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 6 章

作品:《汴京夜宵之王

    与赵珩达成协议的第二天,苏瑜便带着春桃和李叔,亲自去汴河漕运码头考察。


    还未靠近,一股混杂着河水腥气、货物尘土与汗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码头上人声鼎沸,扛着大包的力夫喊着号子,监工的呼喝声、商贩的叫卖声、船只靠岸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沸腾画卷。


    苏瑜仔细观察。力夫和船工们大多衣衫褴褛,满身汗渍。他们的午餐极其简单粗糙,或是自带的干硬炊饼就着凉水,或是在路边摊买两个素馅包子、一碗不见油星的清汤,匆匆果腹。


    “小姐,这里……好乱啊。”春桃有些紧张地攥着苏瑜的衣袖。


    李叔也皱紧眉头:“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有,在此地开店,怕是不易。”


    苏瑜却看得双眼发亮。这里蕴含着巨大的、未被开发的餐饮市场!这些劳动者是消费能力有限,但他们人数众多,需求稳定,而且对“美味”的渴望更为直接和强烈。


    她看中了码头入口处一间闲置的、有些破败的临河瓦房。位置极佳,但据说之前开茶肆的老板因受不了地痞骚扰,早已关门大吉。


    “就这里了。”苏瑜指着那瓦房,语气笃定。她将新店命名为——“快活林”。


    接下来的日子,苏瑜如同上紧了发条。


    她将苏记酒楼高端订制的业务暂时交由李叔和春桃主要负责,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码头新店的筹备中。


    有靖王府这块金字招牌和暗中派来的人手,租下瓦房、办理契书等事宜顺利得超乎想象,没有任何宵小敢来滋事。连负责管理码头的小吏,见到盖着靖王府印信的文书,都变得异常客气。


    苏瑜投入了大部分积蓄,对瓦房进行了简单而实用的改造。打通空间,增加通风,砌起连排的灶台,定制了数十个带保温功能的大木桶和厚实的陶碗。一切以“快、饱、实惠”为核心。


    她为“快活林”设计的菜单,更是将成本控制到了极致,同时兼顾风味:


    主食:管饱糙米饭、浓骨汤面(用大量猪骨、鸡架长时间熬煮,汤色奶白,成本极低却滋味浓郁)。


    招牌菜:麻辣小龙虾、十三香螺蛳(依旧是拳头产品,但分量稍减,定价极低,主打一个“味厚下饭”)。


    新增硬菜:红烧肉碎炖杂蔬(选用价格低廉的猪五花边角料切碎,与萝卜、冬瓜等大锅同炖,油润咸香)、酱烧豆腐(大块老豆腐,用豆酱烧得入味,便宜又营养)。


    免费:无限续加的骨头汤、爽口腌菜。


    所有的菜都用巨大的陶盆盛装,明码标价,摆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顾客只需花费十文钱,便可得到一勺糙米饭,任选一勺荤菜或两勺素菜,汤和腌菜免费。加一份小龙虾或螺蛳,只需再加五文。


    这一定价策略,对于日均收入在五十到一百文左右的力夫来说,极具吸引力!


    开业前三天,苏瑜再次祭出“免费品尝”的大旗,由挽剑找来的几个面相憨厚、口齿伶俐的“托儿”(实为王府暗卫)在码头工人中宣传造势。


    开业当天,“快活林”门口排起了长队。


    当工人们端着堆尖的饭碗,吃到那香辣过瘾的小龙虾、咸香下饭的红烧肉碎、喝到那免费却滋味十足的骨头汤时,整个“快活林”都沸腾了!


    “娘嘞!这肉也太香了!”


    “这汤!比俺婆娘熬的还浓!”


    “十文钱?值!太值了!”


    喧嚣的叫好声、满足的咀嚼声、碗筷的碰撞声,构成了“快活林”最好的广告。第一天准备的食材,在午时末便全部售罄。


    苏瑜站在柜台后,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些因一顿饱饭而露出满足笑容的朴实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比赚取贵人们的赏银,更让她感到充实。


    然而,树大招风。


    “快活林”生意的火爆,迅速挤压了码头其他食摊的生存空间。尤其是之前垄断了力夫午餐生意的“王记包子铺”和“刘家汤饼摊”,生意一落千丈。


    开业第五日午后,食材再次售罄,苏瑜正指挥着雇来的两个大娘收拾灶台,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堵在了“快活林”门口。


    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敞着怀,露出胸口的黑毛,正是王记包子铺的老板王魁。他身后跟着七八个手持棍棒的闲汉,以及脸色不善的刘老板等人。


    “哪个是管事的?给老子滚出来!”王魁声如洪钟,一脚踹在门板上,发出巨响。


    店内还未离开的几个力夫见状,吓得赶紧溜走。雇来的两个大娘也面色发白,躲到了苏瑜身后。


    苏瑜心中一跳,但想到赵珩的承诺,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走上前,平静地看着王魁:“我就是东家。这位好汉,有何指教?”


    王魁上下打量着苏瑜,见她是个年轻貌美的小娘子,眼中闪过一丝淫邪与轻蔑:“哟,还是个俏娘子!指教?你他娘的抢了老子的生意,断了老子的财路,你说有什么指教?”


    他身后的闲汉们挥舞着棍棒,狞笑着附和。


    “市场买卖,各凭本事。”苏瑜语气不卑不亢,“我的饭菜味道好,价格公道,客人们自愿来吃,何来‘抢’字一说?”


    “放你娘的屁!”王魁啐了一口,“在这码头上,老子说是抢,就是抢!识相的,赶紧给老子关门滚蛋,再把你这做菜的方子交出来,否则……”他掂量着手里的棍棒,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若是从前,苏瑜或许会惊慌。但此刻,她只是淡淡地看着他,甚至嘴角还勾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嘲讽:“否则怎样?”


    王魁被她这态度激怒了:“否则老子砸了你这破店!再把你绑了卖到窑子里去!”


    他话音未落,身后一个闲汉已经迫不及待地冲上来,举起棍子就要砸向柜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闪过。


    众人只觉眼前一花,那举棍的闲汉便如同被高速奔跑的马车撞到一般,惨叫着倒飞出去,重重砸在门外地上,棍子也脱手飞出。


    一个身着普通劲装、面容冷峻的男子,不知何时已站在了苏瑜身前,正是挽剑。他甚至没有看那个飞出去的闲汉,只是目光冰冷地扫过王魁等人。


    “靖王府办事,谁敢造次?”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森然的杀气,如同冰锥刺入每个人的耳膜。


    “靖……靖王府?!”王魁脸上的横肉猛地一颤,嚣张气焰瞬间冻结,化为惊恐。他身后的闲汉们更是吓得手一软,棍棒“噼里啪啦”掉了一地。


    刘老板等人更是面如土色,双腿发软,几乎要跪下去。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毫无背景的小娘子,背后站的竟然是靖王府!那可是捏死他们如同捏死蚂蚁一般的存在!


    挽剑从怀中掏出一块玄铁令牌,上面清晰地刻着“靖王府”三个篆字,在王魁眼前一晃。


    王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小……小人有眼无珠!冒犯了王府贵人!求大人饶命!饶命啊!”


    他身后的闲汉和刘老板等人也齐刷刷跪倒一片,连声求饶。


    挽剑面无表情,看向苏瑜:“苏东家,如何处置?”


    苏瑜看着眼前这前倨后恭的一幕,心中对权势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她不想把事情做绝,毕竟还要在这里长期做生意。


    “罢了。”她挥挥手,“让他们记住教训就好。王老板,刘老板,市场竞争,靠的是真本事。若你们也能做出价廉物美的吃食,客人们自然也会光顾。但若再敢来‘快活林’生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挽剑。


    王魁等人浑身一颤,连忙道:“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多谢苏东家!多谢大人!”


    一群人连滚带爬,狼狈不堪地逃走了,比来时快了数倍。


    危机解除,苏瑜向挽剑道谢:“有劳挽剑小哥。”


    挽剑拱手:“分内之事。世子爷吩咐,确保‘快活林’无恙。苏东家日后若有麻烦,可随时信号联络。”他递给苏瑜一枚小巧的竹哨。


    苏瑜接过竹哨,心中安定。有靖王府这把保护伞,她的商业扩张之路,将顺畅许多。


    “快活林”的生意自此再无阻碍,愈发红火。而苏瑜也并未食言,在经营食铺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留意码头上来往的船只、人员的闲谈,将一些看似寻常,实则可能蕴含信息的内容,通过挽剑,悄然传递回靖王府。


    她不知道这些信息有多大用处,但她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而她与赵珩之间的联系,也因这“快活林”,变得更为紧密和复杂。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被他欣赏的厨娘,更是一个被他纳入棋局,却又拥有相当自主权的……特殊合伙人。


    夜色中,“快活林”的灯火映在汴河水中,随着波纹荡漾,仿佛预示着更深的暗流,正在这繁华的码头之下,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