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傅检察官,有些问题想请教
作品:《隐匿性证据》 傅向宁没有接。“不劳辜律师费心。”
辜野也不坚持,将水瓶随手放在旁边的窗台上,自己则继续倚着贩卖机,目光落在傅向宁略显疲惫的脸上。“连着几天高强度庭审,傅检察官看来不太适应这种持久战?你们体系内,大概更习惯速战速决。”
“比不上辜律师,在各种泥潭里都能如鱼得水。”傅向宁语气冷淡,带着不自觉的讽刺。
辜野像是被这话取悦了,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带着点磁性。“泥潭才有意思,清水里哪摸得到大鱼?”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在傅向宁脸上转了一圈,最后停留在他的眼睛上。“比如,观察我的对手细微的表情变化,猜测他下一步的棋会落在哪里。傅检察官,你紧张或者疲惫的时候,右边眉毛会比左边挑高零点几毫米,下唇会抿得更紧,你知道吗?”
傅向宁呼吸一窒,下意识地想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他这个细微的、近乎本能的反应似乎极大地取悦了辜野,对方嘴角的弧度加深了些,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捕获到有趣猎物的光芒。
“看,就像现在这样。”辜野的语气近乎叹息,带着一种奇怪的欣赏。
“辜律师的业余爱好就是解剖你的对手?”傅向宁感到一种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感,语气更冷。
“不,”辜野向前走了一小步,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走廊的光线被他高大的身影遮挡,投下一片阴影,将傅向宁笼罩其中。他身上那股冷冽的、带着距离感的气息再次侵袭过来,如同无形的触手。“我只研究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对手。”
他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近乎耳语的暧昧,在只有两人的空间里产生微妙的共振:“而你,傅向宁,比我想象的还要有意思得多。你坚守的东西,你偶尔流露出的困惑,甚至你现在强装镇定的样子……都很有趣。”
傅向宁能感觉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血液冲上耳廓。辜野的眼神像一张无形的网,带着探究,带着玩味,更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男人对男人的兴趣,这兴趣**而危险,几乎要灼伤他恪守界限的皮肤。
“这官司,我们会打下去,按规则,直到结束。”辜野的目光缓缓扫过傅向宁微微抿紧的唇线,那目光如有实质,带着灼人的温度,然后又回到他眼中,那里面跳动着幽暗而执拗的火星。“但在法庭之外,傅向宁,我对你这个人本身,更感兴趣。”
说完,他不等傅向宁反应,直起身,顺手拿起了窗台上那瓶水,不由分说地塞进了傅向宁下意识微张的手中,指尖不经意地擦过他的指节,带来一阵微弱的、却足以令傅向宁脊椎僵直的电流感。
“走了。”他随意地挥了下手,转身离开,步伐依旧从容不迫,仿佛刚才那段充满暗示性的话语只是随口一提。
傅向宁站在原地,手里握着那瓶带着对方掌心余温的矿泉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拐角,久久没有动弹。走廊里安静得只剩下他自己有些紊乱的呼吸声,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不知哪个办公室关门的声音。
周五晚上,傅向宁按惯例回父母家吃饭。车子驶入那个熟悉的老式小区,樟树的阴影笼罩着车窗,隔开了外面世界的喧嚣。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都比市中心缓慢些。
开门的是母亲,身上还带着厨房里的暖香。“回来了?你爸刚还念叨你呢。”她接过傅向宁手中的公文包,仔细挂好,动作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周到。
父亲正坐在客厅的藤椅上看报纸,闻声抬起头,摘下老花镜:“守拙回来了。那个案子还没审完?这几天新闻里总提,乌烟瘴气。”语气里带着老一辈知识分子对舆论喧嚣本能的不赞同。
“快了,在收尾。”傅向宁应着,在父亲旁边的沙发坐下。家里的陈设多年未变,木质家具泛着温润的光泽,空气里有淡淡的茶香和旧书的气息。这里是他的避风港,能暂时隔绝工作的压力。
饭桌上摆着简单的三菜一汤,都是他从小吃到大的家常味道。母亲不停地给他夹菜,说着邻里琐事,话题最终还是绕到了那个傅向宁预料中的方向。
“向宁啊,前几天遇到你陈伯伯,他女儿刚从国外回来,在银行工作,人很能干,模样也周正……”母亲语气温和,眼神里却带着不容回避的期待。
傅向宁扒了一口饭,含糊道:“妈,最近案子到了关键阶段,实在分不出心。”
“工作重要,个人问题也不能一直拖着。”父亲放下筷子,语气沉稳却坚定,“你二十七了,该考虑成家了。我们不是要你随便找个人凑合,但总要开始接触、了解。你这样每天不是检察院就是家里,两点一线,怎么遇到合适的人?”
傅向宁沉默地听着。他知道父母是关心他,他们那一代人的人生轨迹清晰而按部就班:求学、工作、成家、生子。而他,似乎卡在了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
“我知道,爸。”他低声回应,“只是……还没遇到想进一步了解的人。”这话是真的。他并非抗拒婚姻,只是从未有过那种强烈的、想要与某个人共度一生的冲动。他的感情世界像一片未曾开垦的冻土,冷静而贫瘠。
母亲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心疼:“你这孩子,从小就这样,对什么事都太认真,心思也重。读书时就没见你跟哪个女孩子走得近,工作了更是……守拙,有时候缘分来了,也要你自己伸手去接住才行。”
父亲接口,语气带着点过来人的洞察:“你是不是觉得,感情也像你处理的案子,非要证据确凿、逻辑严密才行?人心不是法律条文,感觉对了,比什么都重要。”
感觉?傅向宁咀嚼着这个词。他的人生准则里,“感觉”是最不可靠的东西。他习惯于理性分析、权衡利弊、遵守规则。
他低下头,避开父母关切的目光:“我会考虑的。”
饭后,他主动去厨房洗碗。水流声中,还能隐约听到客厅里父母压低声音的交谈。
“这孩子,心思太深了……”
“随他吧,逼急了更不好……”
“我就是担心他一个人太孤单……”
傅向宁关上水龙头,擦干手。孤单吗?他其实很习惯独处。他的公寓整洁安静,他的生活规律充实。他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好。
回到自己住的房间,书架上还摆着学生时代的法律书籍和几本略显陈旧的哲学著作。他坐在书桌前,台灯洒下温暖的光晕。
他不需要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干扰。他需要的是秩序、规则和清晰的边界,他需要明确的界限来获得安全感。
手机屏幕就在这时突兀地亮了起来。一条新的微信好友申请。
头像是一片空濛的灰色,像是雨前的天空。微信名就是本名:辜野。
验证信息栏里,只有简单的一句:
「傅检察官,有些问题想请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