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逆种文人

作品:《寒门文圣

    就在苏明福盯着考题额头冒汗的同时,考场外等候的人群也看到了高悬于空的金色文气考题。


    那由知县文气凝聚的大字光芒流转,即便隔着围墙也能清晰可见。


    “天爷!这题目……怎地如此之难?!”有略通文墨的乡绅失声惊呼,他参加过童生试,深知往年题目深浅。


    不少考生亲人忧心忡忡,他们虽不懂深奥学问,却也听出这题目的棘手之处。


    考场斜对角,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内,程夫子和徐举人正透过车窗静静注视着考场方向,自然也看到了那悬空的考题。


    徐举人捋须,眼中闪过一丝玩味,轻笑道:“今年的考题,倒是颇有几分新意。


    忠孝之辩,直指人心,比往年那些陈腐经义强多了。”他身为举人,又经营家业,更欣赏这种贴近现实的题目。


    一旁的程夫子却神色凝重,缓缓摇头,沉声道:“新倒是新,但恐怕……没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考场围墙根下,一个贼眉鼠眼、眼神闪烁的瘦高男子混在人群中,看似也在看考题,实则袖袍微动。


    他见考题公布、场内外注意力被吸引,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手指在宽大的袖袍内悄然掐诀!


    一缕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文气自他指尖溢出,迅速化作一段细小如蝇头的文字


    悄无声息地贴着地面,急速射向考场围墙,意图钻入其中,传递给某个特定的号舍。


    然而


    就在那道细小文气即将触碰到考场砖墙的刹那!


    嗡——!


    一道青色的光罩瞬间在围墙上浮现,如同水波般荡漾开一圈涟漪!


    正是守护考场文运、隔绝内外干扰的防护禁制!


    噗!


    那道试图作弊的文气细流如同撞上铁壁,瞬间被青色光罩吞噬、湮灭,连一丝波澜都未能留下!


    “大胆!”


    守护在考场大门警戒线旁的衙役反应极快,几乎在光罩亮起的同一时间就锁定了源头!


    领头班头目眦欲裂


    “呛啷”


    猛地抽出腰间佩刀


    刀锋在阳光下寒光四射,直指那瘦高男子


    “哪来的贼人!安敢扰乱科场重地?!拿下!!!”


    随着班头一声怒吼,数名衙役立刻拔刀出鞘,朝着那瘦高男子扑了过去!考场外的秩序瞬间大乱,人群惊呼着四散躲避。


    马车内,程夫子和徐举人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程夫子冷哼一声:“果然有宵小之辈,不知死活。”


    徐举人则皱紧了眉头


    眼见数名衙役扑来,那瘦高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凶戾,非但没有束手就擒,反而发出一声低吼!


    他周身气息猛地一涨气息骤然爆发!只见他双手快速掐诀,指尖竟缠绕着略带黑色的文气!


    “滚开!”他厉声喝道,双手猛地向前一推!


    砰!砰!冲在最前面的两名衙役首当其冲,如同被重锤击中胸口,惨叫着倒飞出去,佩刀脱手,口鼻溢血!


    紧随其后的衙役也被这股邪异力量震得气血翻涌,脚步踉跄,攻势顿时受阻!


    剩下的衙役惊怒交加,立刻结成阵势,刀锋直指,厉声呵斥,却一时不敢再轻易上前,双方在考场大门外形成了短暂的对峙!


    马车内,徐举人原本只是皱眉看着骚乱,但当那瘦高男子爆发文气


    看到那文气中黑色时,他的脸色骤然大变!


    徐举人瞳孔猛缩,难以置信的惊怒


    “是逆种文人!”


    逆种文人是人族中的读书人投靠妖族和蛮族的人奸!不仅可以使用文气还能使用部分妖族和蛮族的技能,但和正道文人不同的是逆种文人没有文心!


    “必须拿下此獠!否则考场危矣!”徐举人霍然起身,一股精纯的青色文气自他体内升腾而起,手已按在了腰间佩剑的剑柄之上,显然准备亲自出手!


    与外界的喧嚣厮杀截然不同,考场内部笼罩在青色文气结界之中,如同隔开两个世界。


    外界震天的打斗声、呼喝声、兵刃交击声,传递到结界内时已如隔水观火,模糊不清,更无法干扰考场内肃穆凝重的氛围。


    所有考生皆沉浸于笔端春秋


    玄字叁号舍内,苏砚正全神贯注于答卷。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为百行之首,人子立身之本分。家亲需奉养,此乃天理人情之自然,不可轻忽毫厘。若弃垂老双亲于寒室饥馑而不顾,徒骛虚名,专务所谓国事,则失其本心,本既不存,枝叶何附?失本心者,何以为人?失人伦者,何以为臣?”


    笔锋至此,一股沉稳浩然的青玉色文气自纸面氤氲而起


    台上的知县大人正拿着一本书籍观看,对台下苏砚这边的变化丝毫不知


    阐述孝的要点后,引出忠的重要


    “忠为臣责,当以忠直为务”


    《孝经》云:"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论语》有云:"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此三者皆明证:忠非盲从,乃"以道事君"。朝中有弊需纠,此乃为臣之职责,不可推诿。


    若知弊不纠而专事于家事,则陷君于不义,非忠也。


    书至此时,苏砚额头冒汗,但是眼中越发明亮


    周身的气势达到顶峰,深吸一口气,最终落下总结


    “君子当忠孝两全,而非取其一而弃其一。家亲需奉养、朝中有弊需纠,力有不逮时,当以孝养为先,忠直次之,然非顾此失彼,而是寻求更高层次的统一,方为圣人之道。


    若亲养已安,而朝弊未除,则当专致于忠直;若朝事已理,而亲养未尽,则当专致于孝养。此非先后之分,而是本末之序、轻重之宜也。


    总之,君子处家则孝养,居官则忠直,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方为伦理之真谛。”


    最后一字落下,苏砚浑身的文气被抽干


    收起笔墨


    只见一道无形的波纹自答卷散开


    苏砚面前的答卷竟然散发着金色光芒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