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开张
作品:《荒年吃土,穿成了重男轻女恶婆婆》 “娘,我想做糖葫芦,只是这山药豆......”
田三媳妇觉得做糕点费时费力,还不如做糖葫芦,简单方便。
“山药豆你尽管去摘,我不收你本钱。”
田三媳妇眼睛一亮,“谢谢娘!”
“娘,我也想做冰糖葫芦。”
田大媳妇和田二媳妇见李晚娘不收山药豆的钱,都想摘山药豆来做糖葫芦。
“你们想做便去做,能摘多少全凭自己的本事。”
见田四媳妇闷在一旁没说话,李晚娘问道,“你想做什么?”
“娘,我想做糕点,只是不知道做出来的糕点有没有人买。”
田四媳妇以前是被李晚娘打压得狠了,低着头有些不自信。
“尽管去做,现下粮食出来了,大家不差吃的,自然愿意买糕点。”
田四媳妇闻言,鼓起勇气抬头看向李晚娘,“谢谢娘。”
“要豆子要山药你自己去地里挖,第一批货我不收你本钱,第二批货你得给我本钱。”
田四媳妇搅着衣摆,凭什么娘不收三个嫂嫂的本钱,偏要收她的,但是她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只好闷不做声。
李晚娘教的这几样糕点在梨花镇可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保管好卖,到时候用的材料多,李晚娘只有那么多豆子和山药,自然不能白送。
阿七媳妇和田招娣也准备做糕点,李晚娘建议她们同田四媳妇合伙,三人都没意见。
大河村人都在休息的时候,田家老宅这边忙得如火如荼。
都是第一次做生意,大家伙儿还是有些忐忑。
“妞妞,你说娘做的这糖葫芦能卖出去吗?”
“当然可以,娘,很好吃的。”
前一日赶货,第二日一群人风风火火地去镇上卖货了,选的是赶集的日子。
几个女人有些忐忑,将李晚娘也拉去了。
家里的牛车也派上了用场。
秋收后的梨花镇热闹许多,有人背着粮食来卖钱换盐巴的,也有镇上的手艺人来买粮的。
李晚娘让田招娣选了一批卖相最好的糕点送到刘记酒楼。
刘掌柜见到田招娣还有些惊讶,“招娣,你娘怎么没来?”
“哥,这是我和我兄弟媳妇们做的糕点,你看看,能收吗?”
刘掌柜选了一块尝了尝,“嗯,也还不错,只是同你娘的手艺比差了些,我只能收你四文一枚。”
“多谢哥,原本以为哥会看不上眼呢,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做。”
一百块糕点,卖了四百文,田招娣揣着钱袋子喜滋滋地回了摊位。
阿七媳妇和田四媳妇都有些内敛,不敢开口吆喝,来买糕点的人并不多,田招娣出去这么久才卖出去十块。
李晚娘没有参与,在糕点摊不远处,将阿七媳妇做的刺绣帕子摆了出来,架子还是让李老实做的。
“娘子,买手帕吗?”
两个手挽手的小娘子看到一张梅花式样的帕子停了下来。
“婶,这张怎么卖?”
“不贵,五十文。”
五十文对于普通人家而言还是很多的,两人有些犹豫。
李晚娘笑道,“如果你们买两张,我给你们优惠,两张八十文。”
闻言,两个小娘子开始选起来,路过的其他妇人见状也围了上来。
李晚娘这次拿出来的都是棉质的帕子,至于绸缎帕子,她准备拿去临州府卖,毕竟镇上能买得起绸缎的并不多。
“买糕点了,米糕、山药糕、栗子糕还有桂花糕!”
田招娣受娘的启发,也开始吆喝起来。
“什么,竟然还有山药糕卖?”
“娘,我想吃糕点。”
果然吆喝是有用的,很快有人围了上来。
“你们这糕点好吃吗,山药还能做糕点?”
阿七媳妇当即将每样糕点取了一块,分成好几份,“各位可以先尝尝看。”
免费的大家自然就不客气了。
“哎哟喂,好吃,果然有桂花香。”
“咱们平常人家吃不起山药,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看到山药糕,怎么卖,我想买些山药糕?”
田招娣乐呵呵道,“不贵,如果您要按块买的话,五文一块,如果论斤买的话二十五文一斤。”
“有些贵呀,如果我只要半斤卖吗?”
“当然卖!”
李晚娘之前买的小称终于派上了用场。
一块五文,一斤才二十五文,多数人都按斤买,也有小孩只有两三文零花钱的,阿七媳妇也给划开,将糕点用叶子包好递给孩子们。
站了半日,做的三百块糕点几乎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零散的。
“婶,我能买了剩下的这些渣渣吗?”
一个衣着单薄的孩子紧张地问道。
田招娣一早就看到这个孩子了,他在糕点铺旁边犹豫了很久,等到所有人都买着糕点离开之后他才鼓起勇气过来问。
“这些货不好,我不能卖给你,不过可以送给你。”
田招娣找了块叶子,让阿七媳妇和田四媳妇将剩下的渣滓包起来。
“真的吗?!”
“那当然了,这些渣滓已经不能算糕点了,我再卖给你就不合适了,你拿去吃吧。”
男孩儿瞬间红了眼眶,谢谢三位婶子。
李晚娘那边也卖了好几张帕子出去了,看向糕点摊位这边,欣慰地笑了。
等这边收拾好,田大媳妇三妯娌也喜滋滋地过来汇合了。
“都卖出去了,你们不知道,咱们的冰糖葫芦有多好卖,他们一开始都不放心,我们就拿了一串出来让孩子们免费试吃,毕竟是真的好吃,试吃的孩子又带了许多小伙伴来买。”
田三媳妇绘声绘色地讲着她们卖冰糖葫芦的经历。
田招娣收拾摊位,“我们的糕点也卖出去了。”
这是她们第一次出来做生意,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摸着圆滚滚的钱袋子,大家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她们想快点儿回去数一数今日赚了多少钱。
无论是做糕点还是冰糖葫芦都少不了糖,之前用的还是李晚娘的糖,她们先去了沈娘子的粮食铺买糖。
李晚娘约定好了,她的糖是要还的,所以这次她们便多买了一些。
买好了糖,一群人风风火火的往大河村走。
孩子们也放学了,正眼巴巴地等着大人们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