


    尤其适用于内地郡县的驻军。


    届时不仅无需供给这部分驻军的粮食,还能将缴纳的粮食就近运往边疆。


    【秦念:军屯制下可免除正卒役,体弱者优先在郡县内军屯。渴望建立功勋的军卒可以申请前往边疆服役,只要体魄合格就优先择取。苦寒之地即使没有发生战争且不能耕作,也应按照服役的年限获得军功,且所有待遇一概从优。】


    【秦念:战事若起,可调郡县兵参战,五十岁以下的退役兵暂时填补郡县兵空额,若战事需要再调取退役兵。】


    “陛下,臣认为可行!”


    王翦来咸阳只是想教导韩信,已不愿参与军政之事。


    此次入朝,是因这次天幕定是两位秦皇之一,故陛下诏令他务必入朝。


    他原本只打算旁观,不参与议策。


    然而军屯制一出,王翦不得不出言。


    他清楚边军倘若皆为渴求战功或体魄强健者,这种军队将有着何等可怕的战斗力!


    郡县兵、退役兵的调动,更是让王翦看到五年服役制的最大优点——


    大量接受过长期军事训练的预备兵源。


    【嬴政:可。】


    此言一出,嬴政的民心上升十余名。


    正卒役指的是秦人需在郡县内服役一年,含军事训练及本地戍守。


    此役免除,所谓的“五年基础兵役”实则为四年。


    服满兵役之后,除了面临战事,退役兵将不必再担忧戍役!


    军屯制下,体弱之人可在郡县内军屯,靠耕作的粮食获取军功,死亡率也将大大降低。


    而戍守边境,即便没有战事,也能获得军功。


    如此算来,对于绝大多数秦人,已是好处多过坏处!


    【朱元璋:良将难求,将军应不只服役五年?】


    【秦念:以军功获取爵位者,可凭借爵位主动申请晋升的机会。不同的军职服役年限不同,如伍长及军卒五年、班长七年、连长九年等,特殊兵种可适当延长服役年限,应按实际情况决定。】


    【朱元璋:军民不可混住,将士又当如何与家属团聚?】


    朱元璋说得已经很委婉。


    事实上,他想问的是秦念若不让女子随军,岂不是会影响子嗣传承?


    【秦念:服役两年以上,家属可提前申请探视,应安排临时住所并给十日探望假;服役五年以上,将士可申请家属随军,允许配偶一人和未成年子女随军,于军属区分配临时住房;满五年后,将士每年有为期一月的假期返乡探亲,探亲假最高可积攒为三年休一次。】


    【朱元璋:朕将采用秦皇的军屯制。】


    疑虑皆消,朱元璋也决定采用这种新的军屯制。


    原本的卫所制度对军户极为不利,短短几十年就会名存实亡。


    即便民心因此下降,朱元璋也必须改制——


    军户得利,但军户数量远不及原本无需服兵役的民户,故而民心下降。


    【朱棣:秦皇,军功爵制又当如何改制?】


    朱棣也对军屯制改制极为心动,但他还是对秦朝军功爵制的弊端有所顾忌。


    【秦念:军政分离。军队主武不看文事、科举主文不看爵位。军队以爵位为晋升依据,班长及以上军职退役后可按爵位转入地方执法部门就职。】


    【嬴政:军政分离?】


    【秦念:这一点稍后详谈,先说军功爵制,继承的爵位应降爵后均分给诸子女。继承的爵位最高只能晋升至伍长,自己获取的爵位才能作为晋升依据,班长及以上军职不能再将爵位用于抵罪。】


    秦念原本想把军功爵制的赎罪、继承制度全给删了。


    但考虑到古人极为重视传承,全删反而会受到百姓的抵制。


    只有穿越者当皇帝,竭尽全力保障军士及军属的权益,才能废除爵位世袭制。


    推恩令叠加最高只能晋升伍长,限制班长以上军职用爵位赎罪,已经是对军功爵制的改良。


    ………


    秦人努力理解后世秦皇所言。


    绝大多数的黔首,其继承的爵位本就只够用于晋升伍长,治十人的什长已经很难达到。


    袭爵只能升伍长,对他们影响不大。


    班长及以上不能以爵位抵罪……有点影响,但也不大。


    对此有点意见的是大秦的高爵们,爵位不能抵罪,这是剥夺他们的权益。


    但始皇帝治下,无人敢表示反对。


    【嬴政:军职不得以爵位抵罪,于国有何益?】


    【秦念:一爵不能两用,想留着爵位抵罪,可以不申请晋升,一直当伍长。依法治国最重公平,后世爵位不能用于抵罪,太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何况有爵者?】


    【嬴政:……】


    嬴政的沉默,在于他没想到秦念的依法治国竟“公平”至此。


    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话竟能现于天幕,未被视作谎言。


    【秦念:庶子役也应尽快免除。战国时期属于战时状态,需要尽可能激发战争潜力,迫使百姓追求军功。但大秦已然一统,就必须从战时转变为常态,否则必生民怨。】


    所谓庶子役,指的是无爵者随时可能被指定为“庶子”,被迫为爵主服役。


    若爵主无役事,庶子每月要为其服役六日;若爵主在服徭役,庶子就要随同爵主服役,且不计入自身的徭役。


    比起爵位赋予的各项特权,这庶子役才是逼迫秦人求取爵位的最大动因。


    成年即有可能被抽取为庶子。


    当地有爵者越多、爵位越高,被点为庶子的概率就越高。


    最低的公士会授予庶子一人,爵位越高人数越多。


    想要不白给爵主打工,就得获取爵位脱离庶子池,这就是在逼迫秦人获取爵位。


    【嬴政:可。】


    此字现于天幕的瞬间,嬴政的民心骤升近百位!


    大秦黔首对五年服役并不了解,难免有些忐忑。


    也担忧服役五年后,始皇帝陛下经常发起战争,不断征发“退役兵”。


    但庶子役的免除,让数量最多的无爵秦人欣喜若狂!


    即便是有爵位的秦人,也大多赞同废除这一政策。


    虽然这一爵位特权被废除,但他们的子嗣也不必再服庶子役。


    ——有爵者的子嗣如果没有爵位,也会被抽丁服庶子役。


    ………


    刘季直咬牙。


    此前他只觉秦念有大义,自己得了天大的好处,如今他却是感受到危机将至。


    难怪秦念说声誉榜排前九的帝王才能救世。


    军功爵制这些改制,全都指向削夺高爵者的特权!


    凡高爵者,皆为秦朝位高权重之辈。


    始皇帝一言即可定改制,但他的继任者若是这么改制,容易死于非命。


    “我等现在就回沛县。”


    刘季已经想好出路:他会手书数封任命书交给亲信。


    待咸阳前来迎接他的精兵一到,曹参就会接管军队,并在军中安插沛县之人。


    此后曹参将会领军护送萧何接管泗水郡,再领一郡之兵与自己汇合。


    刘季已决定领沛县兵驰往淮阴找到兵仙韩信,再借天幕之威掌控紧邻泗水郡的东海郡。


    挟两郡之兵前往咸阳,于途经郡县抽调军队,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危。


    此事必须要快,慢则生变!


    【秦念:按军爵赐田宅也应视情况逐步减少。吞并六国之后,短时间内无法再获得这么多适宜耕作的疆域,随着人口的繁衍生息,人均耕地只会减少。】


    【嬴政:可。】


    刘季只想求秦念可别说了。


    继续这么说下去,他都不知道会有多少秦朝的权贵敌视自己。


    但另一方面,刘季也清楚秦念所言皆为治世正道。


    牵扯众多的军功爵制,秦念居然当真给出了改革之道,且条条直指核心。


    【秦念:随着人口的增加,比如汉巅峰期约有6千万、唐8千万、宋1亿、明1.5亿——当适役人口高于常备军队时,会有大量人口无需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