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彩绘陶瓮
作品:《丝路文明》 张北炀连忙说道:
“马老板,您太客气了。这件青铜豆价值不菲,我们不能平白无故接受您的馈赠。不过,欢迎您去我们的考古驻地观摩,我们很乐意和您分享考古发现和文物故事。”
“张老师,您别客气。”
马文涛认真地说。
“这件青铜豆在我手里,只能作为一件收藏品展示,无法发挥它的历史价值。但交给你们,它就能和其他文物相互印证,还原更多历史细节,这才是它真正的归宿。我真心希望能为文物研究做点贡献。”
见马文涛态度诚恳,张北炀不再推辞:
“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感谢您对考古工作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好好研究这件青铜豆,把它的故事写进《古承实纪》里。”
马文涛笑着说道:
“太好了!今天这顿饭我请客,算是为你们接风,也算是为青铜豆找到好归宿庆祝。等吃完饭,咱们就一起去你们的考古驻地。”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马文涛和张北炀等人相谈甚欢,从魏晋时期的西域屯田制度,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两人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周航则趁机拍摄了很多照片,还和马文涛约定,等《古承实纪》出版,一定要送他一本签名版。
饭后,马文涛开着自己的越野车,跟着张北炀等人的车,一起前往考古驻地。路上,马文涛看着窗外的戈壁风光,感慨地说道:
“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戈壁滩的描述,今天亲眼所见,才知道这里的环境这么艰苦。你们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考古工作,太让人敬佩了。”
张北炀笑着说道:
“虽然环境艰苦,但每当发现文物,了解到背后的历史故事时,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两个多小时后,车队抵达考古驻地。马文涛看着眼前的土坯房和工作区,眼中满是好奇:
“这就是你们的考古驻地?比我想象的更朴素,但也更有味道。”
张北炀带着马文涛参观了工作区,展示了之前发现的屯田竹简复制品、铜带钩、青铜方盘和青铜鼎。马文涛小心翼翼地看着这些文物,时不时用放大镜观察细节,嘴里连连赞叹:
“这些文物虽然朴素,但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比我收藏的那些古董更有意义。”
就在众人参观时,张北炀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买买提打来的。
“张老师!老驻地的三号探方附近,今天清理的时候发现了新东西!像是一件陶器,我没敢乱动,等着你们回来!”电话里传来买买提激动的声音。
“新文物?”张北炀眼睛一亮,对众人说。
“老驻地有新发现,咱们现在就过去!”
马文涛兴奋地说道:
“太好了!我还能亲眼看到文物出土的过程,太幸运了!”
众人立刻驱车前往老驻地。到达时,买买提正蹲在三号探方旁,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新发现的文物。
“张老师,你们可来了!”买买提站起身,指着探方里的陶器一角。
“就在这里,刚才清理浮土时发现的。”
张北炀立刻组织大家开展挖掘工作:
“周航负责全程拍摄记录,晓雨观察土层变化,苏芮准备文物清理工具,赵磊和买买提负责挖掘,马老板,您可以在旁边观摩,但注意不要触碰探方和文物。”
“放心吧!我一定遵守规矩!”马文涛激动地站在探方边缘,屏息凝神地看着挖掘过程。
赵磊和买买提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清理着陶器周围的泥土。随着泥土一点点被剥离,一件完整的陶瓮渐渐显露出来。陶瓮高约四十厘米,口径二十厘米,腹部刻着简单的弦纹,表面还残留着一些彩绘的痕迹,虽然大部分已经褪色,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色彩。
“这是一件魏晋时期的彩绘陶瓮!”林晓雨兴奋地说。
“从形制和彩绘风格来看,应该是当时戍卒用来储存粮食或水的容器。你看腹部的弦纹,和咱们之前发现的陶罐风格一致,而且还有彩绘,说明它的主人身份可能不一般,说不定是戍卒里的小吏。”
苏芮拿着软毛刷,轻轻清理着陶瓮表面的浮土,彩绘的痕迹越来越清晰:
“张哥,你看这里,彩绘好像是几何纹样,还有一些植物图案,和青铜方盘上的云纹有相似之处。”
张北炀点点头:
“这件陶瓮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魏晋时期戍卒生活用品的认识。彩绘的存在,说明当时的戍卒不仅注重实用,也追求美观,这对研究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有重要意义。”
马文涛站在一旁,全程屏息观看,眼睛一眨不眨。当陶瓮被完整取出,放在铺了软布的工作台上时,他激动地说道:
“太神奇了!看着一件沉睡千年的文物,在你们手中一点点被唤醒,这种感觉太震撼了!我今天才算真正明白,考古不是简单的挖掘,而是与历史对话,是对文化的传承。”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众人对陶瓮进行了初步清理和记录。林晓雨查阅史料,确认陶瓮的年代和用途;苏芮对陶瓮的尺寸、纹样进行详细记录;周航拍摄了陶瓮的细节照片和清理过程视频;张北炀则在一旁向马文涛讲解挖掘和清理的注意事项。
马文涛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对考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我觉得收藏文物就是保护文化,现在才知道,考古挖掘和研究,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精神。”
他感慨地说。
“以后我也要多关注考古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尽一份力。”
当天傍晚,马文涛要离开考古驻地了。临走前,他握着张北炀的手,诚恳地说道:
“张老师,今天的经历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感谢你们让我近距离接触考古工作,让我对文物和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等我回到市区,就立刻安排人把青铜豆送到博物馆,让它能和你们发现的文物一起,为研究魏晋时期西域文化发挥作用。”
张北炀笑着说道:
“太感谢您了,马老板。我们把今天新发现的陶瓮照片和之前的文物资料整理了一份拷贝,送给您留作纪念。希望您能继续关注我们的考古工作,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像您一样,关注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