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内向2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王科宝立刻笑着应下,看着黄佳这副认可的模样,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看这情形,这篇稿子大概率是能通过审核了。
“王科宝,我再跟你聊聊这篇稿子的内容。”
黄佳身体微微前倾,双手轻轻放在稿件两侧,指尖偶尔会轻轻触碰纸面:
“你这故事写得太真实了,里面的细节也特别生动,比如魏敏芝带着几个孩子去县城找辍学学生的那段,看得我心里一直揪着,特别不是滋味。这故事是你杜撰的,还是你在老家听过见过?”
“嗯,不过我们老家的条件比故事里描述的要好一些,没那么艰苦。”
王科宝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无数新闻、电影、电视剧等。
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
“有的村子连干净的饮用水都得靠村民去几里外的山涧挑,每天天还没亮,大人小孩就背着沉重的水桶往山里走,来回一趟得耗费大半天时间,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孩子们要么帮着家里喂猪、放牛,要么就在山里疯跑打闹,根本没机会接触书本,更别说接受系统的教育了。”
黄佳听完,轻轻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在稿件边缘画着圈,无奈的说道:
“你说得太对了。以前知青们还在村里的时候,不少人都会兼职当代课老师,那时候村里的孩子还能跟着学点文化知识。”
“现在知青们全回城了,村里想找个愿意留下来教书的人,比登天还难。“
“农村教育这事儿,确实该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不然真要耽误了孩子们的前途,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
聊到这儿,王科宝觉得话题有点偏离了投稿的核心,赶紧把话拉回到正题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黄编辑,咱们聊了这么多,我还没敢问您,这篇小说你觉得怎么样?通过了吗?”
“当然通过了,这篇稿子的质量绝对没问题。”
黄佳立刻点头,语气十分肯定,没有丝毫犹豫。
“这段时间我也收到过几篇小说,但是论故事的深度、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情感的表达,都比不上你这篇。”
“你这篇不仅点出了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还把魏敏芝那种不放弃、坚守承诺的精神刻画得活灵活现,在那么艰难的处境下,还能守住作为老师的初心,实在太不容易了,也太让人感动了。”
“太感谢您了,黄编辑!”
王科宝心里一阵激动,指尖都有些微微发颤。
之前他投稿也透过几次了,但这次不一样。
他和郭坤打了赌,觉得不能睡,这次说什么也得赢。
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等忙完这段时间,有空就找媳妇好好聊一聊,早点跟雪琴女士说明自己是《牧马人》、《扶不扶》作者的事情,别让她再觉得自己没什么本事,一直看不起自己。
“王科宝,你怎么看着不太兴奋啊?”
黄佳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太大变化,忍不住逗了他一句。
“一般新人投稿成功,早就高兴得跳起来了,你倒好,看着挺平静的,跟没事儿人一样。”
王科宝猛然想起自己现在的 “身份” 是刚投稿的新人,赶紧掩饰道:
“没…… 没有,我其实特别激动,就是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表现自己的情绪,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是吗?”
黄佳看着他刚才跟自己开玩笑时大方自然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眼神里带着几分调侃,“你这话听着可不太真实,刚才跟我开玩笑的时候,看着挺外向的啊,一点都不像性格内向的人。”
王科宝赶紧用力点头,语气格外认真,生怕黄佳不相信:
“真的,我平时就只跟聊得来的人话多一点,跟不太熟悉的人就没那么多话可说,您可别误会。”
“行,我信你。”
黄佳笑着摆了摆手,拿起钢笔在稿件上圈画起来,笔尖划过纸张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对了,这里还有几处瑕疵需要修改一下,我已经用笔标出来了,你回去调整一下就行。”
“比如有的地方描写得太简略了,得再细化一点,多增加些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描写,心理活动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这样人物形象会更鲜活立体,读者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另外我建议你加一段城市教育的场景描写,跟农村教育做个对比,这样更能凸显出农村教育的困境,也能让故事的立意更深刻。”
十分钟后,黄佳把标好修改意见的稿件递回给王科宝,手指轻轻点了点上面的标注,耐心地解释道:
“你看,就这八处地方,都是小改动,不算难改,你改好之后再给我送过来就行。”
王科宝快速翻了翻稿件,看着上面清晰明了的修改意见,心里暗自琢磨:
这些修改都不算复杂,没必要特意回去浪费时间,现在改完正好能早点交稿。
况且中午他还有事,要给老丈人过生日去,根本没时间在这里耗着,万一被通宵赶稿的郭坤追上,说不定又会被他缠住不放,耽误自己的事儿。
于是他赶紧抬头看向黄佳,语气坚定地说道:
“黄编辑,这些修改都不麻烦,我现在就动手改,很快就能改完,不会耽误您太长时间。”
“什么?”
黄佳愣了一下,抬头看了眼墙上挂着的老式挂钟,表盘上的时针已经快要指向十一点半,“都快十一点半了,马上就到午饭时间了,你不着急去吃饭吗?饿着肚子改稿子多难受啊,身体也受不了。”
“给我十分钟。”
王科宝没有再多说什么,接过黄佳递过来的钢笔,低头就开始专注地修改稿件。
笔尖在纸上快速修改着,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他的目光紧紧盯着稿纸上的文字,神情专注又认真,生怕浪费一分一秒。
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之前的安静,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清脆雀鸣,在空气中缓缓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