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戍卒生活图鉴
作品:《丝路文明》 “这些壁画就像一本‘戍卒生活图鉴’。”
林晓雨感慨地说。
“从生产劳动到日常生活,从物资交换到精神活动,几乎涵盖了戍卒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前咱们通过文物推测的历史,在这里都得到了直观印证,甚至还补充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细节。”
张北炀点点头:
“比如戍卒的星象观测,之前的史料里没有相关记载,这幅壁画填补了空白。还有他们和牧民的物资交换频率,从壁画上的人物数量来看,应该是定期进行的,这对研究当时西域的经济交流很有价值。”
中午时分,勘察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众人坐在山洞外的沙土上,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王队长突然接到林业站的电话,挂了电话后,他笑着说道: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在南边的山谷里发现了那只熊的踪迹,已经联系了动物保护机构,准备把它转移到更适合生存的深山里,以后不会再出来扰民了。”
“太好了!”苏芮高兴地拍手,“这样牧民们就不用担心丢羊了,咱们也能安心勘探了。”
张北炀拿出手机,给买买提打了个电话,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没过多久,买买提就带着几个牧民骑着马赶来,手里还提着一袋馕和一壶奶茶。
“张老师,太感谢你们了!”买买提把馕和奶茶递给众人,脸上满是感激,“林业站刚才给我打电话,说熊要被转移走了,以后我们的羊再也不会丢了!还有你们发现的山洞壁画,听说是关于千年前戍卒的故事,这可是咱们这片土地的骄傲啊!”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张北炀接过奶茶,笑着说。
“其实还要感谢你们,要是你们没及时提醒我们有熊,周航和苏芮可能就危险了。而且这个山洞的发现,也算是因祸得福。”
年轻牧民阿力木凑过来看周航拍摄的壁画照片,惊讶地说道:
“原来千年前的戍卒和我们一样,也会和牧民交换东西!他们种麦子,我们养羊,一直都是好朋友!”
林晓雨笑着说道:
“是啊,从千年前到现在,戍卒和牧民互帮互助的关系一直没变,这就是咱们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以后等我们把壁画和文物整理好,说不定会在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到时候请你们都去参观。”
“真的吗?那太好了!”买买提激动地说。
“我们一定要去,让孩子们也看看千年前的故事,了解咱们的历史。”
下午,众人继续在山洞里勘察。苏芮又清理出两件文物,一个陶制的针线盒和一串骨制的珠子。针线盒里还残留着几根丝线,骨珠上有细小的穿孔,应该是戍卒佩戴的饰品。
“这个针线盒的造型很特别。”
苏芮拿着针线盒,对林晓雨说。
“盒盖上画着一朵花,和我奶奶用的针线盒有点像,没想到千年前的戍卒也这么精致。”
林晓雨笑着说道:
“这说明不管是千年前还是现在,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都是一样的。戍卒们虽然在艰苦的环境里,但依然会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很珍贵的精神。”
周航则拍摄完了最后一组壁画照片,对张北炀说道:
“张哥,所有壁画和文物都拍好了,一共拍了 500多张高清照片,后续可以用来制作壁画复原图。”
张北炀看着满箱的文物和厚厚的勘察记录,心里满是成就感:
“今天的勘察收获太大了!这些壁画和文物,不仅补充了魏晋时期西域戍卒的生活细节,还为研究当时的民族关系、经济交流、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据。接下来,咱们要把这些资料整理好,一方面为《古承实纪》补充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博物馆的展览做准备。”
回到驻地后,团队立刻投入到资料整理工作中。周航将拍摄的照片分类整理,按照“壁画场景”“文物细节”“山洞环境”三个类别建立文件夹;林晓雨则根据壁画内容,绘制了“戍卒生活场景复原图”,并撰写了详细的解读报告;苏芮对清理出的文物进行编号、测量、绘图,制作文物信息卡;张北炀则整合所有资料,编写山洞勘察总结报告。
“你们看我绘制的复原图。”
林晓雨拿着图纸,对众人说。
“我把壁画上的戍卒屯田、物资交换、日常饮食等场景整合在一起,还标注了对应的文物,这样就能更直观地展现当时的生活全貌。”
图纸上,戍卒们在田地里耕种,在山洞里存放粮食,和牧民交换物资,围坐在一起吃饭,每一个场景都配有对应的文物图标,青铜方盘、彩绘陶瓮、铜刀、陶罐,一目了然。
苏芮则拿着文物信息卡,补充道:
“这次清理出的文物有 3件完整器物和 5件残片,完整器物包括‘郑’字陶罐、卷草纹铜刀、陶制针线盒,残片中有 2片陶碗碎片和 3片织物残片,织物残片虽然破损严重,但能看出是麻布材质,和之前发现的麻布残片一致。”
张北炀看着整理好的资料,对众人说道:
“接下来,咱们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把山洞壁画和文物的内容补充到《古承实纪》里,让戍卒的故事更完整;二是和博物馆对接,准备举办‘昆仑山下的戍卒,从文物到壁画’专题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周航兴奋地说道:
“我还可以把这次的勘察过程剪辑成纪录片,加上壁画解读和文物介绍,肯定能吸引更多观众!”
林晓雨也点头:
“我可以根据壁画内容,编写适合小朋友的历史故事,让更多孩子了解咱们西域的历史文化。”
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烈时,张北炀的手机响了,是博物馆李所长打来的。“张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李所长的声音带着兴奋,“‘昆仑山下的戍卒’专题展的更新方案已经通过审批了,我们准备下个月开展,到时候想邀请你们团队来做现场讲解,顺便把山洞壁画的复制品和新发现的文物加进去,你们觉得怎么样?”
“太好了!我们没问题!”张北炀激动地说。
“我们这几天正在整理山洞的资料,到时候一定把最详细的解读带给观众。”
挂了电话,张北炀看着身边充满干劲的师弟师妹们,又想起了山洞里的壁画,那些栩栩如生的戍卒形象,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他知道,这段关于戍卒的历史,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会因为这些壁画和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咱们的工作还没结束。”
张北炀笑着说。
“接下来,咱们要把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整理好,让更多人了解千年前戍卒的坚守与热爱,传承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