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甩锅的艺术,皇帝的脑补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御书房内,皇帝的目光烧得灼人。


    顾青山感觉自己像是被架在火上的一片肉,滋滋冒油。


    他刚刚接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现在必须当着皇帝的面,把这个山芋怎么吃给说清楚。


    (内心:不就是成立个监察部吗?多大点事。关键是怎么把话说得高大上,然后把活儿都派出去。)


    他定了定神,对着皇帝躬身。


    “陛下,臣以为,此‘巡查问责’之法,关键在于人。”


    赵乾走到御案后坐下,示意他继续。


    “巡查之人,既要有雷霆手段,也要有赤胆忠心。既要能洞察地方弊病,又不能为地方势力所腐蚀。”


    顾青山开始了他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他心里想的,其实是前世公司里招聘项目经理的要求。


    赵乾点点头,手指在桌案上轻敲。


    “爱卿所言极是。这样的人才,不好找。”


    “不。”


    顾青山摇了摇头,抛出了自己的核心方案。


    “陛下,这样的人,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他抬起头,迎上皇帝的目光。


    “就是那些追随臣,从石阳县一路来到京城的年轻人。”


    赵乾的眉毛挑了一下。


    顾青山立刻开始阐述理由,每一句都经过了精心的包装。


    “陛下请想,这些人,都是新政最早的参与者,对其利弊了如指掌。”


    (内心:都是被我忽悠瘸了的,我说啥他们信啥。)


    “他们出身寒微,与京中世家、地方大族毫无瓜葛,查起案子来,没有顾虑。”


    (内心:没背景,出了事也好甩锅,不会牵连到我。)


    “最要紧的是,他们对陛下,对朝廷,对新政,都怀着一股赤诚的热情。他们有冲劲,有干劲,不怕得罪人。”


    (内心:他们年轻,能加班,能熬夜,能跑长途,简直是完美的耗材。)


    他看着皇帝,语气诚恳。


    “让他们去地方巡查,臣坐镇京城,居中调度,遥控指挥。如此,既能保证巡查的力度,又能随时将地方实情上达天听。”


    (内心:他们去全国出差,我留在京城摸鱼。这日子,岂不美哉?)


    顾青山把自己的懒人计划,用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辞,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他说完,便垂手立在一旁,等待皇帝的裁决。


    御书房里,一片寂静。


    赵乾没有说话,他站起身,又走到了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从京城,到冀州,再到遥远的江南。


    顾青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内心:不会吧?这么完美的甩锅计划,难道有漏洞?皇帝不会是看出来我想偷懒了吧?)


    突然。


    “啪!”


    赵乾一掌拍在御案上,发出一声巨响。


    他猛地转过身,脸上不是怀疑,也不是愤怒,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的双眼放光,死死盯着顾青山,就像在看一件绝世珍宝。


    “妙!妙啊!”


    皇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顾青山愣住了。


    (内心:啊?这……这也算妙?)


    赵乾快步走到他面前,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


    “爱卿此计,一石三鸟,堪称神来之笔!”


    顾青山被他抓着手,一脸茫然。


    (内心:一石三鸟?我怎么不知道?我明明只想着一石一鸟,把麻烦这只鸟打飞就行了。)


    皇帝完全没有察觉到他的心思,自顾自地开始分析。


    “其一,绕开旧官僚!”


    赵乾伸出一根手指,眼中闪着精光。


    “巡查组由你督政院直管,手持朕授予的钦差之权,直接下到地方。他们不归州府管辖,地方官僚就算想掣肘,也无从下手!”


    “其二,锻炼新队伍!”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这批年轻人,是朕的,也是你的嫡系。让他们去地方上历练,见识过人性的险恶,处理过复杂的政务,将来都是我大梁的国之栋梁!这是在为朕,为大梁,培养一支忠诚能干的执政班底啊!”


    “其三,完美的权力制衡!”


    皇帝伸出第三根手指,声音里充满了赞叹。


    “巡查之权,来自朕。查到问题,报给你督政院。如何处置,由你拟定,朕来朱批!整个流程,从授权,到执行,再到最终裁决,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权力,始终牢牢握在朕与爱卿的手中!”


    赵乾越说越兴奋,握着顾青山的手也越来越紧。


    “爱卿真乃朕之子房!此计一出,何愁新政不成!何愁天下不定!”


    顾青山的手被捏得生疼,脸上还要挤出“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内心:我发誓,我真的只是想让他们替我出差而已……)


    皇帝的脑补能力,再一次刷新了他的认知。


    赵乾当即下旨,授权顾青山即刻组建“督政巡查司”,官职、人员、仪仗,皆由顾青山一言而决。


    顾青山晕晕乎乎地走出皇宫,感觉自己像是做了一场梦。


    他只是想外包一个项目,结果皇帝直接给他成立了一家子公司,还给了无限的授权和预算。


    回到督政院。


    他将陈平、王翰等一众核心骨干召集到大堂。


    这群年轻人听说皇帝采纳了山长的建议,要成立一个直属的巡查机构,并且要从他们之中选人时,一个个激动得脸都红了。


    顾青山看着堂下那一双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动员讲话。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他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成立巡查司的背景说了一遍。


    “这个差事,很苦。”


    他看着众人,表情严肃。


    “你们要离开京城的安逸,去往最偏远、最复杂、最危险的地方。”


    “你们面对的,可能是阳奉阴违的官员,可能是抱团取暖的地方大族,甚至可能是被煽动的无知百姓。”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没有一个人退缩,反而个个都把胸膛挺得更高了。


    (内心:很好,PUA的第一步,强调工作难度,成了。)


    他话锋一转。


    “但是,这个差事,意义重大。”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蛊惑。


    “你们,将成为陛下的眼睛,我的耳朵。你们看到的,就是大梁最真实的模样。你们听到的,就是百姓最真切的声音。”


    “新政的成败,不在庙堂之上,而在你们即将踏上的每一寸土地里。”


    “你们去辛苦,荣誉,是大家的。更是大梁千秋万代的!”


    他讲完这番空洞却富有煽动性的话,自己都快起鸡皮疙瘩了。


    (内心:画大饼,讲情怀,把个人价值和集体荣誉绑定。嗯,这套流程下来,应该差不多了。)


    果然,他话音刚落,堂下就炸了。


    “山长!下官请命,愿往冀州!”


    陈平第一个站了出来,双目赤红,声音嘶哑。


    “下官愿往江南!”


    王翰紧随其后。


    “下官愿往北地!”


    “下官愿往……”


    一群年轻人,争先恐后,仿佛那不是苦差,而是天大的功劳。


    顾青山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抬手,往下压了压。


    大堂瞬间安静下来。


    “好。既然大家都有此心,我便点将。”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三个人身上。


    “陈平,王翰,还有李默。”


    被点到名字的三人,身体一震,猛地抬头。


    “你们三人,即刻组建第一批督政巡查组。陈平为组长,王翰、李默为副。”


    “陛下已下旨,授你们钦差之权,可先斩后奏。”


    他走到三人面前,声音压低。


    “你们的目标,就是问题最严重的冀州。”


    “给你们十天时间准备,即刻出发。”


    “下官,遵命!”


    三人齐声应诺,声音里带着风雷之声。


    十日后。


    京城外,长亭。


    三骑快马,数十名禁军护卫,整装待发。


    陈平、王翰、李默三人身穿特制的巡查使官服,腰佩御赐长剑,对着前来送行的顾青山,一揖到底。


    “山长,我等此去,定不辱使命!”


    顾青山看着这三个即将远行的“工具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上前,拍了拍陈平的肩膀,将一个缝制精美的锦囊,塞进了他的怀里。


    “此去路途遥远,前途未卜。我这里有三个锦囊,内藏妙计。若遇无法决断之事,可依次拆开,或有帮助。”


    陈平接过锦囊,如获至宝,激动得眼眶都湿了。


    “多谢山长赐计!”


    顾青山点点头,退后两步,挥了挥手。


    “去吧。”


    三人翻身上马,带着队伍,绝尘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夕阳下化作一道金色的长龙。


    顾青山站在原地,直到队伍消失在视线尽头。


    他转身,伸了个懒腰,感觉压在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一大半。


    (内心:总算把这群最能卷的家伙派出去了。接下来,督政院应该能清净不少。)


    至于那三个锦囊。


    第一个上面写着:遇事不决,可问元芳。


    哦,不对,是:若无头绪,先睡一觉。


    第二个写着:事情太多,分给下属。


    第三个写着:实在不行,写信给我。


    这哪里是什么锦囊妙计,分明就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三条摸鱼心得。


    他相信,以陈平那超强的脑补能力,一定能从这三句话里,悟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至高真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