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全家人的震惊?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晨光刚把天际染成一片淡淡的青灰色,巷子里的石板路还沾着夜露的湿意,王科宝已经揣着用手帕仔细包好的粮票和现金,脚步快速的往街口的大供销社赶。


    这年月实行计划经济,买啥都得凭票,像猪肉、鸡蛋这类紧俏货,更是得赶早排队才能抢着。


    他出门时天还蒙蒙亮,巷子里只有零星几个早起的街坊,一路走着,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心里却很暖和。


    好在他来得够早,供销社刚开门,队伍才排了七八个人。


    他耐心站在队尾,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拿着肉票挑选,心里也盘算着。


    今天是他第一次要求冯家人来他的新房吃饭,得买块好肉,再挑些新鲜蔬菜,晚上要好好露一手。


    等了约莫半个钟头,终于轮到他,他跟供销社的售货员熟稔地打了招呼,特意挑了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又额外要了个沉甸甸的猪肘子,最后选了几把绿油油的青菜和一捆水灵的芹菜,才心满意足地拎着网兜往回走。


    不到十分钟,他便穿过两条巷子,就回到了他和冯镜先的新房四合院。


    推开那扇刷着朱红漆的木门,“吱呀”一声轻响,王科宝抬眼就看见冯镜先正站在里屋的窗下,手里捏着一张烫金的大红囍字,踮着脚往窗框上贴。


    此时天还未大亮、太阳也还没出来,只有一点点光阴


    透过院门口的老槐树,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她鬓角别着的碎发被风吹得轻轻晃动,手里的囍字刚沾了点浆糊,还没完全贴牢。


    “科宝,你可算回来了。快帮我瞧瞧,这囍字贴得歪不歪?我瞅着总觉得左边高了点。”冯镜先听见脚步声,回头朝他笑,眼里亮晶晶的,带着几分期待。


    王科宝放下手里的网兜,快步走到窗边,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又伸出手比量了一下窗框的边缘:


    “往右边挪一挪,大概两公分的样子,跟窗框的上沿对齐,这样看着就周正了。”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帮冯镜先扶着囍字的边角,生怕她不小心把浆糊蹭到手上。


    冯镜先依着他的话调整好位置,又用手掌轻轻抚平囍字的褶皱,随后往后退了两步,叉着腰打量了半天,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这么一看,还真有模有样的。说起来,咱们这也算是再办一次婚事,倒比上次热闹多了。”


    “可不是嘛,上次结婚太急,你家里人都没能过来,总觉得不圆满。”


    王科宝走到她身边,看着窗上的囍字,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这次正好把遗憾补上,等会儿你爸妈和哥他们来了,咱们热热闹闹吃顿家常饭,也算是给你一个交代。”


    冯镜先笑着点头,可刚舒展开的眉头又轻轻蹙了起来,语气里带着点惋惜:


    “就是可惜妈和大姐离我们有点远,来不了,不然的话……”


    “没事,妈之前不就在信里说了嘛,复婚不用讲那些虚礼,跟家里人吃顿便饭就行。”


    王科宝怕她心里不舒服,赶紧岔开话题,语气里带着点不好意思,“再说她还以为咱们一回燕京就把复婚的事办了,上次我回向阳村,都没敢跟她说实情,不然她又该瞎想了,担心咱们俩闹别扭。”


    冯镜先听他这么说,也没再纠结,抬手拍了拍他的胳膊:


    “行,知道你是怕妈担心。那咱们赶紧分工干活吧,你去把肉和菜处理了,我把屋里再拾掇一遍,别等会儿等我爸妈来了,屋里乱糟糟的不像样。”


    王科宝应了声“好”,拎着网兜往厨房走。


    他心里早有打算,那只猪肘子要做红烧肘子。


    冯镜先最爱吃这口,软糯入味,肥而不腻。


    只是这道菜做起来费功夫,得先把肘子上的细毛一根根拔干净,再用温水泡上半个钟头去血水,然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姜片和料酒去腥味。


    等血沫浮起来,再把肘子捞出来,用清水冲净,接着用冰糖炒出琥珀色的糖色,把肘子放进去翻炒均匀,让每一寸皮肉都裹上糖色,最后加酱油、八角、桂皮这些香料,倒上热水没过肘子,小火慢炖两个钟头,这样才能炖得软烂脱骨。


    他在厨房忙前忙后,先把肘子简单处理下,打算等冯家人来了再处理。


    然后又开始择菜、洗菜,厨房里很快就飘起了淡淡的肉香。


    冯镜先则在里屋里忙活,拿着抹布把桌椅擦得一尘不染,又把提前准备好的花生、瓜子摆到桌上,还在窗台摆了两盆开得正艳的月季,整个屋子顿时显得亮堂又温馨。


    转眼到了中午,两人也没正经做饭,就热了点昨天剩下的馒头,就着一碟咸菜简单吃了两口,又接着忙起来。


    王科宝拿出提前和好的面团和剁好的猪肉馅,坐在院子里的小桌边调起了饺子馅。


    冯镜先收拾完屋子出来,看见他手里的活儿,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走过去,语气里满是惊讶:


    “哟,你还会调饺子馅呢?我以前在向阳村的时候,也没见你进过厨房做饭啊。”


    王科宝手里的筷子没停,一边往肉馅里加葱花和姜末,一边带着点小得意地说:


    “这有啥难的?调馅也是有门道的,不管是猪肉馅还是牛肉馅,都得往里面加花椒大料水,分个三四次加,每次都得顺着一个方向搅,直到肉馅把水完全吸透,这样包出来的饺子,咬着才鲜,还不柴。”


    “有这个说法?”


    冯镜先凑到桌边,盯着碗里的肉馅看了看,伸手捏了一点尝了尝,眼睛顿时亮了,“哎,还真挺香的。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本事。”


    “上次在单位吃饺子,方老教我的。”


    王科宝随口编了个理由,其实这手艺是他上辈子就会的,只是不好跟冯镜先明说。


    冯镜先故意板起脸,伸手戳了戳他的胳膊:


    “你可真行,学会了手艺还藏着掖着,是不是故意不告诉我,想等今天给我个惊喜?”


    “可不是嘛,不然怎么让你刮目相看。”


    王科宝笑着打趣,两人说说笑笑的,院子里满是温馨的气氛。


    正说着话,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热闹的脚步声,还夹杂着的一阵羡慕声。


    冯麦冬的声音带着点不服气:


    “冯朝阳,你别在这儿吹牛了。大姐家怎么可能有录音机和沙发?我们家都没有,大姐张梅可能会有,你肯定是瞎编的。”


    紧接着是郎雪琴的声音,带着点无奈:“麦冬,你哥就爱说些没影的话,你别跟他较真,咱们是来给你大姐道喜的,别在路上就吵吵。”


    冯朝阳一听这话,立刻不乐意了,大声的说道:


    “我没吹牛。我上次亲眼看见的。姐夫买了沙发和录音机,还说让我过来见识见识,你们等着瞧,等会儿进了院就知道了。”


    冯远的声音随后响起,带着点威严:“行了,都别吵了,这还没进人家的门呢,就闹哄哄的,像什么样子?赶紧进去,别让镜先和科宝等急了。”


    冯镜先听见声音,赶紧从院子里站起来,脸上露出笑容,快步往门口走:“爸、妈,快进来,路上冷不冷?快进来坐。”


    “大姐。”


    冯朝阳最先冲进院子,看见冯镜先就喊了一声,蹦蹦跳跳地跑到她身边,好奇地打量着院子。


    冯麦冬跟在后面,也朝着冯镜先笑了笑,冯春和则拎着一个布包,走得稳当。


    郎雪琴走在最后,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还是朝着冯镜先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虽说之前对王科宝有点看法,但今天是女儿复婚的日子,也不好太扫大家的兴。


    冯远手里拎着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走到冯镜先跟前,把纸包递了过去,语气里带着点疼惜:


    “镜先,这是我早上特意去万和府买的酱牛肉,你小时候就爱吃这个,我想着今天过来,给你带点尝尝。”


    冯镜先接过来,能明显感觉到纸包的重量,估摸着得有两斤重。


    她知道,万和府是燕京有名的老字号,民国初年就开了,做的酱牛肉肉质紧实,酱香浓郁,价格也不便宜,爸特意跑一趟去买,肯定费了不少心思。


    她心里一暖,眼眶有点发热:


    “谢谢爸,您还记着我爱吃这个,其实您不用这么麻烦的。”


    “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冯远笑着摆了摆手,目光扫了一圈院子,看见窗上的囍字和院角的绿植,眼里露出满意的神色,“你们这院子收拾得不错,看着就舒心。”


    王科宝这时候也从厨房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擦手的毛巾,笑着跟众人打招呼:


    “爸、妈,大舅哥,麦冬,朝阳,一路辛苦了,快进屋坐,我刚烧了热水,喝点水暖暖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