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这皇位,得加钱!

作品:《大周悍卒:镇北将军家的女婿我当定了

    金銮殿。


    叶凡的旨意一下,整个神京就像一台生了锈的巨大机器,被强行注入了润滑油,咯吱咯吱地重新运转起来。


    柳清歌作为新任首辅,忙得脚不沾地。


    她带着一帮大周旧臣和锦衣卫的干吏,接管了六部九卿的所有事务。


    这天,她终于拟定好了第一份呈给皇帝的章程。


    “陛下,这是礼部连夜拟定的登基大典仪程。”


    柳清歌将一卷厚厚的竹简摊在御案上,上面密密麻麻全是蝇头小楷。


    叶凡看都没看,只是站在御阶前,看着工匠们将殿内破损的梁柱换下。


    “念。”


    “是。”


    柳清歌清了清嗓子。


    “登基大典,分三步。其一,祭天。陛下需亲率百官,于城外天坛,告慰上苍,宣告大夏代周,受命于天。其仪仗需用九龙华盖,天子旌旗……”


    “其二,入庙。陛下需入太庙,告慰赵氏列祖列宗,示以承继大统之意。”


    “其三,临朝。陛下于金銮殿正式登基,册封皇后及百官,接受万国来朝……”


    柳清歌念得口干舌燥,叶凡却越听眉头皱得越紧。


    “停。”


    叶凡摆了摆手。


    “说人话,这些搞下来,要多久?”


    柳清歌顿了顿,答道:“若是一切从简,最快也要一个月准备。


    若要彰显我大夏国威,震慑宵小,最好是准备三个月。”


    “三个月?”


    王奎在旁边听得直咋舌。


    “就坐个椅子,还要搞三个月?俺老王带兵打仗都没这么麻烦。”


    柳清歌白了他一眼。


    “王将军,这是国之大典,不是村口械斗。陛下登基,代表着天命所归,是正统。


    这套礼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更是做给那些还在观望的世家门阀看的。


    仪式越是隆重,就越能证明我大夏的实力和决心,他们才不敢有二心。”


    就在这时,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从殿外冲了进来。


    是苏清影。


    她脸上还带着奔波的风尘,手里没拿算盘,而是抱着一摞比她人都高的账本,“哐当”一声全砸在了柳清歌的竹简旁边。


    “柳首辅,你这套礼仪做给谁看我不管,我只问你,钱从哪儿来?”


    苏清影指着那卷竹简,又拍了拍身边的账本。


    “这是神京府库最新的账目,陛下您要不要过目?”


    她看向叶凡,不等叶凡回答,就自顾自地翻开最上面一本。


    “赵恒为了跟赵恺兄弟打仗,把国库搬空了不说,还欠了神京各大商号三十年的税。


    我查了,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铜钱加起来,不够咱们三十万大军一个月的嚼用!”


    苏清影又翻开一页。


    “陛下您下令开仓放粮,流水席三日,神京百姓是高兴了,可整个河北、河东的官仓,现在已经空了七七八八。


    幽、并、凉三州的粮食正在火速运来,可那是咱们的老底,是用来应付天灾的战略储备!”


    她“啪”的一声合上账本,盯着柳清歌,眼睛里快要喷出火来。


    “柳首辅,你的九龙华盖,要用金丝银线绣吧?你的天子旌旗,要用上好的蜀锦吧?百官的朝服,要重新做吧?这些,哪一样不要钱?”


    “我户部现在一个铜板都掰成两半花,你倒好,张嘴就要准备三个月?别说三个月,照你这个搞法,不出一个月,前线的将士们就要喝西北风了!”


    柳清歌被她一通抢白,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苏尚书,我这是为国本考虑!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不大张旗鼓地登基,南方的那些州郡凭什么奉我们为正朔?他们不交税,你的户部拿什么填窟窿?”


    “我管不了那么远!我只知道百姓要饿死了,将士要断粮了!登基能当饭吃吗?”


    “你……”


    眼看大夏新朝的两位核心重臣就要在金銮殿上吵起来,王奎、周立、张成都看傻了眼。


    “咳。”


    叶凡轻轻咳了一声。


    争吵声戛然而止。


    苏清影和柳清歌都气鼓鼓地看着对方,然后又齐齐看向叶凡,等他做决断。


    叶凡没理她们,他走到那张空荡荡的龙椅前,伸出手,在冰冷的扶手上摸了摸。


    “清歌说得对。”


    柳清歌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这登基大典,必须办,而且要大办,要办得比大周历代皇帝都风光。”


    苏清影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张嘴就想反驳。


    叶凡抬起手,制止了她。


    “但是,”他话锋一转,看向苏清影,“清影说得也对,国库空虚,百姓嗷嗷待哺,朕不能为了自己的脸面,让将士和百姓饿肚子。”


    他笑了笑,那笑容让苏清影和柳清歌都愣住了。


    “所以,这个钱,朕不出。”


    “啊?”


    这下,不光是苏清影和柳清歌,连王奎三人都懵了。


    “陛下,您不出钱,那谁出?”王奎挠着头问道。


    叶凡走下御阶,踱到大殿中央。


    “柳清歌,你刚才说,这大典是办给谁看的?”


    “天下人,尤其是……那些世家门阀。”柳清歌下意识地回答。


    “这就对了。”叶凡一拍手,“既然是办给他们看的,那这钱,自然就该他们出。”


    “让他们出?”柳清歌的眼睛慢慢睁大,“陛下,您的意思是……”


    “朕登基,他们难道不该表示表示吗?”叶凡理所当然地说道,“空着手来观礼,像话吗?传出去,岂不是说我大夏君臣不懂礼数?”


    苏清影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她仿佛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陛下英明!您的意思是,让他们……捐款?”


    “捐什么款,多难听。”叶凡摆了摆手,“这叫‘共襄盛举’。”


    他转身,重新走回御阶之上,看着下面一群已经目瞪口呆的心腹。


    “柳清歌,你回去,重新拟一份名单。凡大周的世家大族,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给朕请来。”


    “请柬上就写,朕登基,普天同庆。为彰显我大夏气象,特设‘龙兴之基’,凡献纳十万两者,可于大典之上,得一观礼席位。”


    “献纳三十万两者,家主可入金銮殿,亲观朕登基。”


    “献纳五十万两者,朕封他一个荣誉爵位,世袭罔替,并赐其家族一块‘与国同休’的御笔牌匾。”


    “要是有人愿意献纳百万两……”叶凡摸了摸下巴,“朕就许他一道免死金券,可免其家族一人死罪。”


    “嘶——”


    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王奎张大了嘴巴,半天没合上。


    他娘的,皇帝还能这么当?这哪是登基,这分明是开张做买卖啊!


    苏清影的眼睛里已经全是小星星,她手里的算盘不知何时已经掏了出来,手指在上面拨得飞快,嘴里念念有词。


    “王家、谢家、崔家、卢家……哎呀,这得多少钱啊……”


    只有柳清歌,在最初的震惊之后,看向叶凡的眼神充满了异样的光彩。


    她明白了。


    这哪里只是为了钱。


    这道“请柬”发下去,就是一道催命符,也是一道投名状。


    交钱的,等于把身家性命和叶凡的大夏绑在了一起,从此再无退路。


    不交钱的,那就是心怀二意,正好给了锦衣卫动手的理由。


    一石二鸟,不,一石三鸟!既解决了钱的问题,又把这些墙头草世家牢牢地捆在了船上,还顺便立了威!


    高!实在是高!


    “柳清歌,苏清影。”叶凡的声音再次响起。


    “臣在!”两人同时躬身。


    “这件事,你们两个一起办。”叶凡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柳清歌负责发请柬,苏清影负责收钱。朕只有一个要求。”


    “三个月后,朕要一场风光的登基大典。”


    “而且,国库里,要堆满金子。”


    柳清歌和苏清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


    两人齐齐跪下,声音里充满了干劲。


    “臣等,遵旨!”


    当天下午,一份份用黑底金字写就的“请柬”,由锦衣卫的快马,送向了大江南北的座座豪门府邸。


    拿到请柬的世家家主们,看着上面那一行行客气却又充满了压迫感的文字,脸上的表情,比死了亲爹还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