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朱允炆越说越亢奋, 面庞都因血气上涌而发红。


    是了!


    就是燕王的阴谋!


    皇祖父怎么可能骂他:“愚蠢”“无能”?


    燕王这种乱臣贼子,又怎么会被太祖皇帝立为太子?


    这必不可能为真!


    【嬴政:……】


    这是天幕的第六个话题,第一次有人质疑他的榜首之位。


    但嬴政不觉愤怒, 也没有出言反驳。


    倒不是因为此前他就知道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不好听。


    而是实在没必要跟这等蠢物计较。


    【朱允炆:汉武帝同样残暴,他也不可能被天意视为第二!】


    秦念默默删去刚才敲的一堆不带脏字的嘲讽。


    以她的人设以及本身对祖龙的偏爱,本该为祖龙出言反驳朱允炆的质疑。


    但当朱允炆质疑的不只是祖龙时,她反而不好出言了——


    这位扮演者的表演实在太有节目效果。


    甲方肯定爱看。


    她作为打工人,得照顾甲方的喜好。


    【刘彻:朱元璋,你就选了这么个蠢物当皇储?】


    刘彻甚至不想跟朱允炆理论。


    对这个真信以德治国的皇帝,刘彻无话可说。


    但他这般询问并非只是在讥讽朱元璋。


    他没忘记大汉也有一个真信以德治国的蠢物。


    信以德治国的蠢货,居然能蠢成这副模样?


    【朱元璋:他应是学儒学成了这样。】


    【刘彻:……】


    刘彻语塞。


    学儒学成这样,言外之意不就是又归咎于他尊崇儒术?


    这朱元璋居然学秦念说话!


    ………


    在看到朱允炆居然在质疑始皇帝的排名时, 朱元璋就知道他完全看走了眼。


    谁人不知始皇帝暴君之名?


    但此前的五个话题, 无论是哪个皇帝入群, 都没有人出言质疑天幕的排名。


    因为他们都清楚始皇帝的“声誉”同样无可否认。


    贾谊以《过秦论》论秦之过,然其中所提及的始皇帝之功绩,就足以让嬴政位列榜首。


    就连刘盈这般生性仁懦的皇帝,也不会认为这般排榜有误!


    【朱允炆:武曌这等牝鸡司晨、祸乱宫闱、残害子女的妇人, 更不可能为天意所钟!】


    【武曌:……】


    武曌摇了摇头。


    倒是没对朱元璋落井下石。


    ………


    确定没有皇帝搭理朱允炆, 秦念就知道她也不该搭理他。


    但她也不能完全无视, 毕竟这是个扮演群。


    秦念想到该怎么做了。


    ………


    朱允炆看着自己突然开始上涨的民心,心中隐隐不安。


    民心为何上涨?


    这若真是燕王的妖法,为何民心反倒上涨?


    不,这一定是燕王在乱他心绪!


    ——不识字的百姓很容易受到天幕的影响。


    【朱允炆:燕王,朕已经识破了你的阴谋!朕与大明臣民都不会被你蒙蔽!】


    李景隆更加茫然。


    陛下说这天幕是燕王的妖法?


    可太祖皇帝不像假的。


    从能力上来说, 陛下与燕王相比……


    实在不好比。


    【朱棣:……】


    朱棣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甚至觉得靖难之役取胜, 可以说是胜之不武。


    就很不想承认曾有朱允炆这种对手。


    【秦念:感谢这位明二世生动形象地表演了“儒家圣皇”的愚蠢——各朝的儒生们, 喜欢这样的皇帝吗?】


    除却朱允炆一朝,其余各朝都见过五个话题的聊天记录。


    天幕初现时,质疑始皇帝排名的儒生其实非常多。


    但他们清楚群里没有皇帝质疑这个排名,也就意味着这些皇帝都默认始皇帝居首,包括他们的陛下。


    而随着“儒家改史”一事被披露、且一次次被验证。


    对于始皇帝为何居于榜首,大多数儒生已经有了答案。


    得不出答案的那部分,也在等待话题轮到始皇帝。


    也有一部分固执己见的儒生不愿面对现实,坚信暴君不该位列榜首,哪怕那是天意排榜。


    可当“朱允炆”否定始皇帝的排名时,再迂腐的儒生也不愿承认这是“儒家圣皇”。


    就算他们不肯承认天榜排名,也不会去否定天幕本身。


    毕竟天幕怎么也不可能是区区“燕王”所为。


    【朱允炆:你休想再妖言惑众!】


    秦念不由得再度感叹。


    她还是不够敬业,要是让她扮演小丑,她肯定不会有这么强的信念感。


    ——得加钱。


    【秦念:朱元璋,朕再问你一遍:你还认为明朝为异族所亡是天命吗?】


    被无视的朱允炆怒不可遏。


    但他只有被羞辱的愤怒,却完全不知该如何驳斥。


    黄子澄与齐泰也想不出对策。


    儒学之中,岂有皇帝被人漠视的道理?


    陛下又不是傀儡天子!


    而此时,曾主张削藩先削燕王的齐泰已经动摇。


    并非动摇于坚信陛下才是正统,而是动摇于天幕——真的是妖僧所为吗?


    若是妖僧所为,又何必容许陛下出言?


    有如此天幕,只要陛下不能言,天下尽归燕王矣。


    ………


    以天命定大明为正统,令后世子孙以仁政治天下,用祖训确保治国理念的延续——


    朱元璋曾以为如此可保大明社稷无忧。


    事实却是“明二世”就迎来内战。


    若非朱棣篡位,大明落在朱允炆这样的“儒家圣皇”手中……


    大明的“天命”,只会失去得更快。


    【朱元璋:如此否定天命,又当以何定正统?若无正统,社稷何以安定?】


    朱元璋为自己编造过出生异象,且不惜用严刑峻法清洗异己,又怎么会全信天命?


    但也不是全然不信。


    若非天命在他,他又怎能以布衣之身执掌天下?


    不以天命确定正统,又如何使得天下归心?


    无正统,那就是所有人都可以揭竿而起的乱世!


    【秦念:商周时期,华夏以血脉为正统。宗法世袭,贵族为尊。】


    【朱元璋:你竟以自身血脉为尊?】


    朱元璋冷下脸。


    他出身布衣,而这秦念是始皇帝后裔。


    若是要以血脉为正统,这还不如以德居之的儒家天命!


    【李世民:朕以为秦皇并无此意。】


    李世民没忘记秦念此前对陈胜吴广的赞誉。


    更对她视社稷传承如儿戏印象深刻。


    秦念分明极其看重百姓。


    这已经是第六个话题,所有人的民心排名皆有波动——


    除了秦念。


    她位居榜首,岿然不动。


    【秦念:此时“百姓”一词指代的是百官族姓,此时的平民没有姓氏,被称为“黎民”。黎民没有资格获得姓氏,更没有资格入仕为官。严格以血统定尊卑贵贱,就是周礼的礼。】


    朱元璋面色稍缓。


    他看得出秦念这话显然有讥讽周礼之意,可见确实是他误解了秦念。


    但他隐隐开始感到不安。


    总觉得秦念又要说些不该说的话。


    ………


    董仲舒不知自己是第多少次叹息。


    他知道,儒学又要遭受重创。


    ………


    各朝百姓望着天幕。


    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文盲,对史书完全不了解。


    时至今日,他们才知道曾经的黔首连姓氏都没有,也不能称之为“百姓”。


    【秦念:孔子的先祖宋微仲是宋国第二任国君,宋国第一任国君宋微子是宋微仲的哥哥,他们的弟弟是商纣王帝辛。】


    【秦念:宋微子之所以能成为宋国君王,是因为他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跪在地上爬着前行乞求周武王,借此求来了爵位。】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这是《史记》的记载。


    秦念对宋微子这种人没有任何好感。


    别说什么商纣王无道,所以宋微子弃暗投明。


    就算纣王无道,宋微子可以设法弄死纣王自己上位,没这个能力和心气,隐姓埋名当个平民也行。


    再次也得是他被俘后,迫于无奈不得不从。


    主动跑去跪求亡其国的周武王乞求荣华富贵,说破天那也是个贱骨头。


    【朱允炆:纣王无道,微子去乱存祀,为仁也。】


    秦念翻了个白眼。


    虽然知道这位打工人只是在兢兢业业地扮演“儒家圣皇”,但看着这句话真的令人不爽。


    【秦念:是啊,孔子亲口给宋微子封的“殷有三仁焉”之一的仁。于是后世儒生就效仿这位“仁君”,国破之际第一个跪迎侵略者,助力侵略者将前朝抹黑为“无道乱国”,以存自家之祭祀。】


    【朱允炆: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