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屯田文书

作品:《丝路文明

    傍晚时分,终于看到了驻地的蓝色帐篷。远远望去,几个穿着雨衣的人影在探方旁忙碌,买买提举着一个用塑料布紧紧包裹的东西跑过来,脸上满是焦急:“张老师,你们可来了!这盒子我们不敢打开,就怕里面有有机质文物,一遇空气就氧化!”


    张北炀接过塑料布包,能感觉到木盒子的重量,表面还沾着湿泥。


    他急忙喊道:“晓雨、苏芮,清理工作台,铺防潮纸;周航,全程拍摄记录;赵磊,跟买买提一起加固防雨棚,别让雨水飘进帐篷。”


    林晓雨打开笔记本,手有些发抖,却还是认真写下:2021.9.15,昆仑山东麓三号探方,疑似魏晋时期木盒随葬品。


    张北炀蹲在工作台前,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木盒表面的泥土,随着泥土一点点脱落,盒盖上的纹样渐渐清晰,一只展翅的雄鹰,周围环绕着几何纹,边缘还刻着几个模糊的汉字。


    “是魏晋时期的风格!”


    张北炀的声音有些激动,这是他们这次实习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撬开木盒缝隙,一股潮湿的土味扑面而来,里面铺着的暗红色丝绸隐约可见。


    周航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买买提凑过来看,指着雄鹰纹样说:“这像我们哈萨克族的鹰,没想到千年前的人也喜欢刻它。”


    张北炀慢慢揭开丝绸,一卷用牛皮绳捆着的竹简露了出来。竹简上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屯田、戍卒、粮草等字样依然能辨认。


    林晓雨忍不住惊呼:“是屯田文书!跟尼雅遗址出土的《仓曹掾文书》很像!”


    帐篷外的雨还没停,淅淅沥沥地打在防雨布上,像一首细碎的古老歌谣。


    张北炀蹲在工作台前,指尖轻轻拂过胡杨木盒的纹路,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与期待,这是他们此次昆仑山东麓考古实习的第一个重要发现,他生怕自己的疏忽,破坏了里面可能存在的文物。


    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看到那卷裹在暗红色丝绸里的竹简时,呼吸都忍不住停了下来。


    竹简表面还沾着潮湿的泥土,却依稀能看到上面模糊的字迹,那些隶书沉睡了许久,此刻正等着被唤醒。


    张北炀的眼眶微微发热,脑海里突然闪过导师临终前的画面,导师躺在病床上,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某遗址的照片,虚弱地说:


    “北炀,新疆的地下藏着太多秘密,一定要把它们挖出来,讲给更多人听……”


    此刻,他仿佛觉得自己正握着导师未完成的心愿,肩上的担子突然变得沉重了。


    “炀哥,你看这句‘戍卒王二,屯田百亩,岁纳粮五十石’!”


    林晓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张北炀回过神,凑过去一看,只见竹简上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屯田,戍卒等字样清晰可辨。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这些字,仿佛能穿越千年,看到那个叫王二的戍卒,在戈壁滩上挥着锄头开荒、顶着寒风修渠的场景。


    “千年前没有机械,全靠人力,百亩地得用多少汗水才能种出来啊?”周航举着相机,一边调整拍照模式一边感慨。


    他是团队里的技术控,凡事都喜欢用镜头记录,此刻却忍不住放下相机,眼神里满是敬佩。


    张北炀知道,周航平时看似大大咧咧,却对历史有着近乎执拗的敬畏,这些竹简显然触动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苏芮是团队里最细心的人,她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放大镜,逐字辨认着竹简上的痕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炀哥,你看这里。”她指着竹简边缘一处模糊的印记。


    “好像是‘冬灌’的字样,说明当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冬季灌溉的技术,太厉害了!”


    苏芮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她本科主修农业考古,这些关于屯田技术的记载,对她来说无疑是宝藏。


    一直沉默的买买提突然开口,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竹简边缘,眼神里满是敬重道:


    “我们哈萨克族老人常说,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土,都藏着老祖宗的汗水。


    以前我只当是老话,现在看到这竹简,才知道是真的。”


    张北炀看着买买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不管是千年前的戍卒,还是现在的牧民,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守护,从来都没有变过。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开始梳理这些竹简背后的故事: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不断,朝廷在这里设屯田校尉,就是想让戍卒们一边守边,一边种地自给自足。


    你们想,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回不了家乡,只能把根扎在这里,用双手把荒漠变成良田。”


    说到这里,张北炀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想起自己为了考古,三年没回山东老家,每次视频时母亲眼里的牵挂,突然就能理解那些戍卒对家乡的思念。


    林晓雨的眼眶也红了,她在笔记本上写下“屯田戍边,以身为炬”八个字,字体工整而有力。


    她是团队里的学霸,平时最爱泡在图书馆,此刻却觉得课本里的历史名词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以前在课本里学屯田制,只觉得是冰冷的文字,现在看到这竹简,才知道每个名词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段段滚烫的人生。”


    雨渐渐小了,天边透出一丝微弱的光。张北炀小心翼翼地将竹简逐片收回胡杨木盒,用塑料布层层包裹,再放进恒温箱里。


    他看着恒温箱里的竹简,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把它们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不辜负这片土地的馈赠,也不辜负导师的期望。


    “现在最重要的是找个住的地方。”


    张北炀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蹲得发麻的腿。


    “咱们带的帐篷太小,晚上温度低,文物也需要更稳定的存放环境。”


    买买提立刻说知道附近有土坯房,张北炀心里一松,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但只要能守护好这些文物,再苦再累都值得。


    一行人背着恒温箱和行李,跟着买买提往土坯房的方向走。


    戈壁滩上的路坑坑洼洼,雨后的泥土沾在鞋底,每走一步都沉甸甸的。


    张北炀走在最前面,心里却在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明天要联系文物保护所,还要整理竹简的初步资料,住的地方必须安稳,不然一切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