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朝会结束后,百官各自散去,赵昺却并未离开议政殿。
他揉了揉眉心,对身旁的内侍吩咐道:“去,请张首席、文先生、户部尚书还有陈公公,依次来偏殿见朕。”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赵昺深知,许多真正的决策,需要在更私密、更坦诚的氛围中才能定下。
首先被召见的是刚刚被任命为首席大将军的张世杰。
“世杰,坐下说话。”
赵昺指了指旁边的锦墩,语气随意了许多,
“大将军会议初立,千头万绪,你要尽快理清头绪。
依你之见,接下来我军方略,当以何为主?”
张世杰并未推辞,坐下后略一沉吟,便斩钉截铁地说道:
“陛下,经此关门一战,臣可断言,十年之内,忽必烈再无组织此等规模跨海东征之能力!
其国内空虚,义军四起,已显疲态。我军当前要务,非主动进攻,而在固本与匿踪。”
他详细解释道:
“固本便是依托吕宋,加速建造新式战舰,训练精锐陆军。
匿踪更为关键。
元朝至今仍不知我大宋根基确切所在,只知与日本结盟。
我们必须维持这种态势,严守吕宋位置,海上巡逻需更加严密,凡有可疑船只靠近,务必谨慎处置,绝不能让其探知君临港虚实。
只要大海这道屏障不失,我军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赵昺点头,张世杰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有个电工在未来会说出一句话:
隐藏自己,做好清理。
元朝确实强的,可是他再强大找不到目标也一样挥不出拳。
“善,水师扩建乃重中之重,光复造船厂之事,你多与工部沟通,若有掣肘,可直接报与朕知。”
送走张世杰,文天祥缓步而入。
“文先生,朝堂之上,人多口杂。
此刻唯有你我,对于日后开发大计,还望先生畅所欲言。”
赵昺亲自给文天祥倒了杯茶。
文天祥欠身谢过,神色凝重:
“陛下,吕宋虽好,终非中原。
然欲图中原,必先据此为万世之基。臣以为,当务之急,一在拓土,二在增丁。”
“哦?详细说说。”
“拓土,即沿吕宋岛屿海岸,继续向南探索、开发。
那里部落散居,可效仿旧制,或以贸易诱之,或以兵威慑之,使其‘自愿’归化,纳入王土。
此乃稳扎稳打之策。”
“至于增丁,”
文天祥压低了声音,
“仅靠吕宋本地归化与自然滋生,远水难解近渴。
且长此以往,恐有尾大不掉之患。
必须持续从大陆吸纳汉民!臣建议,应设法与安南等国暗中打通关节,建立一条隐秘通道,使中原不甘受鞑虏统治之志士、百姓,能辗转安南,南下吕宋。
唯有使我汉家丁口始终远超归化之民,华夏衣冠、礼法方能在此地生根延续,不至沦为蛮夷!”
赵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文天祥此言,直指统治核心。
赵昺之前不断的举行凯旋仪式,在学校宣扬华夏文化,不就是为了培养民主主义吗。
现在大宋远离本土,人口又稀少,如果不增强民族性,那迟早有一天会被当地的文化所同化。
那样的话说不定过了100多年,就是一帮土著人自称宋朝了。
“先生深谋远虑。与安南联络之事……或许可请秀夫先生暗中相助。”
去年他向安南借粮,粮食归还之后,陆秀夫却没有选择离开,因为他认为安南是大宋的屏障,他留下来才能最好的发挥作用。
“陛下明鉴,陆相公在安南经营日久,或有门路。”文天祥点头。
与文天祥议定方略后,赵昺召见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显然还有些忐忑,不知陛下单独召见所为何事。
“爱卿不必紧张,”赵昺语气平和,
“朕之前让你暗中查访,市面上可有人大量收购苦杏仁、桃仁之类果仁,此事可有眉目?”
户部尚书一愣,没想到是问这个,连忙回道:
“回陛下,臣已命人仔细查访过各大市集、药铺,并未发现异常大量收购此类物品之人。
陛下,可是此类果仁有何不妥?”
赵昺微微皱眉,挥了挥手:“无事,朕随口一问。
官奴管理乃国之重务,严禁私贩,户部还需多加留意,下去吧。”
看着户部尚书退出的背影,赵昺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没有异常?
他凭借穿越者的知识,知道那些果仁能提取出剧毒的氰化物。
之前追查官奴私贩链条时,那些贩毒者最后就是咬破氰化物而死。
但他们却能掩盖朝廷的耳目,看来,背后的组织者比他想象的还要谨慎和隐蔽。
最后进来的是陈公公,他掌管着缄默人这个隐藏在阴影中的机构。
“老奴叩见陛下。”
“陈伴伴,起来回话。”
赵昺对这个从小照顾自己、如今执掌情报大权的老太监颇为尊重,
“大都那边,进展如何?”
陈公公脸上露出一丝难色:
“回皇爷,元大都那边,钉子埋下去不易。
鞑子经此一败,内部清查甚严,我们的人几次想搭上权贵门路,都风险极大,进展缓慢。不过……”
他话锋一转,“广州分部倒是站稳了脚跟。
多亏了上次我军突袭,散粮分兵于民,如今广州城内,心向我大宋的商人、百姓颇多,暗中提供消息、掩护人员都很得力。
只是……若要形成有效网络,尚需时日与银钱。”
赵昺沉吟片刻:
“大都那边,传令林辞,让他暂以潜伏为主,不必急于求成。
广州既然基础好,就加大投入,不仅要收集消息,更要能输送人员、物资。
所需银钱,朕会从内帑拨付一部分,务必把这南方的门户给朕牢牢守住。”
“老奴明白。”
陈公公躬身领命,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偏殿。
殿内只剩下赵昺一人。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渐渐沉入海平面的夕阳,心中思绪万千。
军事、内政、移民、谍报……千头万绪,如同一张巨大的网,而他就是那个坐在网中央的蜘蛛。
每一步决策,都关系着这个海外宋廷的生死存亡。
“路还长着呢……”
他低声自语道,“只能尽力而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