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锅太大,我选择甩给皇帝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顾青山站在院中,看着那口他亲手挖的池塘,水面倒映着他阴沉的脸。
他身后,王翰和张虎垂手站立,大气都不敢出。
安丰县李家村那位老人的眼神,像两根冰冷的刺,扎进了顾青山心里。
他那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第一次被现实戳出了一个窟窿。
(内心:我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怎么就这么难?这帮人抄作业抄成这样,现在烂摊子还想甩给我?)
他可以忍受被皇帝误解,可以忍受被同僚排挤。
但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名声,在底层百姓那里,变成“催命鬼”的代名词。
这已经不是甩锅的问题了,这是在刨他的根。
陈平脚步匆匆地从外面跑了进来,脸上带着急色。
“大人,刚刚得到的消息,不只是安丰县,南阳郡下辖的七八个县,全都学着咱们搞‘唯二考’,现在全都乱了套!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流民冲击官府的事件!”
顾青山转过身,脸上的表情已经恢复了平静。
“乱了就乱了,根子不在我们这。”
陈平急了。
“可是大人,现在外面都传,说这‘唯二考’是您发明的毒计,只重数字不顾人命!京城里,杨士奇那帮人肯定会拿这个大做文章!”
王翰也忍不住开口。
“是啊大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学生以为,我们应该立刻从石阳县抽调一批得力干吏,组成巡查组,去周边各县,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推行新政!”
(内心:巡查组?那不就是给我自己找活干吗?我一个人管一个石阳县都嫌累,现在还要管七八个县?门都没有!)
顾青山立刻否决了这个提议。
“不行。”
他的回答干脆利落。
王翰愣住了。
“大人,为何?若不加以纠正,新政的名声就全毁了!”
“派人去,他们就会听吗?”顾青山反问,“我们是什么身份?一群连品级都没有的试用官员,凭什么去指导一群朝廷正式任命的县令?他们阳奉阴违,我们能怎么办?最后事情没办成,责任倒全是我们的。”
他看着这几个一脸焦急的下属,心里叹了口气。
(内心:还是太年轻,总想着把所有责任都扛自己身上。真正的管理,是让别人去扛责任。)
“都别在这站着了。”顾青山挥了挥手,“该干嘛干嘛去,让我想想。”
他把所有人赶出了院子,一个人走进了书房。
“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陈平几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
他们以为自家大人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击到了,准备闭门思过。
只有顾青山自己知道,他是在找一个最省力、最完美的“甩锅”方案。
书房里,顾青山没有点灯。
他坐在桌前,脑子里飞速运转,前世做项目经理时处理各种烂摊子的经验,如同幻灯片一样闪过。
(内心:问题根源是KPI单一化,导致执行层为了数据不择手段。解决方案不是派人去监督,那是人治,效率太低。必须用制度来修补制度。)
(内心:如何让一群不想负责的人,互相监督,拼命负责?很简单,把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他们互为仇敌。)
一个模糊的框架,在他脑中渐渐清晰。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
【交叉审计】
他又在另一张纸上写下四个字。
【政务公示】
(内心:有了。就用这两招,把皮球踢回给皇帝和整个朝廷。我只负责出主意,谁爱干谁干去。)
第二天一早,顾青山打开房门,眼下一片乌青,手里却拿着一沓写得满满当登的稿纸。
他把陈平、王翰等几个核心下属叫到书房。
“我熬夜写了份《新政推行补充条例》,你们看看。”
几人连忙传阅,越看脸上的表情越是古怪,最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震惊。
王翰指着其中一条,结结巴巴地开口。
“大人,这……这‘交叉审计’,是让安丰县的官吏,去查平原县的账目?再让平原县的人,去查永宁县的账?这……这怎么可能!他们非打起来不可!”
陈平也指着另一条,喉咙发干。
“还有这个‘政务公示’……把各县的钱粮、户籍、垦田数目,每个季度都用大字报贴在县衙门口,让所有百姓都能看见?还设立举报箱,鼓励百姓举报数据作假?”
他倒吸一口凉气。
“大人,恕学生直言,让官去监督官,已是行不通。现在还要让一群刁民来监督官府,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官府的颜面何存?朝廷的体统何在?”
下属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认为这份条例太过异想天开,根本无法实行。
顾青山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他放下茶杯,看着这群激动的手下,淡淡地开口。
“最好的管理,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别人的‘监工’,而我,只需要看着他们‘互相管理’就行了。”
众人一愣。
顾青山敲了敲桌子上的条例。
“你们觉得官吏互查会打起来?那就对了!我就是要他们打起来!安丰县的县令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会拼了命地去挖平原县的假账!因为平原县的错处,就是他的功劳!”
他又指向另一条。
“你们觉得百姓会乱举报?那就对了!我就是要他们乱!你只需在举报箱旁边再贴一张告示:凡举报属实,查没的钱粮,分一成给举报人。你信不信,不出三天,各县的账本,会比水洗的还干净!”
他靠在椅背上,看着目瞪口呆的下属们。
“这不叫刁民监督官府。这叫用天下人的眼睛,帮皇帝看好他的钱袋子。谁敢说个不字?”
整个书房,鸦雀无声。
陈平等人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被重锤砸了一下,那些他们认为荒谬绝伦的条文,经过顾青山这么一解释,竟然变得如此理所当然,又如此阴险……不,是高明!
这已经不是在谈论政务了,这是在赤裸裸地解剖人性!
顾青山不理会他们的震惊,直接下令。
“立刻将这份补充条例,连同我们去安丰县调查的报告,一起誊写清楚。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陈平猛地回过神。
“大人,我们不先在石阳县试试吗?万一……”
“试什么试?”顾青山打断他,“这么大的事,是咱们一个小小的新政试验司能决定的吗?这是改制!得让陛下和朝廷去裁决,去推行!”
(内心:我把解决方案和问题一起打包丢过去,看你们怎么办。采纳了,是皇帝英明。不采纳,将来出了更大的乱子,可就不是我顾青山的锅了。)
他把“甩锅”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
京城,养心殿。
皇帝赵乾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面前的御案上,堆着一摞弹劾奏折,全是关于南阳郡周边各县新政推行之乱的。
杨士奇一党这次学聪明了,他们不弹劾顾青山本人,而是攻击“唯二考”这个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
每一本奏折,都像是在抽赵乾的脸。
“陛下,南阳郡八百里加急!”
总管太监捧着一个皮筒,小步快跑进来。
赵乾心里一紧,以为又是哪个县出事了。
他一把扯开封口,抽出里面的文件。
第一份,是《安丰县见闻录》。
赵乾越看,脸色越是铁青,胸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当他看到李家村老人的悲惨遭遇时,他手里的纸都被捏得变了形。
“混账!一群混账东西!”
赵乾猛地一拍桌子,御案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
“朕的仁政,到了他们手里,就变成了刮地三尺的苛政!这就是朕的股肱之臣!”
他气得浑身发抖,正要下令将那几个县令就地免职,却看到了压在下面的第二份文件。
《新政推行补充条例(草案)》
赵乾带着怒气,扫了一眼。
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怒容就凝固了。
“交叉审计……各县互为监察……”
“政务公示……全民监督……举报有奖……”
赵乾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他从暴怒中迅速冷静,逐字逐句地读着顾青山写的条例和后面的注解。
殿内的空气仿佛静止了。
许久之后,赵乾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没有拍案叫绝,也没有放声大笑。
他只是将那份条例轻轻放在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混杂着欣赏、惊叹甚至是一丝敬畏的复杂笑容。
“好一个‘用制度管人’!”
“好一个‘用百姓监督官’!”
这套组合拳,精准地打在了当前弊病的七寸上。它不仅解决了数据作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套能够自我运转、自我修正的监督体系!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术,这是“道”!是真正的治国大道!
“来人!”
赵乾的声音再次响起,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传朕旨意!将安丰、平原等六县县令,全部革职查办!”
“另,将这份《新政推行补充条例》,即刻颁行天下!凡推行新政之州县,必须以此条例为配套法规,一体遵行!”
总管太监跪在地上,听得心惊肉跳。
他从未见过皇帝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
旨意下达,朝野震动。
没人知道,这一切的源头,只是那个远在石阳县的年轻人,为了能继续安心地挖池塘、钓闲鱼,而精心设计的一套“防火墙”。
这套本为“甩锅”而生的阳谋,再次被天下人过度解读为,顾青天深谋远虑、经天纬地的旷世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