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交锋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数日后,幕府方面传来了答复。


    并非来自遥远的镰仓,而是由镇西探题驻京都的更高层级官员直接下达:


    准许大宋使团进入京都,暂居位于洛外的延历寺别院。


    “为何要把我们安排在京都外的寺院,日本不是有鸿胪馆吗?”徐立威不解道。


    赵昺沉吟片刻,“延历寺是日本佛教天台宗总本山,势力庞大,甚至拥有自己的僧兵,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公武权力之外。


    让我们进城,是承认了我们的存在和实力。


    但放在寺庙,而非鸿胪馆,意在提醒我们,他们仍视我们为需要防范的‘方外之人’。”


    徐立威皱眉:“陛下,那我们是否要争取进入城内?”


    “不,”赵昺摇头,“延历寺更好。寺庙乃清静之地,也是信息汇聚之所。


    僧侣网络四通八达,正好为我们所用。


    而且,远离城中心的政治漩涡,反而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局势。”


    当日,赵昺与徐立威,在10余名使团护卫的陪伴下,向着京都而去,沿途条宗赖及其麾下武士的“护送”。


    沿淀川上行,抵达京都,入驻了延历寺指定的一处清幽但戒备森严的别院。


    幕府的监视有增无减,别院外围布满了眼线,进出皆需报备。


    不过,赵昺知道,这些眼线是用来防使团这个外人的,向来防不住自己人。


    安顿下来的次日夜晚,访客便不期而至,而那些守在庭院外的武士仿佛眼瞎了一般。


    来的并非净海法师,而是一位自称是权中纳言藤原经资家臣的文人,名叫橘清右卫门。


    他带着精美和纸与茶具,作为见面礼。


    “徐大使高大威武,真乃一表人才。徐公子面有儒相,想是日后定有一番大作为。”


    恭维完之后,橘清右卫门直入正题,


    “经资公深感宋日两国源远流长,昔日鉴真东渡,文化交流繁盛。


    如今蒙元肆虐,正是两国携手之时。只可惜……”


    橘清右卫门叹了口气,


    “幕府专权,阻塞言路,以至张将军蒙冤。


    经资公与众位有志公卿,正在朝中竭力斡旋,盼能早日还张将军清白。”


    赵昺过来给两人奉茶,借机与徐立威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藤原经资,显然是朝廷中倾向于恒仁亲王一派的重要人物。他的主动接触,既是示好,也是试探,更是想借宋使之力向幕府施压。


    徐立威道:“我等感谢藤原君带来的礼品,不过我大宋向来不干预他国的内务。


    此番前来只是希望能够达成抗原同盟,同时也将张枢相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唯盼着能够与日本朝廷、幕府进行会谈。”


    橘清右卫门听得仔细,思索片刻后低声道:“三方会谈……虽不易,但非不可为。


    关键在于,需让幕府感受到足够的力与益。


    力,来自朝廷的共识与外部的威胁;益,则在于贵国所能提供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别院的方向,似乎意有所指,随即告辞。


    见橘清右卫门走后,未再有其他人秘密前来拜访,赵昺立刻以与船上联系为名,修书一封,寄了回去。


    信中他让船员们想办法接触在日本的华商,想办法寻找神臂弩的来源。


    在利用公家武家矛盾的同时,他必须掌握主动权。


    而突破口,就是栽赃张世杰的“神臂弩事件”。


    “此事必须秘密调查。”赵昺对徐立威和几名绝对可靠的亲信将领吩咐道,


    “我们在明处,行动不便需要借助外力,而我大宋之前商贸繁荣,有不少华商在日本做贸易,或许可以利用一二。”


    在入住延历寺别院的第五日,幕府方面的正式代表终于露面。


    来者是北条时宗的一位族弟,北条时辅,职位是京都守护代,地位远高于北条宗赖。


    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幕府开始认真对待宋使。


    会谈在别院的正厅进行,气氛庄重压抑。


    北条时辅态度礼貌,但言语之中情感冷淡。


    “几位宋使光临我日本,想必是为了蒙元而来,而蒙元亦入侵我日本,组成联盟,乃是对双方有意之事。”


    但紧接着他就将话题引向了张世杰事件。


    “但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澄清一件事情,徐大使,”


    北条时辅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张将军之事,人赃并获,证据确凿,此事极大地损害了幕府与贵国之间的信任。


    执权大人认为,在真相大白之前,谈论更深层次的合作,为时过早。”


    他巧妙地将球踢了回来,把张世杰事件作为了阻碍合作的挡箭牌。


    徐立威早有准备,不卑不亢地回应:“时辅大人,所谓人赃并获,赃从何来?


    我朝枢相,行事光明磊落,绝不会行此鬼蜮伎俩。


    此事疑点重重,极可能是有人栽赃陷害,意图破坏宋日联合抗元的大计。


    我朝恳请幕府主持公道,彻查此事,揪出真凶。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重建信任。”


    北条时辅微微眯起眼睛:“徐大使的意思是,我幕府办案不公?”


    “非也。”徐立威道,


    “正是相信幕府的公正,我朝才期望能共同调查,还事实以清白。


    若大人允许,我使团可派员参与核查所谓‘赃物’的来源与经手之人。”


    北条时辅眉头微挑,


    显然没料到宋使如此强硬,这几乎是相当于把这件事情摆上了明面,再无回旋余地。


    若是真的坐实了,那将会落下大宋干预日本内政的口实。


    他沉吟片刻,没有直接拒绝,


    “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眼下当务之急,是应对元寇可能的再次来袭。


    听闻贵国火器犀利,不知可否就此方面,先行探讨合作可能?”


    赵昺在幕后听得清楚,幕府依然在回避核心问题,试图空手套取火炮技术。


    他通过预先约定的暗号,示意徐立威将话题绕回去。


    徐立威会意,道:“火器之术,乃抗元关键,自当用于御敌。


    然器械需人驾驭,战略需人制定。


    张枢相熟知元军战法与我军器械运用,其获释参与谋划,火器之威方能倍增。


    时辅大人,释放张枢相与深化抗元合作,实为一体两面,相辅相成。”


    北条时辅默言,挥手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