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波云诡谲的日本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赵昺沉默片刻,突然问道:"岛津大人可知,如今张将军被软禁在京都何处?幕府打算如何处置?"


    岛津久经迟疑道:"据闻软禁在洛西的鹿苑寺。


    至于处置...北条时宗似乎想借此事试探贵国的态度和实力。"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港外的宋军战舰,"今日诸位展示的火炮之威,或许能改变幕府的考量。"


    萨摩藩的码头,海风带着咸腥与一丝未散的硝烟味。


    岛津久经的九十度鞠躬,并未让赵昺感到丝毫轻松,反而像是一道沉重的帷幕拉开,预示着前方更为复杂的棋局。


    张世杰卷入天皇与幕府斗争并被软禁的消息,打破了他原本“联日抗元”的相对单纯构想。


    大宋已然被迫踏入了日本内部公家(朝廷)与武家(幕府)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徐爱卿……,”赵昺险些失口,他迅速纠正,低声道:


    “徐将军,岛津之言,不可尽信,亦不可不信。


    张枢相为人持重,私赠军械,尤其神臂弩这等利器,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必是有人做局,意在离间我大宋与幕府,或将我等彻底拖入日本内政。”


    徐立威面色凝重:“陛下……公子所言极是。


    如今看来,北上京都之路,绝非坦途。


    萨摩藩态度暧昧,其道歉恐更多是畏我火炮之威,而非真心结盟。


    他们放行,或许存了隔岸观火,甚至借刀杀人之心。”


    赵昺点头,目光投向北方海面。


    “没错,日本如今绝非铁板一块。


    幕府北条氏执权,掌控天下兵马,是抗元的主力,也是最警惕外力的势力。


    后嵯峨天皇的朝廷,虽无实权,却拥有大义名分,且不甘于被幕府压制。


    两位亲王争位,背后就是公武力量的再次角力,我们此行,如履薄冰。”


    在萨摩藩提供的有限补给和一名表面作为向导、实为监视的武士陪同下,五艘宋军战舰缓缓驶离鹿儿岛湾,沿着九州西海岸向北航行。


    赵昺决定,暂时不暴露自己的皇帝身份,仍以“徐公子”的身份活动,以便灵活应对。


    船队进入丰后水道,这里是九州与本州岛之间的重要水道,亦是大友氏等九州豪族的势力范围。


    与萨摩藩类似,这些九州强藩在之前的“文永·弘安之役”中首当其抗元,对海外势力抱有天然的警惕。


    但同时,他们与掌控中枢的北条幕府也存在矛盾,幕府在抗元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了这些边境藩镇的利益。


    果然,船队尚未靠岸,便有数艘速度极快的“小早船”逼近,船上的武士装备精良,态度却比萨摩藩谨慎许多。


    对方首领自称丰后大友家臣,询问来意。


    徐立威依旧以“大宋使节,欲往京都商议抗元”应对。


    大友家的武士并未立刻放行,而是要求船队在指定海域下锚等候,他们需向上禀报。


    这一等就是一天一夜。


    期间,赵昺观察到有船只远远监视,但并未出现萨摩藩那般剑拔弩张的埋伏。


    他判断,大友氏对宋使的到来持观望态度,既不想得罪可能带来助力的宋人,也不愿贸然触怒幕府。


    最终,大友家给予了通行许可,并提供了少量淡水补给,但拒绝提供更多帮助或明确表态,其骑墙之意明显。


    进入周防滩(今濑户内海西端),前方是九州与本州的关门海峡。


    这里是交通咽喉,也是幕府直接控制力较强的区域。海峡两侧,长门和丰前等地,是幕府抗元的前线指挥中心之一,驻有重兵。


    预料中的拦截终于到来。


    数艘体型更大的“关船”乃至一艘“安宅船”组成的幕府水军舰队,封锁了海峡入口。


    旗舰上一名身着华丽腹卷的高级武士,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宣称:“奉镇西探题之命,一切外邦船只,无幕府手令,不得通过海峡!”


    徐立威试图交涉,强调宋使身份和抗元大义。


    但对方态度强硬:“尔等自称宋使,却与京都朝廷不清不楚!张世杰之事尚未查明,岂能再放尔等入畿内?”


    赵昺明了,幕府最大的疑虑就是宋使与天皇势力的接触,镇西探提乃幕府在九州地区的最高机构。


    赵昺心知,此时再示弱只会被视为心虚,但强行闯关势必与幕府彻底撕破脸。


    徐立威大声道:“大宋心怀坦诚,只为抗元而来。


    张枢相之事,必有蹊跷,我等正欲面见幕府执权,陈说利害,澄清误会!若贵方执意阻挠,岂非亲者痛仇者快?


    莫非幕府惧我大宋五艘船舰乎?”


    同时,宋军战舰的火炮炮口微微扬起。


    幕府将领显然知晓了萨摩藩的“礁石之劫”,面对这种未知的强大火器,他面露犹豫。


    僵持数个时辰后,他最终悻悻然让开航道,但派出了两艘关船“护送”宋船通过海峡。


    进入濑户内海,离京都已经不远,航路变得复杂。


    这里岛屿密布,航道蜿蜒,自古也是海贼活跃之地。


    幕府的“护送”船只如影随形,但赵昺察觉,另有几艘形制不一的快船,总是在远处若隐若现。


    一夜,月黑风高,船队航行至备后国(今广岛)海域时,突遭十数艘小艇袭击。


    这些袭击者水性极好,试图悄无声息地靠近登船,行动迅捷,不似普通海贼。


    徐立威指挥若定,宋军将士以弓弩和击退来犯之敌,俘虏了数人。


    审讯之下,俘虏的口音是畿内一带的,且身上搜出刻有菊纹的铜钱。


    他们声称是受雇于“京都的贵人”,目的是劫持或摧毁宋使船只,阻止其抵达京都。


    赵昺与徐立威对视一眼,心中明了:这很可能是支持某位亲王的势力。


    他们企图嫁祸给朝廷或另一派,彻底搅浑水,让宋使无法与幕府或恒仁亲王势力接触。


    终于,船队抵达淀川入海口的难波津,这里已是京都的外港。


    幕府的监视更加严密,几乎寸步不离,更是借口为防止日本平民冲撞宋使,严禁使团下船。


    然而,在停泊的第二天深夜,一名自称是“某位亲王使者”的僧人,秘密登上了赵昺的座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