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刘彻:朱元璋, 你认异族为主?】


    先前看“汉人大臣连自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这段话时,刘彻就已经很是不满。


    在他的认知中,从未有过华夏为异族所统治的历史。


    宋亡于异族, 秦念只是几句话描述宋朝遭受的屈辱,并未详细提及后事。


    刘彻没想到的是,在异族治下,明朝的开国皇帝竟然认异族为主?


    “赖其生养”?


    【朱元璋:朕绝无此意!】


    朱元璋目眦欲裂!


    洪武三年,他是说了这句话,但他的本意绝非如此!


    看到急速下降的民心,朱元璋深呼吸之后,立即解释道出此言的缘故。


    【朱元璋:当时文忠俘元昭宗嫡长子买的里八剌,群臣请献俘。朕否绝此事, 是认为如此羞辱蒙元贵族弊大于利, 唯有怀柔才能分化元朝残余势力, 绝无认异族为主之意!】


    【秦念:所以呢?明亡之后,明朝遗民不也是“父母皆赖异族生养”吗?按你的理论,他们争相给亡明的异族当奴才且不得,不也是应该的吗?】


    【朱元璋:这怎么能混为一谈!】


    【秦念:你祖宗往上数, 难道不是宋人吗?你作为宋朝遗民对异族感恩戴德;跟明朝遗民认为父母赖异族生养有什么区别?生养你的父母, 这可是大恩大德啊!】


    【朱元璋:……】


    朱元璋哑口无言。


    随即感受到的是寒冰刺骨。


    他说出那段话, 其实还有一番含义,只是不好于天下人面前明说。


    但此刻再说出来,在“明遗民争相给异族当奴才且不得”面前,简直就是个笑话。


    【秦念:你是想认亡宋的元朝为天命正统,从而佐证灭元的明朝为天命所归?】


    【朱元璋:……】


    刘彻现在知道秦念为何对“天命”不屑一顾了。


    明朝的皇帝居然认为异族入主中原是天命?


    这种天命, 谁愿意认?


    反正刘彻绝不会认这种天命。


    ………


    嬴政想起他曾以终始五德之传, 以周是火德, 秦之所以代周,是因为秦是为水德,火不能胜水。


    故而大秦以十月为一年的起始月。


    如今想来,这实则亦是给后世王朝代秦之义。


    天命之说……


    果真不可取。


    【秦念:弱化元朝暴政,置汉人在元朝四等人制中排三、四等的屈辱事实于不顾,忘记自己父母兄长因饥疫死在元朝治下、连葬身之地都没有的过去。】


    董仲舒脸色极度难看。


    此前秦念就说华夏不断衰落,但他不清楚究竟衰落到什么地步。


    “异族入主中原”于他而言是前所未见之事,也就无法想象。


    直到此刻——


    汉人沦为低等人,争相给异族当奴才。


    明朝开国皇帝的父母兄长饿死于异族治下!


    儒家治世,竟让华夏沦落到这种地步?!


    【秦念:朱元璋,你作为开国皇帝都忘本,那明朝遗民忘本多正常啊。】


    忘本。


    朱元璋的思绪从未这么混乱过。


    起兵至今,没有人如此指责于他。


    哪怕是他势力微弱之际,那也是凭借身先士卒的勇猛、与对郭子兴的忠义为人所称赞。


    “忘本”一词,向来与他毫无关联。


    可此刻秦念挟“明遗民”之事反问于他,他若否定自己忘本,那就是赞同明遗民给异族当奴才!


    又或者……


    难道秦念所在的时期,异族就是在以他这段话,引导明朝遗民对异族卑躬屈膝?


    【朱元璋:朕……这段话,是朕错了!】


    朱元璋早就想过秦念会如何讥讽于他。


    当时想的是一言不发,冷眼看秦念自言自语。


    哪怕真错了,他也可以暗自修正,无需如之前那些皇帝一般,被一个女子辱骂还要对她极尽礼遇。


    他唯独没有想到,他的过错不是殃及一时。


    而是一句话殃及后世!


    【秦念:你认元朝为正统其实没错,朕也认——这两个曾入主中原的异族已经成为华夏的一部分,这两个王朝的历史当然也属于华夏史。】


    “已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李世民心中大定。


    他虽然认可秦念对待异族的理念,但他不知道这理念究竟是已经得到秦念的验证、又或者只是她的推测。


    毕竟秦念也是开国皇帝,在她之前皆为儒家治世。


    如今却是得到准确的答复:


    秦念已将亡宋和亡明的异族尽皆同化。


    如此看来,依她之策,数十年就足以完成同化。


    只是同化这两个曾入主中原的异族之后,秦念竟然依旧面临三境危机。


    ………


    秦念说这话底气十足,毕竟有现实作为参照。


    【朱元璋:……】


    朱元璋知道秦念这话后面必然会跟着“但是”。


    她说话一向如此。


    【秦念:强制异族与汉族通婚、禁其语言服饰,你以这种方式同化境内的北方异族,这是你的功绩,效果也比李世民的羁縻怀柔强上百倍。】


    明太祖以“蒙古、色目人不许本类自相嫁娶“的禁令强制其与汉人通婚,再以语言服饰禁令加速汉化。


    在短时间完成了民族同化。


    秦念不得不赞叹明太祖的这些举措。


    可惜只用于幽云地区,更远的地方比如西藏还是采用的羁縻政策。


    【李世民:……】


    再度被鄙夷羁縻政策的李世民无言以对。


    秦念于天幕道出应以对待奴隶的方式处置异族,降唐的突厥人虽然看不到天幕,但看到天幕的百姓太多,此事终究会传到突厥降部。


    届时这些降部必反。


    就算李世民仍有不忍之心,他也不得不尽快采取行动。


    有户的突厥人以户造籍,拆分部落按户转送各地矿区。


    未成家的突厥人,算作奴隶贩往各州。


    提高本族奴隶待遇的律法正在修订之中,各州权贵富户皆知此事不可逆转,这些突厥奴隶的价格竟不断上涨。


    其中的暴利,令人触目惊心。


    【秦念:朱元璋,但你唯独不该用天命去粉饰华夏的屈辱。“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这是你祭天诏书的原文。】


    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


    天帝任命沙漠中的真命天子,进入中国成为天下之主。


    秦念知道,这句话的后半段是“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息民于田野”——


    也就是说元朝的气数已尽,其天下的土地和人民被豪杰分争,只有他朱元璋得天帝恩赐,得到英贤辅佐,平定四方。


    这是在告祭“上帝皇祇”,目的在于强调自己是天命所归。


    但以这种方式赋予自己天命——


    【秦念:你赋予元朝天命,那你回答朕:明朝为异族所灭是否也是天命?】


    【朱元璋:……】


    【秦念:若你明朝注定为异族所亡,华夏要你朱明有何用?!】


    【朱元璋:……】


    朱元璋喉咙干涩,竟不能发一言。


    早在汉武帝话题时,秦念就否定天命。


    朱元璋曾以为这是后世秦皇为否定嬴秦二世而亡是天命,才会否绝天命之说。


    他万万没想到,秦念否绝天命,竟是因他以天命定元朝为正统,使得亡明的异族也变成了“天命正统”!


    ………


    刘彻眯了下眼。


    他突然发现“天命”之说的确不能用。


    天命确实可以愚民,使得皇权更为稳固。


    但后患却是王朝覆灭之际,后世也将以此定论前朝覆灭为天命!


    正如大汉言秦亡为天命,亡汉者亦会称自身是天命。


    【朱棣:天命之说是沿袭前朝作为,父皇不知大明将亡于异族,也不知此言会助使明遗民为异族奴役。】


    三名朱姓皇帝的民心排名都在速降。


    但朱棣出言,并非为了挽回民心,仅是孝心所致。


    话题轮到了大明,秦念又明显对大明心有怨气,民心之降无可挽回。


    之后还会再降。


    朱棣对此心知肚明。


    ………


    朱允炆脸色青白交加。


    秦念指责皇祖父时,他想要驳斥此人,却想不出可以反驳的词句。


    而他信任的两位大臣……


    遵循他们的谏言削藩,结果却是燕王篡位,声誉排名还远胜于他。


    如今又是燕王先他一步为太祖皇帝辩解。


    【秦念:那现在呢?朱元璋,你还认为王朝兴亡是天命吗?】


    【朱元璋:……】


    朱元璋依旧沉默。


    他知道此刻最好的回答是否定天命。


    但他已经认错了一次,又怎么能因同一件事再次认错?


    秦念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


    “陛下!明君可得天命,无德方失天命,非天命定王朝之兴亡!”


    听黄子澄之言,朱允炆闭了闭眼:


    “天意认定燕王才是明君。”


    “陛下!这绝非真正的天意,天意怎会定论暴君始皇帝为首位?这是妖言!”


    朱允炆被说动了。


    说到底,他也不想承认自己不如燕王,更不想将皇位拱手相让!


    于是他采纳了两位大儒的谏言。


    【朱允炆:天授于有德者,是燕王后人无德,方失天命,非大明亡于异族为天命!】


    【朱元璋:住口!朕果真看错了你!】


    朱元璋此刻才真正确定朱允炆果真如秦念所言:


    一无是处。


    真信以德治国的皇帝,在声誉榜上的排名都相当难看。


    朱允炆的排名,也着实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