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蓬莱初拓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发现“蓬莱洲”的狂喜逐渐沉淀,一个现实的巨大问题摆在探险者面前。


    舰队指挥官赵启明站在“破浪号”的船头,凝视着眼前这片陌生而广袤的海岸线。


    返航的念头虽迫切,但探索者一号在风暴中受损的船体和桅杆需要时间修复。


    而且皇帝陛下的旨意是探明并绘制,仅靠一次匆忙的登陆远远不够。


    他与航海士、几位船长以及随队的工部匠人进行了紧急商议。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据点,”


    赵启明摊开初步绘制的海岸线草图,指向他们所在的这片背靠丘陵、面朝海湾的河口,


    “此地有淡水河流,地势相对平坦,背风,适合泊船和扎营。


    我们需要时间修船,更需要深入内陆,摸清此地虚实。”


    决议已定,三艘船上的船员被迅速组织起来。


    首要任务是解决饮水。


    一队人马沿着河岸向上游探索,他们携带武器,警惕地注意着四周陌生的环境。


    行进了约两里地,他们发现了几处从岩石缝隙中渗出的稳定泉眼,水质清澈。


    随行的工匠考察后,认为可以引水。


    众人立刻动手,砍伐当地一种笔直、坚硬的树木,凿空中心做成引水槽,并挖掘浅沟,将泉水一步步引导至选定的营地附近。


    虽然简陋,但确保了稳定的淡水供应,这极大地安定了人心。


    营地选址在距离海岸不远的一处高地,以避免涨潮和可能的洪水。


    另一部分船员负责砍伐树木,清理地面。


    这里的树木种类繁多,许多都未曾见过。


    一种树皮斑驳、树叶狭长并散发独特气味的树木桉树数量最多,木质坚硬,是搭建营地的良好材料。


    另一种树干异常膨大,形似巨瓶的树木瓶干树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敲击树干能听到沉闷的回响,似乎储存着大量水分。


    燃料则不成问题,海岸边堆积着大量枯木和漂流木,取之不尽。


    建立营地的过程伴随着挑战与适应。


    最初的几个夜晚,总有不知名的小型动物潜入营地,翻找食物储备,留下狼藉的脚印。


    负责看守的船员抱怨夜间总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和闪烁的绿眼。


    赵启明下令加强夜间警戒,增加火把数量,并在营地周围挖掘了一道浅沟,设置了一些用树枝和绳索制作的简易警报装置,情况才逐渐好转。


    此地的蚊虫虽不似南洋雨林般可能携带致命瘴气,但数量众多,叮咬凶猛,被咬处红肿奇痒。


    船员们不得不尽量用衣物包裹全身,并在营地四周大量燃烧艾草和那种有特殊气味的桉树叶,利用烟雾驱虫,效果尚可。


    然而,这片陌生土地带来的不全是困扰,更多是新奇与乐趣,极大地缓解了船员们长期航行的疲惫和思乡之情。


    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袋兽,也就是袋鼠。


    那天,几名正在伐木的船员忽然连滚爬爬地跑回营地,脸色发白,语无伦次地描述着看到一群用两条腿蹦跳、肚子上长着口袋的妖怪。


    赵启明带着一队人手持刀枪前去查看,果然看到一群灰褐色的动物,正警惕地望着他们。


    那强健的后腿、粗壮的尾巴,以及雌性个体腹前那明显的育儿袋,都让见多识广的宋人也目瞪口呆。


    这些袋兽似乎并不十分惧怕人类,保持着几十步的距离,好奇地观察着。


    一名年轻水手试图扔过去一块薯干,那领头的雄袋鼠立刻人立而起,前肢蜷缩,露出胸膛,一副准备打架的模样。


    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最初的恐惧烟消云散。


    他们还发现了另一种极为迟缓的动物考拉,几乎终日抱在桉树枝头,一动不动地嚼着树叶,仿佛世间万事与它无关。


    有船员试图用长杆轻轻触碰它,它也仅是慢悠悠地挪动一下身子,那慵懒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船员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懒木熊。


    一种不会飞却奔跑如风的大鸟鸸鹋也让他们印象深刻。


    它们成群在草原上掠过,速度极快,船员们尝试骑马,随船携带了少量滇马用于勘探。


    但即使奋力追赶,也远远不及。


    夜晚,营地周围时常响起一种鸟类笑翠鸟如同人类怪笑般的叫声。


    初次听到时,值夜的水手吓得寒毛倒竖,后来习惯了,反倒觉得是这片土地独特的伴奏。


    随船的医师和懂些博物学的文书官仔细记录、描绘这些奇特的生物,并收集了一些羽毛、毛发和骨骼样本。


    这些发现无疑具有巨大的价值。


    在营地初步稳定后,赵启明亲自带领精干的勘探队向内陆推进。


    他们沿着河流,小心翼翼地探索。


    随队的矿匠在一条支流的河床泥沙中,用淘金盘发现了闪烁的金色颗粒——金沙。


    虽然含量不高,分布也散,但这个发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所有船员中引起了轰动。


    黄金!这象征着财富,更证明了这片土地的价值远超预期。


    随后,他们又在不远处发现了裸露的、质地不错的煤层。


    好消息接踵而至。


    被派往海岸线不同方向侦察的小分队也回报,发现了更多适宜登陆的海湾,以及似乎蕴藏铁矿的山脉迹象。


    营地的设施日益完善。


    除了居住的木屋,他们还修建了简易的工坊用于修理工具和武器,开辟了小片菜园试验种植带来的蔬菜种子。


    虽然远离故土,但看着营地从无到有,资源不断被发现,一种开拓者的成就感与归属感在船员心中滋生。


    赵启明下令适度狩猎,补充肉食。


    袋鼠肉虽然纤维较粗,但味道尚可,鸸鹋鸟蛋更是美味。


    两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探索者一号已经修复,各类补给,尤其是淡水和腌制的肉食、收集的标本、矿石样本装满了船舱。


    赵启明决定,留下二十五名自愿的、身体状况良好的船员。


    由一位经验丰富、性格沉稳的老兵队正率领,依托现有营地继续驻守,进行更深入的勘探,并约定好信号,等待舰队下一次到来。


    主力舰队则承载着详尽的航海图、蓬莱洲的初步勘探报告、丰富的物产样本以及最重要的:成功建立前进基地的捷报,升起风帆,踏上了返回君临港的归途。


    留守的船员们站在岸边,目送舰队消失在海平线,他们将成为这片南方新大陆的第一批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