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输给朱闲,变相的流传后世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在他心里,刘伯温李善长,可是比肩萧何的存在。


    自己不如也很正常。


    朱闲虽然赢了自己,但毕竟只是个略有才华的少年,其政见颇得陛下欣赏罢了。


    他凭什么和刘伯温等人相比?


    要知道,刘伯温等人,可是如今朝堂格局的奠定者,甚至可以影响大明国势,他区区一个少年,顶多是有些见识和才华,哪能和这种治世能臣相比较?


    “师傅就不用宽慰我了,我心里有数。”


    “这次辩论我输了,陛下让我去朱闲的乡野书塾里,做个教书先生,徒弟前来,就是和师傅拜别的。”


    “不肖弟子拜谢师父教诲,只是有负师傅期望,只望师傅日后可以找到更好的传承人。”方孝孺行礼道。


    “你啊……”


    看见方孝孺这幅宛如遗言似的话,宋濂不禁再次长叹。


    他知道,方孝孺是对自己的仕途真的绝望了,才会这样说。


    更严重的是,方孝孺恐怕是觉得,自己真的会在乡野之中了却残生,毫无作为了。


    心死,是最可怕的。


    但是宋濂明白,方孝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他才二十几岁,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说句难听的,朱元璋和朱标父子,都未必熬得过方孝孺。


    以他的才华,以后应该会有番天地,起码会接替自己文坛领袖的位置才对。


    但这样的前提是,他自己要争气啊。


    看见方孝孺的状态,宋濂明白,自己必须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才行!


    这好歹是自己的文学传人。


    一想到这,宋濂心一横,算了……就告诉他吧,让他明白究竟是输给了何人。


    “为何不能比?话说,你知道内阁制和摊丁入亩制吗?”


    宋濂略一思索后,打算说出朱闲的过往。


    “当然知道了,诚意伯、韩国公等能臣,近日都在忙活着两政。”


    说起二人,方孝孺的脸上满是敬仰之色。


    这两项国政,他很了解。


    那是真的可以扭转朝堂格局,甚至是影响大明万年的政策。


    他的志向,就是成为能想出这种政策的千古名臣。


    “那你知道,是谁提出的这两政吗?”


    宋濂问道。


    “自然是诚意伯等人一起商讨出来的了。”


    方孝孺果断的说道。


    “不,其实是另有高人。”


    宋濂笑着说道。


    “另有高人?”


    方孝孺闻言一怔,接着便回过神来,满眼震惊的看着宋濂说道:“难道,是师傅你想出来的?”


    “咳咳,怎么可能……”


    宋濂瞬间老脸一红,摇了摇头,索性说道:“其实,就是今日和你辩论的朱闲所想的。”


    听到这话,方孝孺先是一愣,接着摇了摇头:“师傅不用安慰我了,他区区一个少年,怎么可能。”


    “师傅何时骗过你?”


    宋濂却是看着他,严肃的说道。


    “师傅,您……”


    看见宋濂满脸认真的样子,方孝孺瞬间傻眼了,呆滞了许久。


    突然意识到,宋濂好像不是在闹着玩的。


    他很了解自己的师傅,从不虚言妄言,如果撒谎,他一定能看出来。


    难道……


    方孝孺艰难的吞了口口水,说道:“师傅此话……当真?”


    “当然。”


    宋濂轻笑着颔首。


    “但是……这也不可能啊。”


    方孝孺满脸震惊,连连摇头:“他区区一个少年,怎么可能想出此等国策?这根本不现实。”


    “其实,当初为师乍一听闻,也不敢相信,但是……他可是当着陛下的面直接说出来的,你认为,陛下会被蒙骗吗?”


    “这……”


    方孝孺闻言,瞬间愣在了原地。


    最后,他失魂落魄的轻笑一声:“此等老城谋国之言,居然是他想出来的……凭什么,凭什么他可以做到!”


    这时,方孝孺甚至语无伦次起来。


    宋濂则慈爱的对方孝孺说道:“和你说出内情,是希望你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朱闲的确只是个少年,但他可是世上鲜有的天授英才。”


    “他的才智,非我等凡人可以相比的,别说你,即便是诚意伯等人,都对他自愧不如。”


    “所以,败在他手里,你不丢人!”


    “你也不用这么低迷,在朱闲身边做个书塾先生,也未必是件坏事。”


    “此话怎讲?”


    方孝孺疑惑的看向宋濂。


    自己可是翰林院年轻一辈的领袖,都成了乡野书塾的先生,还不算坏事?


    “呵呵,朱闲的才能,为师远远不及。你跟在朱闲身边,受他熏陶,说不定也可以学到真本事。”


    “以朱闲的才能,你但凡学到一分,余生也用之不尽。”


    “这可比跟着为师好多了,当然不算坏事。”


    “这…师傅也太妄自菲薄了,哪有那么夸张……”


    这下,方孝孺反倒安慰起宋濂来。


    宋濂颇为感慨的说道:“好了,为师究竟有多少能耐,我心里清楚,为师只是靠勤能补拙,才在俗世之中争个拔尖。”


    “但是和朱闲这种天授英才相比,就是云泥之别。”


    “不说别的,就咱们近日新得的标点符号之法,都是朱闲所创。”


    “和你说这些,是想让你知道,败给朱闲很正常,甚至你能和他过招,已经算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所以切莫胡思乱想,日后只要接着勤奋做学问就好,记住了吗?”


    “这……弟子惭愧,多谢师傅指点,弟子知道了。”


    方孝孺闻言,满脸惭愧的垂下头来。


    同时他心里依然觉得很不真实。


    如今按照宋濂的说法,那朱闲俨然是世间罕见的绝顶天才。


    以后一定会是流芳百世的存在。


    那也是他毕生所求的目标。


    如今朱闲却在这个年纪就完成了。


    甚至,自己和他的这场辩论,说不定也能随之流传后世……


    或许,自己也算变相的名留青史了?


    宋濂看见他醒悟的模样,这才满意的颔首,接着还叮嘱道:


    “不过朱闲的身份仍需保密,这是陛下的旨意。”


    “今日这番话,你千万不能说出去,否则被陛下知道了,可是大罪。”


    宋濂严肃的说道。


    方孝孺闻言,连忙正色道:“多谢师傅提醒,弟子明白。”