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谢主隆恩,这班我躺定了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朝会散去,顾青山跟着人流走出太和殿。


    他手里捏着一张吏部签发的公文,那张薄薄的纸,此刻感觉有千斤重。


    【新政试验司】司丞,顾青山。


    他要去接收自己的衙门了。


    他做好了准备,准备迎接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厮杀。


    吏部的书吏领着他办好了交接。


    一套崭新的七品官服,一枚青铜铸的司丞印信,还有一张写着衙门地址的便笺。


    书吏的态度恭敬得有些过分,脸上堆满了笑。


    “顾大人,您这边请,出了皇城往南走,过了朱雀大街,再拐进那条柳树胡同就到了。”


    “有劳。”顾青山点了点头。


    他看着地址,朱雀门外,听起来地段不错。


    他按照指引,穿过繁华的御街。


    车马喧嚣,人声鼎沸。


    可越往南走,街道越窄,人烟也越稀少。


    最终,他停在了一条胡同的尽头。


    眼前是一座小小的院落,两扇斑驳的木门紧闭着,门上的铜环都少了一个。


    门楣上倒是挂着一块新牌匾,上面刻着六个字:新政试验司。


    字是新刻的,木板却是旧的。


    顾青山伸出手,轻轻一推。


    “吱呀——”


    门轴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慢悠悠地开了。


    一股陈腐的霉味混着灰尘扑面而来。


    院子里杂草丛生,角落里结满了蜘蛛网。


    正对大门的是三间正房,窗户纸破了几个洞,像一双双空洞的眼睛。


    除了他自己,院内再无第二个人影。


    他走进正中的那间屋子。


    里面空空荡荡,只有一张缺了腿的桌子,用几块砖头垫着。


    墙角放着两把椅子,一把靠背断了,一把坐面裂了。


    没有卷宗,没有笔墨,更没有朝廷的仪仗。


    顾青山站了片刻,转身出门,直奔户部。


    户部衙门里,人来人往,算盘声噼啪作响。


    他递上自己的印信和公文。


    一名主事热情地接待了他。


    “原来是顾大人,久仰大名,下官有礼了。”


    “不敢当。”顾青山开门见山,“本官今日前来,是为领取我新政试验司的开办经费和首月俸禄。”


    那主事脸上的笑容更盛。


    “顾大人,您的事,尚书大人亲自交代过,一定要办好。”


    他从一堆卷宗里抽出一本册子,翻了翻。


    “哎呀,您看,圣旨是昨日下的,我们户部的流程还没走完呢。”


    “流程?”


    “是啊。新设衙门,这经费的款项,得先由我们度支清吏司核算,再报给尚书大人签押,然后送往内阁票拟,最后还得请陛下朱批。您放心,流程正在走,走得很快。”


    主事说得滴水不漏。


    顾青山看着他。


    “那大概需要多久?”


    “这个嘛……”主事面露难色,“快则一月,慢则三月,您也知道,国库……事多。”


    顾青山从户部出来,又去了吏部。


    还是那个书吏,态度依旧恭敬。


    “顾大人,您怎么又回来了?”


    “我衙门里,连个扫地的人都没有。”顾青山把印信放在桌上,“吏部不给我拨人吗?”


    书吏连忙起身。


    “顾大人您息怒,这真不是下官不给您办。”


    他压低了声音,一脸的苦相。


    “您是新贵,我们哪敢怠慢。只是各部院衙门都在喊缺人,尤其是精通算学文书的胥吏,那更是抢破了头。您这衙门刚成立,编制还没定下来,我们……我们实在是抽调不出人手啊。”


    “一个都没有?”


    “一个都没有。”书吏答得斩钉截铁,“不过您放心,您的用人申请,下官已经给您报上去了,一有空缺,第一个先给您补上!”


    顾青山走出吏部衙门,站在京城热闹的街头。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没人。


    没钱。


    没活干。


    他愣了三秒。


    紧接着,他的嘴角开始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


    那弧度越拉越大,最后,他几乎要扶着墙才能忍住不笑出声来。


    他们以为这是刁难?


    他们以为这是架空?


    这哪里是架空!


    这分明是他梦寐以求的“外放偏远州县”的究极加强版!


    在京城里,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用干任何事。


    这不就是带薪休假,御赐躺平吗?


    他一瞬间感觉兵部尚书杨士奇的面孔,都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他非但不急,反而兴致勃勃地拐进了一条侧街。


    他在一家茶行里,挑了一套上好的紫砂茶具。


    又在一家杂货铺,买了一个小巧的红泥火炉,并一包上好的银丝碳。


    最后,他找到一个竹器店,花了几百文钱,定做了一张宽大的竹制躺椅。


    他扛着东西,哼着小曲,回到了自己那个蛛网遍布的衙门。


    他亲自打水,把正房的地面和那张破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然后,他在院子中央的空地上,生起了火炉。


    泉水在壶中慢慢烧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他洗好茶具,撮了一小撮新买的茶叶放进壶里。


    滚烫的开水冲下去,一缕茶香,瞬间在冷清的院子里弥漫开来。


    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靠在门框上,看着院子里的杂草和夕阳。


    “谢谢啊,杨尚书。”


    他抿了一口茶,由衷地感叹。


    “真是个好人呐!”


    第二天,卯时。


    百官们打着哈欠,睡眼惺忪地走向各自的衙门,准备开始一天繁重的工作。


    户部的官员们要核对堆积如山的账目。


    刑部的官员们要审理永远也审不完的案子。


    工部的官员们要为了河堤的一点小纰漏吵得面红耳赤。


    而新政试验司司丞顾青山,睡到了日上三竿。


    他悠悠然地起床,吃过早饭,然后晃晃悠悠地来到自己的衙门。


    竹器店的伙计已经把他定做的躺椅送了过来。


    顾青山满意地拍了拍躺椅,把它搬到了院子里的那棵歪脖子槐树下。


    那里阳光正好,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来,不晒,也不冷。


    他躺了上去,轻轻摇晃着。


    火炉里的水已经烧开,他给自己泡上一壶热茶,放在手边的小凳上。


    闭上眼睛,听着远处传来的市井喧嚣,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茶香。


    他嘴里哼起了没人听得懂的小曲,整个人都舒展开了。


    这日子,神仙来了都不换。


    胡同口,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悄悄探出头。


    他不是小贩。


    他是一名小太监,受命于皇帝,负责监视顾青山的一举一动。


    他已经在这里盯了一天一夜。


    他本以为会看到一个年轻人焦头烂额,四处奔走,或是愤怒,或是沮丧。


    可他看到的,只有悠闲。


    极致的悠闲。


    昨天,这位顾大人自己掏钱买了茶具。


    今天,这位顾大人又搬来了躺椅。


    现在,他正躺在院子里,喝茶,晒太阳,摇着腿,看起来比宫里最得宠的太妃娘娘还要惬意。


    小太监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他将这匪夷所思的一幕,牢牢记在心里。


    然后,他转身,快步朝着皇城的方向走去。


    养心殿里,陛下还在等着他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