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还会不会有朱元璋?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二月八日。


    宋朝的旗帜插上了琉球的滩涂。


    赵昺在大内侍卫的搀扶下,从船舷上跳下,落到石滩上。


    此刻他心里有个念头,就是跪下来亲吻一下自己脚下的大地。


    在船上待了几天之后,他终于摆脱了那摇摇晃晃的船,踩在了坚实的大地上。


    事实证明,哪怕船只发明了几千年,但是人类还是更喜欢坚实的陆地。


    不过他还是控制住了心中的情绪,没有那么失礼。


    “陛下,此处有低矮的海崖,正好与船舷一致,是个天然的码头。”


    一个不阴不阳的声音传了过来,赵昺转身看去,一个头戴红色樸头,身着圆领袍的太监跑了过来。


    此人名叫陈海如,是少数从临安逃出来后一直追随着他们的大太监,目前职位最高的太监。


    微微颔首,赵昺对林海如道:“让官兵们下船休整吧,三天三夜紧张的航行,昨晚又遇到了风暴潮,大家都累坏了吧,对了,让陈公来见我。”


    陈海如应诺,吩咐太监们传达皇上的旨意。


    陈公此时正精疲力竭地靠在船舷上,回想昨晚的事情,仿佛是一场噩梦。


    “陈公!”


    一个鸭嗓一般的声音似乎在叫他。


    他猛地抬头,一个脸色苍白,隔着圆领袍的大官走到了他面前。


    虽然他是不是大头兵,搞不清楚大宋的品级,但这人显然是个官,既然是个官,那就肯定比他大。


    “小人见过官人。”


    说着,陈公用力撑起身体,想要下跪。


    “哎呀,使不得。”陈海如连忙扶住陈公,“陈大官人,咱家要恭喜了。”


    “喜从何来?”陈公有些惶恐道。


    “陈大官人昨晚的英勇表现,官家可都看在眼里呢,现在正召你过去。”


    说着陈海如凑上前小声道:“咱家陈海如,一个小内臣,以后还得陈大官人照拂照拂,内外皆是一体啊,你看咱俩都姓陈,是本家呀。”


    陈公不解,“公公明示?”


    陈海如笑着拍了拍陈公肩膀,“到时您就懂了。”


    陈公压下疑惑,跟着陈海如来到了赵昺面前,此时赵昺正在和几个文官在商讨的什么。


    “小卒陈公,见过官家!”


    赵昺这次没有阻止陈公的叩拜。


    等陈公起身后,他才道:“陈公,维扬(今江苏扬州)盱眙津里镇人,行巫术。生二女,妻为王夫人。陈公你是个巫医对吧,不是郎中。”


    豆大的汗珠从陈公的额头冒出,他猛地跪下,低头道:“小人,小人犯了欺君之罪,请官家责罚。”


    可半天都没有听到责罚。


    他小心翼翼抬起头,见官家正在万毅的神色打量着他,保护自己是什么奇珍异宝一般。


    “官家?”


    赵昺没回话,而是自言自语地道:“看来没错了,是朱元璋的外祖父,看来朱元璋没有乱认祖先,给自己脸上贴金。


    但是现在朱元璋的外祖父跟我跑南洋来了,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朱元璋。”


    朱元璋,那是谁?自己的亲戚里面好像没有叫朱元璋的吧?听起来我是他的祖父,可我还没有外孙吧?


    见陈公愣神,赵昺清咳一声,道:“兵卒陈公,昨夜你的勇敢,值得嘉奖,本官家一向赏罚分明,拟旨!”


    “兵卒陈公,勇不可当,危难时刻掌旗,就大宋舰队于风浪之中,大功,且崖山海战中,亦奋勇杀敌,灼升中尉,领北吕宋都指挥使,统一旅,序正五品,赐名为公。”


    赵昺边的小太监秉着呼吸竖着耳朵,一字不漏的将赵昺的话全部写在圣旨上,而后递给了赵昺。


    见陈公傻愣愣的看着,刚刚和赵炳谈话的几个官员轻轻推了一下他,“快领旨,谢恩。”


    陈公此时才大梦方醒,飞快跪下举着双手,“谢主隆恩!”


    赵昺郑重地将圣旨放到了他手中。


    浑浑噩噩的回到船舱,陈公又打开圣旨,仔细看了一遍,圣旨上的玉玺红印,看起来是如此的不真实。


    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脸,好痛,不是做梦!


    “爹娘。”陈公朝着北方挥手,“孩儿出息了,现在也是五品大官了,关键还给俺赐名为公,现在俺就是陈为公了。”


    忽地,他又感到悲从起来,“爹娘,孩儿不孝,不能在身边侍奉了,愿爹娘一切安好。”


    说着,他向着北方华夏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


    “陛下,得此猛将,可喜可贺。”、


    一位大臣附和道,他名张涛,工部员外郎,临安人,临安城破时,他一家老小除了他之外都命丧于蒙古人之手。


    由此血海深仇,他必不可能归降蒙古,所以一直追随南宋皇帝,是现在流亡政府中,工部品级最高的官员了。


    “但官家刚刚所说的中尉是何意思?朝中并无此职位吧。”


    赵昺点点头,“此前我大宋把武将分为52阶,太过繁多,冗官过于严重,既然以流亡至此,祖制也该改改了。”


    现在围在赵昺周围的官员,都是六部尚存的最高品级官员,6人互相对视眼,却没有多说什么。


    大宋的三冗问题非常严重,他们是知道的。


    但以往在朝廷中掣肘颇多,每当有人想改革,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神宗去世,哲宗继位不再支持而失败了。


    现在大宋到了此番田地,若是能在海外重建大宋,几乎相当于汉光武帝事迹。


    能做到的皇帝几乎相当于开国,威望颇重,或许确实能治理大宋的弊病,重构秩序。


    “陛下。”度支郎中许毅拱了拱手,“臣刚刚重新盘点,现在有人48,576,男丁45691,剩下为官眷皇族,尚有大型战舰18艘,小型战舰56艘,运输驳船87艘,民船62艘,共161艘。


    五艘大型战舰受损严重,另有16艘小型战舰风帆损坏,无法行动。


    文丞相率领的民船134艘在风暴中与舰队脱节,官兵的主要家人女眷都在上面,时间久了又无消息,恐怕对士兵们的士气打击非常严重。”


    赵昺颔首,长叹了一口气,这确实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若是不能把失踪了舰队找回,那么大宋的人口结构就像出现巨大的问题。


    天知道那么多光棍会带来多大的混乱。


    收敛心神,赵昺看向南方的高山,那里应该可以俯瞰整个北吕宋,但愿天不绝大宋,文天祥他们也被刮到了吕宋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