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榜样效应,单点突破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陈平将那张纸条放在桌上。


    王翰和李默凑过来,烛火下,顾青山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别跟老狐狸吵架,去找最跳的那只鸡。”


    王翰一拳砸在桌上,发出闷响。


    “什么鸡?我们现在连府衙的门都进不去,还找什么鸡!”


    李默也锁着眉。


    “山长的意思是,让我们绕开孙百安?”


    陈平手指点着那个“鸡”字。


    “孙百安是狐狸,冀州府衙是狐狸窝。我们跟他们耗,三个月也查不出东西。”


    他抬起头,看着两人。


    “狐狸狡猾,但鸡不一样。鸡总是叫得最响,跳得最高,生怕别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陈平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冀州地图前。


    “孙百安不敢把新政的卷宗给我们,但他总要看下面各县报上来的简报。”


    他回头,眼中有了光。


    “我已托人,拿到了这个月各县的简报副本。”


    王翰和李默精神一振。


    “怎么拿到的?”


    “府衙里有个管库的小吏,当年家乡遭灾,是山长在石阳县时开的粮仓救了他全家。”


    陈平从怀中取出一叠薄薄的文书,铺在桌上。


    “他只认山长,不认知府。”


    三人立刻围了上去,一份份翻看。


    “成安县,新增户数三百,税额增长两成……”


    “广宗县,新增户数二百八,税额增长一成半……”


    数据大同小异,都维持在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水平。


    李默忽然指着其中一份。


    “这个不对劲。”


    陈平与王翰的目光同时投了过去。


    那份简报来自平阳县。


    上面赫然写着:新增户数一千二百,税额增长……五成。


    这个数字,像一根针,扎在所有数据中间。


    王翰倒吸一口气。


    “一个月,户数翻倍?他平阳县是地里长出来的吗?”


    陈平拿起那份简报,看到了县令的名字。


    “吴凯。”


    他看着王翰。


    “我记得,冀州知府孙百安的小舅子,就叫吴凯。”


    驿馆里的空气凝固了。


    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


    这就是那只最跳的鸡。


    ***


    第二天,三匹快马换成了两辆破旧的板车。


    陈平、王翰、李默三人脱下官服,换上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脸上抹了锅底灰。


    他们混在一群逃难的流民中,朝着平阳县的方向走。


    官道上,尘土飞扬。


    越靠近平阳县,景象越是萧条。


    田地里不见农人,只见半人高的荒草。


    路边的村落,十室九空。


    他们走进一个村子,一股馊味扑面而来。


    一个老妇人坐在自家门槛上,怀里抱着一个空了的瓦罐,眼神空洞。


    王翰上前,递过去一个干硬的饼子。


    “老人家,村里的人呢?”


    老妇人看了他一眼,没有接饼,浑浊的眼睛里流出两行泪。


    “分走了,都分走了。”


    她指着不远处的几间茅草屋。


    “官府的人说,儿子满了十六,就不能跟爹娘一个户头。我那大儿子,被他们逼着,在旁边搭了个棚子,算一户。”


    “我那二儿子,前天也被官差带走,说是要去县里服徭役,其实就是拉去凑人头,报给上面看。”


    “一家人,好好的,就这么拆散了。”


    正说着,村口传来一阵喧哗。


    几个穿着皂衣的衙役,正拖着一个少年往外走。


    少年拼命挣扎,一个中年妇人死死抱着衙役的腿哭喊。


    “官爷,求求你们了!他就这一个儿子,分出去了,我们老两口怎么活啊!”


    为首的衙役一脚踹开妇人。


    “放屁!这是县太爷的命令,是朝廷的新政!谁敢不从,就是抗旨!”


    另一个衙役举起手里的水火棍,朝着少年背上就是一下。


    少年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王翰的眼睛瞬间红了,他握住腰间的剑柄就要上前。


    陈平按住了他的手,对他摇了摇头。


    他自己走了过去,挡在了衙役面前。


    “几位官爷,他家就一个儿子,你们把他带走了,这家不就绝户了吗?”


    那衙役斜着眼打量他。


    “你算个什么东西?滚开!”


    陈平从怀里掏出一块碎银,塞进衙役手里。


    “官爷行个方便。”


    衙役掂了掂银子,脸色缓和了些。


    “不是我们不讲情面。县太爷下了死命令,这个月,每村必须再分出二十户。我们要是交不了差,回去就得挨板子。”


    他说完,推开陈平,拖着那少年走了。


    中年妇人瘫在地上,哭声撕心裂肺。


    陈平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他身后的李默,拿着笔的手在抖。


    王翰捡起地上那个少年掉落的草鞋,捏得指节发白。


    ***


    平阳县衙。


    县令吴凯正搂着新纳的小妾,听着堂下的师爷汇报。


    “大人,这个月咱们县的户数和税额,又是全州第一。知府大人那边,肯定会对您大加赞赏。”


    吴凯得意地笑起来。


    “我那个姐夫,就是胆子太小。新政嘛,不就是上面要个数字,咱们给他们个漂亮的数字就行了。”


    他话音刚落,一个衙役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外面来了三个京官,说是……说是钦差!”


    吴凯一愣,手里的酒杯掉在地上。


    他匆忙推开小妾,整理了一下官袍,快步走到前堂。


    只见三个年轻人站在堂中,虽然风尘仆仆,但身上的钦差官服和腰间的御赐长剑,让他心头一跳。


    为首的陈平,面无表情。


    吴凯连忙挤出笑容,上前就要行礼。


    “下官平阳县令吴凯,不知钦差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陈平抬手,打断了他。


    “吴凯。”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堂的温度都降了下去。


    “平阳县一月新增户数一千二百,你是如何做到的?”


    吴凯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依旧堆着笑。


    “回大人,这都是下官……下官督促百姓开枝散叶,劝导他们自立门户的功劳。”


    “是吗?”


    陈平冷笑一声。


    “是强拆民户,逼迫父子分家,兄弟异籍的功劳吧?”


    吴凯的脸色变了。


    “大人,您这是听了哪里刁民的胡言乱语!我……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响应朝廷的新政啊!”


    他见陈平不为所动,索性把腰杆挺直了。


    “我姐夫是冀州知府孙百安!我所做的一切,他都是知道的!你们就算是从京城来的,也不能凭空污蔑朝廷命官!”


    他仗着山高皇帝远,又有个知府姐夫撑腰,态度嚣张起来。


    王翰和李默怒目而视,手已经按在了剑柄上。


    陈平却不跟他废话了。


    他对着身后的禁军卫士,只说了两个字。


    “拿下。”


    卫士们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


    “把县衙的账房和师爷,带上来。”


    账房和师爷很快被带到堂上。


    两人看着堂上的阵仗,腿肚子已经开始打颤。


    陈平将一本册子扔在他们面前。


    那是李默刚刚整理出来的,在村中走访的记录,上面按满了村民的红手印。


    “这是什么,你们看看。”


    账房只看了一眼,就瘫软在地。


    他心理防线瞬间崩溃,把吴凯如何下令做假账,如何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如何将一个大家族拆成七八户来凑数的事情,全都抖了出来。


    吴凯面如死灰。


    县衙外的百姓越聚越多,把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陈平走到大堂门口,面对着所有百姓。


    他让王翰高声宣读了吴凯的种种罪状,以及账房的供词。


    每念一条,人群中就发出一阵愤怒的咒骂。


    念完之后,陈平从怀中,取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陛下有旨!”


    所有官员、衙役、百姓,齐刷刷跪了一地。


    “……着督政巡查司,巡行天下,凡遇地方官员违逆新政,鱼肉百姓者,证据确凿之下,可……”


    陈平顿了顿,声音传遍了整个县衙。


    “先斩后奏!”


    吴凯浑身一颤,瘫倒在地。


    满场死寂。


    陈平收起圣旨,目光如刀,看向吴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