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双皇之战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忽必烈的御驾亲征,不仅带来了生力军,更带来了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
黄金地舟停泊在外海,如同一只盘踞的巨兽,它的阴影仿佛能直接投射到下关的城墙上。
元军士兵的士气被强行提振到了顶点,每一次进攻都带着为皇帝效死的狂热。
接下来的数日,元军发动了连绵不绝的潮水般的攻击。
他们不再仅仅依赖舰队,而是海陆并进。巨大的投石机在岸上架起,将燃烧的巨石和腐烂的尸体抛入城中。
数以万计的步兵扛着云梯,在箭雨的掩护下,对着下关的城墙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决死冲锋。
海峡内的战斗也从未停歇,元军战舰如同飞蛾扑火,不顾伤亡地冲击着联军用火炮和火焰编织的死亡之网。
战场彻底变成了绞肉机。
下关城墙下,元军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几乎与城垛齐平,后续的进攻者不得不踏着同袍僵硬的尸骸向上攀爬。
城墙上,联军的损失同样惨重,箭矢耗尽,就用砖石砸,用滚油泼。
长枪折断,就抽出太刀和佩剑进行残酷的白刃战。
鲜血浸透了城墙的每一块砖石,空气中混合着血腥、焦糊和尸臭的气味,令人作呕。
元军在对岸还立起了数百架巨型投石机,虽然因为惧怕宋军的火炮,从而建得太远,准头不行。
不过几百加一起攻击,还是有几段城墙被砸塌了,赵昺不得不分兵,让士兵拿麻袋装着沙石或者别的什么东西顶住缺口。
忽必烈在一处高耸的望楼上,远远眺望着这场惨烈的攻防。
他的目光,越过了厮杀的士兵,越过了燃烧的战舰,最终定格在了下关主城楼上。
他看见了那面在硝烟中依旧倔强飘扬的宋字龙旗,以及旗下那个隐约可见的、身着显眼龙纹袍服的年轻身影。
“那就是赵昺?”
忽必烈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他深邃的眼眸中,第一次掠过一丝极淡的、近乎欣赏的寒光。
“一个孩童,竟能将这些残兵败将凝聚至此,让我大元雄师血流成河……赵宋血脉,果然不能小觑。”
这欣赏转瞬即逝,随即化为更加坚定的杀意。
“此子不除,必成大患。他必须死在这里,赵宋的最后一缕火苗,必须在此熄灭。”
连续强攻受挫,让忽必烈意识到正面突破的代价过于高昂。
他召集麾下将领,也包括那些主动投靠、渴望在新主子面前表现的日本降将。
“下关坚城,硬攻非上策。”
忽必烈指着铺开的地图,他的手指缓缓划过下关城北面那片标注着沼泽和低洼地区的区域,“此处,防御如何?”
一名投诚的筑前武士连忙跪伏上前,谄媚地解释道:
“伟大的天可汗,此地名为苇原泽,水网密布,难以通行大军,历来不被重视。
宋日联军在此处仅建有少数哨垒,主力皆布防于海岸及正面城墙。”
忽必烈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冷酷的弧度。“难以通行大军?那若是通行船只呢?”
帐内众将皆是一愣,连阿剌罕和忻都也面露疑惑,在陆地上行船?
“朕观察多日,”
忽必烈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沼泽地与濑户内海相连的位置,
“下关之所以难攻,在于其锁死了海峡。
若我有一支舰队能突然出现在其身后的濑户内海,与其主力舰队前后夹击……下关腹背受敌,焉能不破?”
他随即下达了令人瞠目的命令:
挑选三百艘最轻便、吃水最浅的战船,卸去所有不必要的负重。
征发所有俘虏和驱赶来的日本民夫十万人,砍伐巨木,铺设一条从博多湾沿岸通往苇原泽深处、最终连接濑户内海的旱道!
通过这些看到将原本分散的沼泽连起,在巨木上涂抹厚厚的猪油以减少摩擦,用人力、畜力,将这三百战舰硬生生拖过沼泽和丘陵!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疯狂、耗力巨大且异想天开的计划。
但出自忽必烈之口,便成了必须执行的战略。
元军异动的情报,很快被联军的斥候和忍者们拼凑起来,送到了赵昺面前。
“旱地行舟?!”
赵昺听到这个汇报时,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现在距离1453年还有100多年,怎么忽必烈就玩起旱地行舟了?
他冲到城北的望楼,借助望远镜,能隐约看到远方沼泽边缘,无数蚂蚁般的人影正在蠕动,一条诡异的道路正在密林和沼泽间艰难地向前延伸。
一股寒意从赵昺的脚底直冲天灵盖。他瞬间明白了忽必烈的意图。
“快!派兵!抢占并加固北面沼泽地的所有据点!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联军迅速做出了反应。
一支由宋军锐卒和毛利家武士组成的混合部队,冒着元军阻截的箭雨,冲入了苇原泽。
他们在泥泞与芦苇丛中,与负责掩护的元军部队展开了惨烈的遭遇战。
泥沼限制了双方的机动,战斗变得格外残酷和混乱,每一步都可能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刀剑的碰撞声、垂死的哀嚎声在空旷的沼泽上空回荡。
联军将士拼死奋战,一度夺回了几个关键的高地,并用弓弩猛烈射击那些正在拖拽船只的元军民夫和士兵,造成了不少混乱和延误。
然而,元军投入的兵力太多了,而且忽必烈不惜代价。在绝对的数量优势和人海战术下,联军在北沼泽的据点一个个失守,控制区域被不断压缩。
尽管赵昺及时意识到了危险并采取了行动,但终究慢了一步,兵力也处于绝对劣势。
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当第一批元军小型战舰,船底沾满泥浆和猪油,蹒跚着滑入濑户内海平静的水面时,联军上下,一片哗然与绝望!
整整三百艘元军战舰,成功通过了这条用人命和油脂铺就的奇迹之路,进入了濑户内海!
虽然它们体型较小,且船员在拖拽过程中精疲力尽,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致命的。
消息传来,下关城内军心动摇。他们最依赖的地理优势锁住海峡被打破了!
现在,他们不仅要面对正面海峡里依旧庞大的元军主力舰队,还要时刻警惕来自背后濑户内海方向的袭击。
联军舰队被迫分兵,一部分依旧扼守海峡,另一部分则紧张地在内海布防,力量被严重分散。
忽必烈等待的时机到了。
他下令,海峡正面的元军主力舰队,与进入内海的偏师,约定信号,同时发动总攻!
炮声从两个方向几乎同时响起,喊杀声震天动地。
下关城,这座曾经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堡垒,此刻真正陷入了风雨飘摇、腹背受敌的绝境。
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渗出。
难道……真的要在这里结束了吗?后退吗?再退的话就都要退到京都了。
失去了地理上的屏障,仅凭这么一点人的联军,肯定不是元军的对手。
不,就算要退,也要让忽必烈付出他承受不起的代价!
要是日本被征服了,那么躲到吕宋岛的大宋,也躲不了多久了。
一定要在日本,用日本人的命,牢牢把元军拖住。
“传令下去!”赵昺的声音因为吸入过多硝烟而沙哑,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所有预备队,全部投入城墙防御!告诉张世杰将军,
水师……不必再珍惜弹药,不必再考虑退路,给朕轰!
哪怕战舰尽没,也要把元军的船,堵死在海峡里!!”
最后的时刻,来临了。
双皇的赌局,到了押上所有筹码的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