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默契?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燕园的秋意总比别处来得更浓些,40 号楼外的青砖墙上,几簇深绿藤蔓缠着枯黄的叶尖,在微风里轻轻晃荡。


    这栋略显陈旧的小楼里,藏着校方特批的燕大日报办事处,木质门楣上挂着块浅棕色牌匾,字迹虽有些褪色,却透着一股子沉静的书卷气。


    午后3点多的光景,阳光穿过临街的老式木窗,在屋内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落在书桌一角那盏铜制台灯的底座上,泛着淡淡的暖光。


    屋内的陈设简单却规整:


    一张暗红色实木书桌,桌面边缘有些许掉漆的痕迹,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桌上摊着几叠稿件,一支银色钢笔斜放在稿纸上;


    桌前摆着两把深灰色旧沙发,扶手上搭着洗得发白的针织毯;


    墙角的书柜塞满了往期刊物,书脊上的字迹密密麻麻,最上层还摆着一盆长势喜人的绿萝,垂落的藤蔓几乎要碰到柜顶。


    王科宝和郭坤沿着吱呀作响的楼梯上来时,办事处的门正虚掩着,能隐约听到里面传来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郭坤率先推开门,探头往里看了眼,只见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姑娘坐在书桌后,梳着整齐的马尾,穿着米白色衬衫,正低头对着稿件凝神思索,眉头微蹙,指尖还无意识地轻点着桌面。


    姑娘听到动静,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庞,眉眼间带着文人间特有的温和与沉静。


    她放下钢笔,起身走到两人面前,脸上露出礼貌的笑容,主动伸出手:


    “两位是之前打电话联系投稿的同学吧?我叫黄佳,是燕大日报的创始人之一。”


    郭坤连忙快步上前,双手握住黄佳的手,语气里满是难掩的急切,还带着几分刻意的热情:


    “黄编辑您好您好!我叫郭坤,这是我的同学王科宝。我们俩就是来跟您谈投稿的,真没想到您这么年轻就牵头办了文刊,太有能力了,我们特别佩服!”


    黄佳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轻轻抽回手,笑着摆了摆:


    “别这么说,就是一群喜欢文字的人一起做点事。快坐吧,沙发上有毯子,要是觉得凉可以披上。”


    说着,她指了指沙发,自己则走回书桌后坐下,指尖轻轻摩挲着钢笔笔身,目光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


    “你们的来意我大概猜得到,最近文刊一直在征集小说类稿件,找了好一阵子,都没遇到特别合心意的题材,你们这会儿来,倒是正好赶巧了。”


    “那可真是太幸运了!”


    郭坤眼睛一亮,身子往前倾了倾,几乎是抢在王科宝开口前接话,笃定的说道。


    “黄编辑,我们俩都特别想试试!您就给我们定个题材方向,我肯定能写出让您满意的作品,绝对不辜负您的期待!”


    黄佳微微点头,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神里多了几分审慎,语气也放缓了不少:


    “愿意尝试是好事,文刊本来就鼓励学生投稿,尤其是像你们这样有热情的年轻人。”


    “不过我得问清楚,你们之前有过完整的小说创作经验吗?不是学校里写的作文或者短篇随笔,是那种有完整情节、人物塑造的小说作品。”


    这话刚落,郭坤立刻挺直了腰板,下巴微微扬起,语气里的得意几乎要溢出来:


    “黄编辑,我高中的时候拿过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后来上了大学,也写过三四篇短篇小说,虽然还没正式发表,但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看过之后,都说写得很有味道,还建议我投稿试试呢!”


    “你的高中是?” 黄佳随意问道。


    “燕京高中”郭畅问道。


    “燕京高中作文大赛一等奖?这成绩确实很亮眼,能拿到这个奖项,文字功底肯定差不了。”


    黄佳脸上露出真切的赞赏,随即把目光转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科宝,语气也温和了些,“王科宝同学,那你呢?你之前有过相关的创作经历吗?”


    王科宝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了攥,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他知道郭坤一直憋着股劲想跟自己比高低,要是这会儿把自己的底子全露出来,显得太强势,说不定会让郭坤觉得没底气,直接放弃之前定下的赌约,那自己还有室友的一个月午饭不就没有了?


    这么一想,他故意放低了姿态,语气也显得格外温和,甚至带着点谦逊:


    “黄编辑,我跟郭坤不一样,我之前没发表过小说,写的大多是些生活随笔,记录点日常小事。”


    “不过我对自己的文字还是有点信心的,只要您给我个题材,我肯定会好好琢磨,争取写出像样的东西来。”


    “呵,真好意思啊?”


    郭坤忍不住嗤笑一声,眼神里满是毫不掩饰的不屑,心里暗自嘀咕:


    没发表过作品还敢说有信心?


    怕不是不知道小说创作有多难吧!这次的赌约我稳赢了,等他写不出东西来,看我怎么笑话他!


    黄佳也有些意外,她盯着王科宝看了几秒,眼神里带着几分犹豫,语气也多了些劝诫的意味:


    “王科宝同学,我不是想泼你冷水,只是说实话,要是没发表过作品,其实没必要跟郭坤这么较真。”


    “我对新人向来不排斥,就算你不跟他比,写了稿子我也会认真看,可赌输赢真的没必要,不仅容易伤了你们之间的和气,还可能影响创作状态,不值得。”


    “是啊。”


    郭坤立刻接过话头,脸上满是胜券在握的神情,看向王科宝时,语气里的嘲讽更浓了,


    “王科宝,我看你还是早点认输吧,别到时候稿子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通不过审核,丢了面子不说,还得被人笑话,多不值当啊!”


    “认输?”


    王科宝缓缓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眼神里却没什么笑意,他完全没理会郭坤的挑衅,只看着黄佳,语气比刚才坚定了不少。


    “黄编辑,谢谢你,没关系,我对自己有信心。既然我跟郭坤之前已经说好要比一比,那就算是定好的事了,没什么好认输的,比一场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倒还真是少见。”


    黄佳挑了挑眉,心里的意外更甚。


    没写过小说还这么有底气,要么是太自负,认不清自己的实力,要么就是真的有隐藏的天赋,不过看王科宝这平静的样子,她心里更倾向于前者。


    “黄编辑您让他写吧,到时候我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绿?”


    郭坤摆了摆手,语气里的嘲讽几乎藏都藏不住。


    “有些人啊,就是天生的倔脾气,不到黄河心不死,不真真切切输一次,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您再怎么劝,他也听不进去。”


    黄佳无奈地叹了口气,没再继续劝。


    其实她心里也有点好奇,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底气十足,一个自信满满,真要是比起来,最后到底谁能拿出更好的作品。


    她低头思索了片刻,抬眼看向两人,语气认真地说:


    “行,那我也不劝了。既然你们都想比,那题材就由我来定吧,你们写一篇关于乡村的小说怎么样?这个题材既有现实意义,也容易挖掘出深度,写好了会很有感染力。”


    “没问题。”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应下来,声音里都带着几分爽快。


    郭坤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高考结束后,他听他爸的话,特意去乡下的小学支教了2个月。


    农村学校的破教室、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老师们的无奈与坚持,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写这个题材对他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根本没什么难度。


    王科宝则一脸淡然,心里毫无波澜。


    上一世他看过太多关于农村教育的报道和文献,还接触过不少扎根乡村的教师,那些真实的故事和细节都刻在他的脑子里,别说写一篇小说,就算写一本长篇,他都有信心驾驭,这个题材对他来说,完全算不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