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在石阳坐,锅从京城来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石阳县的夏日,蝉鸣聒噪。


    顾青山躺在县衙后院的槐树下,手里盖着那本《霸道相爷俏书生》。


    他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每天睡到自然醒,喝喝茶,听听曲,看看话本。


    至于新政,早被他甩给了孙得禄和打了鸡血一样的下属们。


    陈平拿着一份报表,脚步轻快地走了过来。


    “大人,好消息!”


    他脸上放着光。


    “官营工坊的曲辕犁和龙骨水车,已经卖出去三百多套了!各村寨开垦的荒地,这个月又多了一千二百亩!”


    顾青山把书从脸上拿开,打了个哈欠。


    “哦。”


    (内心:怎么还涨?这效率也太高了。再这么下去,年底的报表还怎么做得难看?)


    陈平见他反应平淡,以为大人是胸有成竹,更添敬佩。


    “大人,照这个势头,咱们第一个季度的钱粮和人丁指标,怕是要超出预估五成!”


    顾青山眼皮跳了一下。


    他坐起身,接过报表看了看。


    上面一串串数字,刺得他眼睛疼。


    他现在只盼着第一份季度报告赶紧出炉。


    他好拿着这份“微不足道”的成绩,回京城交差,然后顺理成章地被皇帝骂一顿,再把这个破司给撤了。


    他将报表扔回桌上,重新躺下。


    “知道了,让他们悠着点,别累坏了。”


    他摆摆手,示意陈平退下。


    院子里重归宁静,只有蝉鸣依旧。


    顾青山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京城,一场针对他的风暴,正在酝酿。


    ***


    京城,兵部尚书杨士奇的府邸。


    书房内,香炉里燃着上好的沉香。


    一个中年男人跪在地上,正是从石阳县连夜赶来的刘氏心腹。


    他哭得声泪俱下,鼻涕眼泪糊了一脸。


    “杨大人!您要为我们石阳县的百姓做主啊!”


    他一边哭,一边控诉顾青山的“暴行”。


    “那顾青山,强设官营工坊,用极低的价格冲击市场,断绝了我们地方匠人的活路!这是与民争利啊!”


    “他纵容手下,滥用私刑!城里的几个混混,不过是去工地上讨口饭吃,就被他手下那帮人打断了腿,还下令三代不得科考!这是何等的酷吏行径!”


    “他更是唯利是图,眼中只有钱粮人丁,全然不顾儒家教化!如今的石阳县,人人都在谈论如何赚钱,如何抢人,淳朴民风荡然无存!长此以往,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啊!”


    杨士奇端坐于太师椅上,手里端着茶杯,不动声色地听着。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杯盖一下下地撇着茶叶。


    直到那人哭诉完了,磕头在地,他才缓缓开口。


    “本官知道了。”


    他的声音很平静。


    “你且先在府上歇息,此事,明日早朝,自有分晓。”


    那人千恩万谢地被下人带了下去。


    书房里只剩下杨士奇一人。


    他放下茶杯,走到窗边,看着院中那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


    等了这么久,总算等到了。


    顾青山,你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


    次日,太和殿。


    卯时的钟声刚刚敲过,文武百官按序站定。


    皇帝赵乾升座,面色如常。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回响。


    往常的早朝,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今日,气氛却有些不同。


    皇帝话音刚落,兵部尚书杨士奇便从队列中走出。


    他手持象牙笏板,躬身行礼。


    “臣,有本奏!”


    他话音刚落,他身后,十几名御史和官员也同时出列。


    “臣等,附议!”


    十几个人齐刷刷跪下,手里都高举着奏折。


    这阵仗,让殿内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内阁首辅李德裕眉头皱了起来。


    龙椅上的赵乾,眼神也微微一凝。


    “讲。”


    杨士奇直起身,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大殿。


    “臣,弹劾新政试验司司丞,顾青山!”


    他这一声,如同平地惊雷。


    “顾青山在石阳县推行新政,倒行逆施,罪大恶极,臣请陛下明察!”


    他将手中的奏折高高举起,由太监呈送上去。


    “其罪一,与民争利!”


    杨士奇的声音慷慨激昂。


    “顾青山设立官营工坊,以官府之力,行商贾之事,低价倾销,逼得民间工坊无路可走。此乃国进民退之恶政,与我朝藏富于民之国策背道而驰!”


    一名御史紧跟着出列。


    “其罪二,唯利是图!”


    他高声说道。


    “顾青山以钱粮和人丁为唯一考核,致使地方官吏不顾教化,急功近利。为增户籍,强留流民;为增税收,巧立名目。长此以往,官风败坏,民心必失!”


    又一名官员上前。


    “其罪三,滥用职权!”


    “顾青山纵容下属,私设公堂,动用酷刑,殴打‘士绅’,更是断人科考之路!此举严重破坏朝廷体面,动摇地方稳定!”


    一本本奏折,如雪片一般,被太监接连不断地送往龙椅。


    整个太和殿,都充满了对顾青山和新政的声讨。


    李德裕终于忍不住了,他出列辩护。


    “陛下,新政乃破局之策,初期有所波折,在所难免。顾青山年轻,行事或有不周之处,但其本心,定是为国为民。”


    户部尚书也站了出来。


    “陛下,石阳县乃死地,非行霹雳手段,不能起死回生。臣以为,当容许顾青山放手一试。”


    他们的辩护,听起来有些苍白。


    毕竟,他们远在京城,对石阳县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


    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杨士奇等人的奏折。


    皇帝赵乾坐在龙椅上,面沉如水。


    他一言不发,只是翻看着那些奏折,看不出喜怒。


    殿内的压力,几乎让人窒息。


    所有人都明白,这次弹劾,表面上是针对顾青山,实际上,矛头直指当初力排众议,强推新政的皇帝本人。


    杨士奇看着沉默的皇帝,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上前一步,再次跪倒在地,声音里充满了“忠诚”与“悲愤”。


    “国之根本,在于教化,在于人心,岂是区区钱粮数字所能衡量?顾青山此举,是舍本逐末,饮鸩止渴!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他磕了一个响头,整个大殿都能听到那沉闷的响声。


    “陛下,臣恳请立刻罢免顾青山,废除新政试验司,以正视听,安抚天下士子之心!”


    “臣等,恳请陛下罢免顾青山,废除新政!”


    他身后,十几名官员齐声高呼,声震殿宇。


    整个太和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那个沉默的男人身上。


    皇帝的信任,会动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